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融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随访2年以上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44例,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根据融合范围分为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by index,ODI)评分。结果 2组平均融合节段分别为2.8和5.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短节段组平均侧凸Cobb角为15.9°,长节段组为23.5°;术后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23%和6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节段较短节段融合对冠状面失平衡和侧方滑脱改善明显,但2种手术方式对腰椎前凸及矢状面失平衡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长节段融合早期并发症较短节段融合高。2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侧凸Cobb角较小、保持良好脊柱平衡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可选择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融合手术,Cobb角较大或严重侧方滑脱的患者选择长节段融合可提高矫形效果,严重矢状面失衡的患者可考虑行截骨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置钉技术治疗Lenke Ⅰ型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38例LenkeⅠ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置钉组(19例)和个体化置钉组(19例),术前两组病例的年龄、冠状面Cobb’s角、T5~12后凸Cobb’s角、柔韧性和顶椎旋转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置钉组术中均采用文献推荐的胸椎进钉点选择方法,而个体化置钉组则根据术前CT预先设计出的胸椎进钉点来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术后利用SPSS11.5软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s角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率及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s角矫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化置钉组的置钉准确率和顶椎去旋转率均高于标准置钉组(P值分别为0.001、0.02)。[结论]个体化置钉技术可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并提高Lenke Ⅰ型脊柱侧凸的横断面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ebi 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2-2012-01收治的21例Aebi 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19-26个月,平均22.3个月,观察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以及侧凸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矫正角度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随访期间观察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侧凸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等指标,并在术后1、6、12、18个月分别进行评价,各项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彻底减压、合理选择融合节段、提高融合率、适度矫形重建腰椎力学平衡是成功治疗Aebi 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69例Lenke 1型AIS患者,年龄12~20岁,平均15.0岁,主弯Cobb角50°~70°,平均53.7°。根据顶椎置钉与否分为:顶椎凸凹侧均未置入螺钉组(A组,35例)和至少一侧置入螺钉固定组(B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柔韧度、顶椎旋转度和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率等指标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B组病例在CT图像上统计顶椎不良置钉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主弯Cobb角、柔韧度和顶椎旋转度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矫形术后均未发生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失代偿。随访24~30个月,平均27.7个月,两组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A、B两组置入物密度分别为63.4%、65.3%,平均固定节段数分别为11.3和11.6,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73.9%和72.6%。两组在置入物密度、内固定节段数和主弯Cobb角矫正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顶椎去旋转率A组为18.4%,显著低于B组的34.8%(P<0.05)。B组顶椎置入的41枚螺钉中,有5枚为不良置钉(12.2%)。结论:对于Cobb角在50°~70°非严重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置钉尽管并不能显著提高侧凸矫正率,但可以明显矫正顶椎旋转,因此,在注意置钉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在顶椎置入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矫形手术模拟的方法探讨关键椎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及矫形效果,分析Lenke 6型脊柱侧凸是否适合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Lenke 6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利用后路CD矫形手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矫形工况、关键椎置钉技术矫形工况、胸腰弯选择性融合工况等.测量各种工况完成后双弯Cobb角度、计算矫形率,分析各种工况的矫形效果.[结果]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非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7.8%,主胸弯矫形率43.9%;关键椎置钉技术:胸腰弯矫形率44.2%,主胸弯矫形率19.1%;胸腰弯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3.5%,主胸弯矫形率14.3%.[结论]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因矫形力施加点更多,矫形效果较关键椎置钉技术更佳;Lenke 6型脊柱侧凸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应慎重,非选择性融合策略能明显矫正双弯,纠正脊柱序列,更适合该类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固定矫形融合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长节段固定矫形融合术并具有完整影像学及随访资料的6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4例,女37例;年龄53~78岁(59.0±6.1岁);按鼓楼医院退变性脊柱侧凸分型:A型31例,B型19例,C型11例。固定融合范围:T10~L5 18例,T10~S1 6例,T10~S2 6例,T12~L5 14例,L1~L5 8例,L1~S1 7例,L2~S1 2例。随访18~85个月(平均36.4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情况将其分为平衡组和失平衡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冠状平衡距离(CBD)、畸形矫正率和术前L5倾斜度、畸形分型、腰弯顶椎位置、顶椎旋转度、截骨级别、固定节段及数量、远端固定椎、腰骶弯Cobb角、主弯Cobb角与腰骶弯Cobb角比值等,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末次随访时8例出现冠状面失平衡加重或新发失平衡。