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Z径路肌内注射法和常规肌内注射法组,分别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渗和疼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组与常规组在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Z型肌内注射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黄体酮注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6例注射黄体酮患者,同一患者一侧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一侧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不同注射方法药液外溢、疼痛、瘙痒、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时,局部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13.95%,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局部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32.56%,两种方法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肌内注射宜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相似文献   

3.
梁丽  甄鹰  郭伟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300-300,302
目的探讨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需要肌内注射治疗的277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每例患者两侧臀大肌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并观察注射后药(血)液外渗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药液外渗、疼痛发生率低(P0.01或P0.05)。结论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能减少药液外渗,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肌内注射方法致药液回渗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国外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情况。方法 2005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0例,老年组200例,每组男女各占一半,采用自身对照,各组每例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回渗情况。结果 无论在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Z-track肌内注射法均较常规肌内注射法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老年组的差别更加明显。结论 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肌内注射给药治疗的住院患者386例。采用自身对照,在每例患者的两侧臀大肌首次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溢、皮肤变色、组织变形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386例病人中,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时有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而当他们接受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时则有8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6,P=0.000)。结论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尤其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治疗的60例接受肌内注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当天上、下午随机分用两种注射方法,即常规注射法和旋转退针注射法,每次注射2 ml药液,连续6d.应用脸谱疼痛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并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360次采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的疼痛发生情况明显较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方法时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操作中的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反应均较常规操作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常规肌内注射法与Z-track径路肌内注射法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患者2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分别采用常规肌内注射和Z-track径路肌内注射,观察并纪录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Z-track径路肌内注射后药液渗出、皮肤变形或变色、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肌内注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Z-track径路肌内注射法适合在老年人群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减少肌内注射所引起的药物外溢、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促进药物吸收。方法:选取Z-track肌内注射给药的老年患者232例,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物外溢、皮肤变色、局部组织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有2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9.9%。结论:Z-track肌内注射法比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吸收好,适宜在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两种注射法的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的7篇文献中有关两种注射法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Z径路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药(血)液渗出率低(RR=0.38,95%CI为0.29~0.50,P〈0.05)、皮肤变色率低(RR=0.34,95%CI为0.22~0.52,P〈0.05)、组织变形率低(RR=0.39,95%CI为0.21~0.72,P〈0.05)、疼痛发生率低(RR=0.40,95%CI为0.33~0.50,P〈0.05)。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肌内注射方法用于注射油性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116例接受苯甲酸雌二醇深部肌内注射的患者按肌内注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54例,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改良组62例,采用改良式Z型肌内注射法。观察两组药液渗漏及皮下硬结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和改良组药液渗漏发生率分别为42.6%、9.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常规组和改良组各为22.2%、8.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Z型肌内注射法注射油性制剂可减少药液渗漏和皮下硬结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法的改进.方法 将216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改进组102例,常规组114例.两组均抽吸0.9%生理盐水3 ml摇晃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再抽吸长效青霉素,常规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改进组在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 ~1ml.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实施肌内注射法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 ml,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左侧应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对照组),右侧应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观察组)。观察记录每例患者两侧臀部注射黄体酮1、4、8、12周后药液外渗、硬结、疼痛程度及瘙痒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注射法较常规注射法药液外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药液外渗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黄体酮的剂量和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按压注射法在臀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肿瘤患者按单双日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注射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按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分数情况。结果:实验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肌内注射后疼痛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按压注射法可有效减轻肿瘤患者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孙建儿 《护理与康复》2008,7(9):694-695
目的探讨Z~track注射法的临床效果,提高深部肌内注射的质量。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本院1282例患者作常规注射法和Z—track注射法比较,注射后在渗血、渗液、疼痛、拔针后压迫时间等方面作评价。结果除疼痛以外,在注射后减少渗血及渗液量、减少拔针后压迫时间等方面,Z-track注射法均优于常规注射法,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Z—track注射法能减少注射后渗血、渗液,并减少拔针后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15.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常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址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由于注射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尤其对于长期注射的患者和小儿更是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通过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种肌内注射缩宫素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及各100例次,分别采用常规注射法、留置气泡注射法、0.9%生理盐水稀释注射法对3组患者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比较3组患者注射后疼痛程度和局部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疼痛程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比其他两组肌内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但是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局部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肌内注射缩宫素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可靠,不影响药物疗效,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Z-Track肌内注射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病人黄体酮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2例IVF-ET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根据病人不同体质指数,采用改良Z-Track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给药7 d内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7,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22,P0.05)。[结论]根据病人不同体质指数,采用改良Z-Track肌内注射法进行黄体酮臀部肌内注射,可有效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Z型注射法在黄体酮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Z型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两组注射前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药液外渗、疼痛程度、局部不良反应及受孕成功率。结果:Z型注射法较常规注射法受孕成功率高,药液外渗、疼痛程度、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Z型注射法能有效减少药液外渗及局部不良反应,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中对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60例肌内注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当天8:00和16:0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用两种注射方法,即常规注射法和旋转退针注射法,每次注射1 ml甲氧氯普胺,连续6 d。应用脸谱疼痛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并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360次采用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时,有155次示轻度疼痛,占43.06%;125次示中度疼痛,占34.72%;80次示重度疼痛,占22.22%。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方法时,有83次示轻度疼痛,占23.06%;142次示意中度疼痛,占39.44%;135次示重度疼痛,占3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83,P<0.01)。结论旋转退针分次注射法在肌内注射操作中的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反应较常规操作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在罂粟碱肌内注射的效果。方法:将需肌内注射罂粟碱给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罂粟碱。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注射后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于罂粟碱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注射部位疼痛,降低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