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两种注射法的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的7篇文献中有关两种注射法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Z径路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药(血)液渗出率低(RR=0.38,95%CI为0.29~0.50,P〈0.05)、皮肤变色率低(RR=0.34,95%CI为0.22~0.52,P〈0.05)、组织变形率低(RR=0.39,95%CI为0.21~0.72,P〈0.05)、疼痛发生率低(RR=0.40,95%CI为0.33~0.50,P〈0.05)。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Z径路肌内注射法和常规肌内注射法组,分别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渗和疼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组与常规组在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Z型肌内注射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孙建儿 《护理与康复》2008,7(9):694-695
目的探讨Z~track注射法的临床效果,提高深部肌内注射的质量。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本院1282例患者作常规注射法和Z—track注射法比较,注射后在渗血、渗液、疼痛、拔针后压迫时间等方面作评价。结果除疼痛以外,在注射后减少渗血及渗液量、减少拔针后压迫时间等方面,Z-track注射法均优于常规注射法,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Z—track注射法能减少注射后渗血、渗液,并减少拔针后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治疗的60例接受肌内注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当天上、下午随机分用两种注射方法,即常规注射法和旋转退针注射法,每次注射2 ml药液,连续6d.应用脸谱疼痛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并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360次采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的疼痛发生情况明显较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方法时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操作中的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反应均较常规操作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按压注射法在臀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肿瘤患者按单双日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注射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按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分数情况。结果:实验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肌内注射后疼痛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按压注射法可有效减轻肿瘤患者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为婴幼儿肌内注射首选的注射部位是臀中肌。因进针后受疼痛的刺激,幼儿动度较大。常规固定针头的手法极易使针头退出肌外使药液外漏于皮下,造成局部硬结。1997年1月至1999年4月我们使用新手法。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为4010例婴幼儿进行了臀中肌肌  相似文献   

8.
减轻肌内注射疼痛护理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注射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比口服皮下注射发生疗效更迅速,在临床上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我们发现可以减轻病人疼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黄体酮注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6例注射黄体酮患者,同一患者一侧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一侧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不同注射方法药液外溢、疼痛、瘙痒、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时,局部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13.95%,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局部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32.56%,两种方法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肌内注射宜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相似文献   

10.
肌内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技术之一,药物吸收迅速、安全,疗效可靠;注射部位最常选用臀大肌。尽管肌内注射操作简便,但由于局部的物理及化学刺激作用或操作不当易致注射部位产生感染或硬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特别是儿童更为常见。为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臀部肌内注射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例肌内注射安络血引起皮下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会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络血为肾上腺色素的缩氨脲水杨酸钠盐,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缩短止血时间。临床主要用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的出血[1]。2004年12月,我院收治了1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急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安络血10mg,肌内注射2次/d。3d后患者双侧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热敷后次日双侧臀部皮下大面积出血,呈现出最大面积为40.5cm×75cm的瘀血斑。安络血多用来止血,引起如此严重的皮下出血过去从未见过,药理书上也未见记载。经过组织护理专家会诊,分析、讨论、制订相应护理措施,很快控制了出血,并促进了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降低肌内注射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行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120例采用旋转法注射,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法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痛觉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痛觉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Z=2.1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旋转法肌内注射较传统的注射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按照传统的方法为水肿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在拔针后,常常出现药液外渗,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增加感染机会,而且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采取一种新方法为水肿病人注射,取得了满意效果。操作方法:操作者选用7号针头,根据医嘱抽吸药物,“三查七对”后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同时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中对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60例肌内注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当天8:00和16:0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用两种注射方法,即常规注射法和旋转退针注射法,每次注射1 ml甲氧氯普胺,连续6 d。应用脸谱疼痛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并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360次采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时,有155次示轻度疼痛,占43.06%;125次示中度疼痛,占34.72%;80次示重度疼痛,占22.22%。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方法时,有83次示轻度疼痛,占23.06%;142次示意中度疼痛,占39.44%;135次示重度疼痛,占3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83,P<0.01)。结论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操作中的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反应较常规操作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肌内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技术之一,药物吸收迅速、安全,疗效可靠;注射部位最常选用臀大肌.尽管肌内注射操作简便,但由于局部的物理及化学刺激作用或操作不当易致注射部位产生感染或硬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特别是儿童更为常见[1].为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臀部肌内注射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肌内注射方法致药液回渗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国外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情况。方法 2005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0例,老年组200例,每组男女各占一半,采用自身对照,各组每例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回渗情况。结果 无论在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Z-track肌内注射法均较常规肌内注射法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老年组的差别更加明显。结论 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合理护理对减轻肌内注射时疼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肌内注射疼痛的原因,开展全程优质服务。加强护理技术操作,注射前了解药物性质、作用及副作用,选择适当的针头、正确的注射部位,掌握无痛性注射方法,使用安慰语言,是减轻肌内注射时局部疼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何雅萍 《护理学报》2010,17(10):49-50
目的探讨黄体酮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先兆流产需使用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改良组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于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皮肤侧移1~2 cm左右),然后以左手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观察两组患者7 d内药(血)液渗出及皮下硬结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药(血)液渗出及皮下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黄体酮外渗及局部硬结形成,保证黄体酮剂量的准确,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梁丽  甄鹰  郭伟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300-300,302
目的探讨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需要肌内注射治疗的277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每例患者两侧臀大肌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并观察注射后药(血)液外渗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药液外渗、疼痛发生率低(P0.01或P0.05)。结论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能减少药液外渗,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