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病例报告 例1 女,36岁.主因闭经55 d,阴道不规则出血20 d,突发下腹痛2h,于2005年7月18日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开始阴道出血,时有时无,无明显腹痛.5 d前查盆腔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5 000 IU/L.2h前因下腹坠痛伴恶心、未吐、头晕入院,此时盆腔B超提示子宫左外侧有一约7 cm×5 cm包块,腹盆腔积液最深约3.5 cm.患者既往体健,孕2产1,平素月经规律,30d 1次,每次3~5 d,末次月经:2005年5月24日.于2002年剖宫产1女婴.入院查体示体温36.5℃,脉搏10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智淡漠,下腹散在压痛伴肌紧张,轻度反跳痛.妇科检查:已婚外阴,宫颈举痛,后穹窿触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轻压痛,左附件区可触及1个7 cm×5 cm包块,压痛,右附件未触及异常.入院后初步诊断:腹痛待查,异位妊娠.行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1 mL,立即行开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2.
气管癌为临床少见,我院呼吸科自1997年2月至1999年8月经治3例,开始均误诊。 1 病例介绍 例1 女,26岁,于1997年2月28日因咳嗽、气喘4个月余,加重伴咯血2个月入院。4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刺激性咳嗽,咯少量白粘痰,气喘,曾在外院多次住院,均诊断支气管哮喘,予正规治疗4个月无效。于2个月出现痰中带血丝,偶有血痰,4~5口/日,多晨起出现。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呼吸科。查体:体温36.5℃,脉搏110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110/80 mmHg。强迫端坐位,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胸片:双肺野清晰。诊断:“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85岁。退休清洁工人。因右颢部老年斑破溃流脓两个月住院。25年来头面部先后出现黄褐色老年斑,逐渐增多,半年来右颞部及颊部老年斑发痒,增长较快且隆起,常因抓破而红肿,用鱼石脂软膏及中药外敷,两个月来破溃流血,疼痛,不愈。在外院作“激光”治疗,仍继续增长、流脓发臭而住院。检查:老年体型,步态自如,营养中等,血压18.6/11Kpa,颈胸心肺腹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面部有多个黄褐色老年斑,右侧面颊及颞部老年斑彼此相连,于颞部的老年斑,距外眦1Cm处。可见5cm×4cm×1.5cm溃疡面,呈菜花状,有脓苔,周边发红,恶臭,易触破出血,基底质硬;同侧下眼睑及外眦水肿。左侧颧部有一老年斑为1.2cm×0.75cm,略高起,表面角化变粗,中央有脓痂、触痛,区域淋巴结不大,手术距病变外1~1.5cm作切口,右  相似文献   

4.
付风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32-2333
目的:提高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原发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CT、MRI对原发输尿管癌确诊率分别为12.5%、29.1%、52.9%、71%.24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9例为移行细胞癌,3例为腺癌,2例为鳞癌.其中G1 8例,G2 10例,G3 6例.Ⅰ期7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2例.1例术后3月因全身衰竭死亡,2例1年零3个月后因转移死亡,3例6个月~3年再发膀胱癌行TURP或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3例失访,余均随访.结论:各种检查方法在输尿管癌的诊断中有局限性,综合多种检查可提高原发输尿管癌确诊率,治疗以手术肾、输尿管袖口状膀胱切除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4岁,发现右眼睑肿物并进行性增大1月余于2013年12月27日入院治疗。查体示右眼上睑可见一肿物,约2 cm×1.5 cm大小,表面皮肤色红,无破溃,质硬,活动度好,边界清楚,基底部达灰线,无触痛。2013年12月31日在全麻下行右眼上睑肿物切术。术中沿肿物外缘切除肿物包括全层眼睑组织,创缘止血,剖面切开后切面呈灰白色,实性,标本送病  相似文献   

6.
7.
脾脏的原发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报道较少。我院从1987年以来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 男,34岁。发现左上腹肿物一个月,无自觉不适,曾在当地B超检查诊断“脾肿大”,“脾囊肿”转我院。查体:体温36.5℃,一般情况较好,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平软,左上腹呈局限隆起,可触及直径3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疼,脾肋缘下  相似文献   

