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旱莲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墨旱莲历代文献记载从三个方面进行限考证分析,一是名称由来,二是功效使用,三是原植物来源及药材使用混淆情况。  相似文献   

2.
草犀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陈氏“草犀根”条下云:“草犀根,味辛、平、无毒,主解诸药毒。岭南及睦婺间如中毒草,此药及千金藤并解之。亦主蛊毒、溪毒、恶刺、虎狼、虫虺等毒、天行疟瘴、寒热、咳嗽、痰壅、飞尸、喉闭、疮肿、小儿寒热、丹毒、中恶、注忤、痢血等。并煮汁服之。其功用如犀,故名草犀,解毒为最。生衢、婺、洪、饶间。苗高二、三尺,独茎,根如细辛,研服更良,生水中者,名木犀也。”[1]其后五代时前蜀李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三七功效的记载有不完整性,三七除有本草记载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还有“生血,补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重楼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和炮制加工等进行本草考证。经系统考证表明,重楼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此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汉代至今,重楼有“蚤休”“蚩休”“重台”“七叶一枝花”等24种名称,别名众多;其基原则以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为主,但仍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历代产地多见于山东省、陕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云南省等地,产地变迁由我国华东地区迁移至西南地区,现以西南地区为主产区。五代十国时期至清代咸丰年间,重楼的采收以“四、五月”为主,现皆于秋季采挖。唐代至清代康熙年间,重楼的炮制加工多为加辅料炮制。其中,以“酒制”“醋制”历史最为悠久,而新中国成立至今则统一以“切片”为主。本文的考证结果不仅为重楼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栀子临床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更好地利用栀子资源,通过梳理历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对栀子名称、品种、产地、炮制、功效等方面进行考证,发现栀子命名主要以形态、色泽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栀子的特征,并且存在与水栀子混用"黄栀"之名的情况。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栀子产地最早为南阳,但产量不高,受人口迁移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栀子的产地主要转移到南方,且以南方产者为佳。在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入药用的栀子为山栀子,水栀子不堪入药,但在《伤寒论》等古代方书中有"肥栀子""大栀子"入药用的记载,通过后世对相应方剂的记载,确定二者应为水栀子,为水栀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之所以与本草文献记载有所差异,应与《雷公炮炙论》和《伤寒论》的年代不同,栀子的产量及采收能力有所差距,且本草书重规范,择优入药,方书注重实用等特点有关,并且根据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山栀子与水栀子化学成分组成、含量相似,具有相同的利胆作用。此外,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与方书中栀子的炮制方法和功效,并进行了分析,为栀子属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败酱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军  李运景 《中草药》2004,35(6):696-697
败酱草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现代中医处方、药剂人员调剂名不符实,南北处方用药也较混乱。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以菊花植物苦菜、苣葜菜应用居多;长江以南如江、浙、广东以十字花科植物菥蓂应用者多,而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则应用者少。  相似文献   

7.
苦丁茶的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古代、近代及现代文献记载,对苦丁茶进行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认为苦丁茶植物来源有三:一是冬青冬冬青属为主的枸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冬青等;二是从木犀科女贞属植物为主的变紫女贞、女贞、日本毛女贞等;三是上述两类的混淆品,如木犀科牛矢果等。经考证冬青科大叶冬青与苦丁茶冬青当为苦丁茶的正品。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为常用中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更好地利用女贞子资源,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古籍中关于女贞子的记载并结合现代研究,考证女贞子名称及品种、产地、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发现存在女贞子与冬青科冬青树的果实名称同用、混用,并有视二者为一物的情况。根据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果实形态对两者进行区分,并确定历代文献中记载入药的多为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子,冬青子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很少入药。古籍记载女贞子产地最初为武陵即现在的湖南常德市,后处处有之,清朝时期泰山产的女贞子最好。此外,系统地整理了古代文献及现代女贞子的功效和炮制方法,为女贞子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本草依据。  相似文献   

9.
溲疏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振声 《中药材》2003,26(1):41-43
《神农本草经》始记载的溲疏,唐代以后便已失传。北宋至晚清对其原植物的考证,多属牵强附会;近代有的学者考证为虎耳草科的Deutzia scabra Thunb.,殊难置信。笔者经多方考证,溲疏的原植物当系忍冬科粘毛忍冬Lonicera forgesii Franch,及葱皮忍冬L.ferdinandii Franch.。  相似文献   