8.
例1:男性,56岁。1个月前偶触右下腹发现一胎头大小的肿物,无疼痛及坠胀不适,仅有腹泻稀便,每日2~3次,无脓血,便后里急后重,不伴有便秘及排气停止,精神、饮食均正常,无消瘦乏力。入院查体:腹部稍微膨隆,未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一实性肿物,约胎头大小,外侧边缘清晰,内侧触诊不清,表面光滑,触压痛阴性,无结节样改变,活动度良好。B超示:右下腹15.5cm×16cm×12.1cm大小的肿物。CT示:右下腹占位性病变,恶性可能,伴腹腔内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上中消化道造影示:回肠远端及回盲部可见肠腔狭窄,肠管变细,呈不规则僵直,黏膜中断,蠕动波消失。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6岁。进行性呼吸困难4个月,伴痰中带血20d。纤支镜检查于隆突上5cm处有一2.5cm×2.5cm×1.5cm菜花样肿物,位于气管右后壁,占据气管腔2/3,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CT扫描距声门6.5cm气管腔内有一2.5cm×1.5cm肿块影,位于气管软骨环与膜部间,堵塞管腔2/3,受累气管右后壁增厚。以气管癌收入院。经术前准备后于2001-10-23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首先,经口腔插入气管插管至声门下5cm处,然后,经右后外侧切口自第四肋间入胸。结扎并切断奇静脉,探查肿瘤位于气管中部右后…  相似文献   

10.
<正> 原发性气管癌较少见,其初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胸部X线片多不冠示病灶,易误诊,为引起对本病的注意,现将4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64岁。病历号820175。患者于1981年10月出现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数天后自愈,未引起注意。1982年3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感胸痛、气短。外院诊断“支气管炎”,按炎症治疗一月效果不佳,7月住我院,8月初出现夜间阵发  相似文献   

11.
肌电图机电刺激阻止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观察与临床应用山西省骨科研究所(030021)廖平川,韩梅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杨淑英,刘桂卿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梁炳生,裴连奎周围神经损伤后如何最大限度地阻止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是保证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我们对电刺激治疗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索和临床观察,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实验部分:用大白鼠17只,体重190~250克,雌雄不分,0.1%硫贲妥钠麻醉后于双侧国窝向近端纵向切开皮肤2cm,肌间内找到坐骨神经,在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分支处剪断,再向近端游离1cm剪断并取出体外关闭切口。术后24小时行左腓肠肌电刺激,一日2次,每次5分钟,刺激脉宽0.3ms,频率1Hz,强度15~20V,分别观察1天、5天、10天、15天后在麻醉条件下按同一标准取出腓肠肌,称其湿重、电兴奋阈值测试及双盲对照法病解,其中三只电镜分析。以上指标均行自体左右比较。二、临床部分:治疗臂丛神经损伤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1~36岁间;撞、摔伤4例、砸、挤伤4例,绞伤1例;伤后距电疗时间最早20天,最晚6个月。肌电图常规查小指展肌、尺侧屈腕肌,拇短展肌、掌长肌,肢桡肌、肱三头肌、肱  相似文献   

12.
不明原因皮肤粘膜出血患者血小板粘附功能观察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李卫民皮肤粘膜出血,一般情况来说,血小板减少是其常见原因,但临床上,我们常见到一些患者,血小板数量正常,无明显外伤却有反复出现瘀点或瘀斑,齿龈出血,鼻衄或月经过多的患者就诊。此类患者以女性多见,临床检查排除了其它可能病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对此类患者作血小板粘附功能观察,并与正常人做了对照,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正常人组:20名健康献血员,男10名,女10名。年龄:20~40岁。不明原因出血组:30例,为我院血液科门诊病人,上述患者检测前2周均无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等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史。二、方法:采用国产玻球粘附仪检测。方法采用李家增等制定的血小板体外测定法。三、结果:粘附率(%)正常人组:38.55±4.66,患者组:27.82±9.79,两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讨论在30例不明原因皮肤粘膜出血组中,我们同时观察了这些患者血小板计数和二十四小时血块退缩试验,血小板计数均属正常,却有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齿龈出血、鼻衄,或月经量过多症状,皮肤出血特点多见四肢,过去人们常将此类患者归于单纯性紫癜或血管性紫癜,而实际上此类患  相似文献   

13.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123例报告)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任芸香,李壮青,宋利平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晚期表现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直接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年龄偏大,临床症状发展迅速,CT图象以多发的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灶、灶周重度脑水肿为特点。CT增强扫描是检查脑转移瘤部位、数量的首选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现将我院在1985年5月~1988年12月期间,经临床、CT随诊观察证实的121例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例脑转移瘤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23例中男87例,女36例。年龄分布为40岁以下14例,41~50岁28例,51~60岁59例,大于60岁22例。临床症状有头痛71例,头晕43例,癫痫29例,恶心25例,呕吐14例,视力下降8例,精神异常3例,从脑症状出现到CT检查时间最长为6个月。原发灶中,支气管肺癌102例,乳腺癌8例,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壶腹癌、阴茎癌、牙龈癌、鼻中膈癌、恶性葡萄胎、小脑髓母细胞瘤、胫骨骨肉瘤、跟骨滑膜肉瘤各1例,原发灶不清2例、原发灶手术切除24例,脑转移均发生在术后一年之后,最长达八年之久。原发灶未切除的99例中,除先期转移15例外,其余84例原发灶与脑转移瘤均  相似文献   

14.
阔韧带巨大纤维平滑肌瘤合并血小板减少一例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30024)李丽香患者女,60岁。于20年前妇科检查发现卵巢肿物约儿头大,近4~5年自觉肿物生长较快,伴腹满、尿频、行动不便,于1992年3月23日入院。查体腹部明显膨隆并可扪及一囊性肿物,大小约妊娠7月+。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少量。宫颈光滑。宫体偏右萎缩,于子宫左侧可触及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不大。宫颈涂片巴氏Ⅱ级。化验检查血象正常。胸透右侧膈肌升高,活动度减弱。B超提示:卵巢巨大囊实性肿物,囊腺瘤(内有钙化物)。4月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纵形切开瘤体5cm,可见瘤壁较厚,肿物由呈蜂窝状结构。用吸引器吸出黄色清液约3000ml,但未见肿物明显缩小。因病人术中情况不好,只作子宫颈上切除术。术中病人血压不稳,收缩压持续在6.07~9.33kPa,共加压输血2400ml。病理报告:左侧阔韧带纤维平滑肌瘤,瘤组织伴发水样变性、玻璃样变及液化囊性变,部分瘤组织坏死伴感染出血。术后20天病人突然口腔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血泡,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皮肤散在出血点。急查血小板为5万,出凝血时间为3分钟,急输同型血40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术中并发脑溢血一例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康继珍,郭瑞萍患者、女,75岁。因患老年性白内障(右眼),于1978年4年12日入院。入院时患者全身情况好,主诉右眼视力逐渐模糊4~5月,无红痛及外伤史,既往血压高压26~24kPa,低压12~13.2kPa。入院后双眼常规用药,次日血压25.3~12kPa。于4月14日在局麻下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手术经过良好,晶体挽出顺利,术中因停电手术中断40分钟,患者出现燥动不安,语言含糊不清,在把病人往推车上转放时发现患者右侧肢体软瘫,不能活动,小便失禁,意识朦胧,此时才考虑到脑溢血的可能,立即送回病房请内科和神经科会诊,诊断为脑溢血(囊外型)?并及时给予各种治疗。三日后病情未见好转,转入内科,术眼每日换药,12日拆线、愈合良好,5月10日全身情况好转出院。讨论:白内障术中并发脑溢血比较少见。不少作者曾指出白内障术中或术后都有发生脑溢血的可能,故主张术前血压要降至24~13kPa以下,方可手术。本患者术前血压虽降至25.3~13kPa,但术中仍然发生了意外,效应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白内障术中并发脑溢血一例@康继珍,郭瑞萍$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对应性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秦沛临,王凤芝,陈臣义山西省卫生厅卫生所李玉清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对应性ST段下移(R-ST-D)常见,过去均以镜像改变来解释,但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多认为可能预示较大范围梗塞或对应部位心肌缺血及无Q波性心肌梗塞,因而受到临床重视。本文结合我院资料,进一步探讨R-ST-D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本文109例系我院1984~1991年收治的首次AMI并捕获了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AMI的诊断按WHO公布的标准,根据症状、心电图和酶学改变综合判定。R-ST-D采用Ferguson[1]标准,即与梗塞部位相对应的最少两个导联ST段水平型或斜下型下移≥0.lmv,且除外室内阻滞。下壁梗塞时V1-4为对应导联;前壁梗塞时对应导联为Ⅱ、Ⅲ、avF。上述R-ST-D与梗塞区抬高的ST段呈同步性演变称为镜像改变[2]。依据该标准将109例患者分组进行对比分析:(1)无R-ST-D在;(2)R-ST-D非同步(演变)组;(3)R-ST-D同步(演变)组。(2)和(3)组又按R-ST-D总和≥0.8mv或<0.8mv各自分为两个亚组。结果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枕叶脑梗塞的视觉诱发电位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魏利华,朵振顺,李翠梅(030012)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诱发电位室陈军枕叶脑梗塞的主要体征是偏盲,对临床偏盲的检查往往受病人的主观因素和合作程度的影响,而视诱发电位(VEP)为偏盲的确定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文对15例患者进行了视诱发电位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病人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4岁。