10.
中药自然铜为接骨要药,本文对自然铜进行本草考证。自然铜始载《开宝本草》,又名石髓铅。”自然铜,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今信州火山军皆有之,于铜坑中以石间采之,方园不定,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苏颂在《本草图经》言:“今信州出一种乱如铜丝状,云在铜矿中,山气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银,如老翁须之类,入药最好。”不难断定苏颂这里描述的自然铜是矿物自然铜。矿物自然铜是在原生热液铜矿床中,由地质作用形成还原条件,使铜化物矿中的铜还原而自然流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灯心草为灯芯草科灯芯草属植物,其茎髓、全草均能入药,是治疗心烦少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高热口渴等的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清凉镇静及利尿之功效。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灯心草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及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考证发现,灯心草别名较多,历代本草记载其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古今应用品种基本一致;明确了灯心草的药性及功效,其味甘、淡,性微寒,利水通淋、清心降火;对含灯心草的方剂进行归类,其中以治疗喉痹的方剂为主;灯心草产区自宋代起为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和陕西一带,清代后期转向江苏苏州和江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灯心草产地逐步扩大至全国,江苏、四川、贵州等地有栽培,以江苏苏州为佳;灯心草的炮制方法有生品、火烧灰、灯心炭、朱砂拌制品和青黛拌制品等,其目的是使其某一方面的疗效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马鞭草本草与现代记载的差异,梳理马鞭草的本草源流,优选优质药材。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古代本草,对马鞭草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对各古本草中对于马鞭草记载的不同点进行对比,表明马鞭草在名称来源、植物形态、功效、毒性及药用部位在古本草上的记载与现代记载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对马鞭草的正本清源以及正确使用的确定,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马鞭草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依据《浙江植物志》对《救荒本草》中菊科植物的来源、性状和生长环境及功效应用作了较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有关车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车前的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历代使用车前的正品药材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相似文献   

16.
猪血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猪血的传统功效进行考证,对比猪血的现代应用,发现古今对猪血在排毒功效的认识一致.但目前对其物质基础研究尚是空白,文章的研究为下一步排毒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六神曲和辣蓼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六神曲中辣蓼的基原,理清六神曲组方中辣蓼的正品来源,以利于保证中药六神曲的药用质量。考查古今文献涉及神曲组方和辣蓼的形态特点和应用的记载,结合神曲和辣蓼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经过文献考证,六神曲中辣蓼的正品来源为蓼科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inn.的全草。中药六神曲中辣蓼药用品种混乱,地方习用品较多,历代本草原植物描述不明确以及现代文献记载来源不一,因此应正本清源,确保中药六神曲的药用质量。  相似文献   

18.
草豆蔻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该文通过系统查阅草豆蔻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和功效主治进行全面考证和整理,以期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草豆蔻别名有豆蔻、漏寇、草寇等,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草豆蔻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人记载的草豆蔻可能出现与艳山姜、草果等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古今品种在部分地区发生了变化,今考证草豆蔻基原植物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主产于岭南等热带地区,以海南产质量较佳,采收时间一般为夏秋果实成熟季节。草豆蔻炮制方法多样,古有面裹煨制、吴茱萸制、炒制等,现代一般采用净制(去皮生用),具有健脾暖胃、下气开郁、燥湿驱寒等功效。现代研究应加强草豆蔻基础研究,制定炮制的量化标准和道地药材数字化标准,深入挖掘草豆蔻在古代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使草豆蔻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蒙药吉斯迪格达的本草考证及原植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都冷  苏日塔拉图 《中草药》2000,31(10):787-788
吉斯迪格达为蒙医常用药。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其基源较为复杂。目前蒙医用多达2科5种。对蒙医用的吉斯迪格达进行了调查、考证。认为正品吉斯迪格达的基源植物为华南龙胆。  相似文献   

20.
丹参用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相关记载。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丹参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但历代医家对丹参的功效理解认识不一,甚至有相悖的现象。本研究分别从汉晋南北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通过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经过系统考证,梳理了历代主流本草中丹参功效认识的沿革。发现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丹参即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丹参品种,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