病程2天至3个月。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为视枕叶脑梗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5例。临床症状表现有视物模糊、走路一侧身体撞人或物、突然失明。有的伴头晕、头痛、复视、语言不流利、一侧肢体麻木、乏力。个别患者有失语,失计算等。神经系统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同名性偏盲,瞳孔对光反应均存在。少数有偏身痛觉减退。对照组:为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视力、视野)正常的健康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0岁。二、检查方法:在半暗光室内,使用丹麦EVO-MATIC4000型脑诱发电位仪,双眼分别用全和半视野的中棋格图型翻转刺激,亮度和对比度固定不变。依照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安放系统,记录电极放在Oz、O1、O2,参考电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方法的探讨(附24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八九医院(043014)周全胜,宋宏儒我院自1988年以来,采用保留肛门的手术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4例,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24~66岁。肿瘤下缘距肛缘6~6.8cm,平均6.2cm。肿瘤切除后剩余的远端直肠段在1.0~2.0cm者3例,保留远端直肠3cm以上者10例,无保留直肠者11例。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2个月,DukesA、B期生存三年以上者9例,术后2年以上者8例,术后4个月~1年者5例。有2例DukesC期者,因肿瘤复发和转移,分别于7、ll个月死亡。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本组10例保留远端直肠粘膜3cm以上者,排便功能均为Ⅰ级(干稀便控制均好),保留远端直肠粘膜在3cm以下者3例,排便功能Ⅱ级(干便控制好,稀便控制差),且术后三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未保留直肠粘膜者l1例,其中3例排便功能为Ⅱ级,8例为Ⅲ级(大便无规律,内裤常有粪迹)且术后四周逐渐恢复。三、手术方法:腹部手术操作与Miles手术相同。于乙状结肠动脉根部切断结扎血管,充分游离乙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周世民,王子林,李家成,任国良原发性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往往出现较晚,多伴有脏器压迫症状,或x线胸部检查时才被发现。现将我院1972年1月~1991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68岁。其中畸胎瘤36例(畸胎瘤25例,皮样囊肿9例,畸胎瘤恶性变2例);神经原性肿瘤25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0例,交感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胸腺瘤24例(胸腺瘤22例,胸腺癌2例);胸腺囊肿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5例;支气管囊肿8例;心包囊肿6例;纵隔巨大结核淋巴结3例;纵隔血管先天性畸形2例;纵隔淋巴肉瘤5例。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咯出毛发者2例;胸蹩、胀感48例;胸部针刺样疼痛25例;气促并有呼吸困难6例;合并Horner's症5例;伴有发热38℃左右者3例。无任何症状,x线胸部体检发现者31例。结果120例,其中手术切除113例,手术探查7例(其中纵隔血管先天性畸形2例);肿瘤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大血管侵及固定者5例。本组  相似文献   

20.
蝮蛇抗栓酶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与临床关系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张生林,刘玉玺,马晋萍山西省汽车制造厂贾殿华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颇有疗效[1,2],但在用药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疲乏、肢体无力等症状。我们观察到这些症状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关,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2例入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全部作了CT扫描。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为16~70岁。入院后行一般常规神经系统检查,用专门表格记录用药前后体征、症状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药前行二次血小板计数,取其均值作为对照组。药后分别于3、6、9天及两周时取耳垂毛细血管测血小板数。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乏力时则每天测血小板数。当血小板下降到60~80×109/L时或疲乏、肢体无力明显时即停药,待症状好转或消失测血小板数,行第二个疗程治疗。蝮蛇抗栓酶为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开始用量为0.5个酶活力单位,第一个疗程每隔3天增力0.25个单位,最大量达1.75个单位。结果一、应用蝮蛇抗栓酶后不同时期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见表1。二、血小板变化与临床症状与体征间关系。用蝮蛇抗栓酶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搔痒、皮肤出血点、疲乏、肢体乏力和不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