两组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CBD、顶椎旋转度、腰弯顶椎位置、截骨级别、固定节段及数量、远端固定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腰骶弯Cobb角、术前主弯Cobb角与腰骶弯Cobb角比值、术前L5倾斜角、术后主弯Cobb角、术后CBD、畸形矫正率及畸形分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术前主弯Cobb角、术前腰骶弯Cobb角、术前L5倾斜度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58、1.210、1.322(P<0.05),与畸形矫正率、顶椎旋转度、固定节段数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固定矫形融合术后可出现冠状面失平衡,术前主弯及腰骶弯Cobb角较大、L5倾斜角较大是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或原有失平衡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置钉技术治疗Lerike I型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38例Lenke I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置钉组(19例)和个体化置钉组(19例),术前两组病例的年龄、冠状面Cobb's角、T5~12后凸Cobb's角、柔韧性和顶椎旋转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置钉组术中均采用文献推荐的胸椎进钉点选择方法,而个体化置钉组则根据术前CT预先设计出的胸椎进钉点来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术后利用SPSS11.5软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s角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率及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s角矫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化置钉组的置钉准确率和顶椎去旋转率均高于标准置钉组(P值分别为0.001、0.02).[结论]个体化置钉技术可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并提高Lenke I型脊柱侧凸的横断面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矫形侧间隔置钉、支撑侧每隔1或2个节段置钉治疗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胸椎及腰椎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双肩高度差、顶椎偏移(A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角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2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岁;侧凸范围3~6个椎节,平均4.8个椎节.采用后方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融合范围限制在侧凸范围内,平均融合3.3个椎节.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拍摄站立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近端融合椎上方邻近节段正位及侧位椎间角,并观察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97个月,平均50个月.术后即刻侧凸Cobb角平均矫形率33.7%,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3.7°,术前及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正位椎间角与术前、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明显假关节形成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融合后对近端融合椎上方邻近节段正位椎间角的矫正有限,且不能阻止其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或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由于椎间盘退变后继发小关节退变、椎管和神经根管容积变化以及脊柱失稳、畸形等病理改变导致的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07年6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6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51例。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0°,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或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结果56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手术组矫正角度平均为15°,骨融合率达到95%,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首选非手术治疗,如失败应根据患者情况遵循尽量采用有限内固定和融合的原则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Li M  Shen Y  Gao ZL  Fang XT  Xie Y  Wang CF  Zhao YC  Zhu XD 《Orthopedics》2011,34(3):180
More adults are suffering from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seeking treatment for their spinal deformities.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can lead to painful spinal osteoarthritis, progressive deformity, spinal stenosis with radiculopathy, muscle fatigue from coronal and sagittal plane imbalance,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with a visible deformity. Primary treatment of such conditions is conservative; however, some patients are resistant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r are not candidates for it, and they require surgery. Back pain is likely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 in adult patients. Pedicle screws offer 3-column purchase and a longer arm compared with hook placement on the lamina. This study i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Significant back pain relief and satisfaction can be achieved and maintained over the long term. Restoration of coronal and sagittal balance, or improvement thereof,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with balance problems. This study clarified several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scoliosis, and we believe that usefu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regarding its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strategies: (1) pedicle screw construct can gain effective results for treatment of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due to its perceived superior power of correction; (2) younger patients present for surgery for different reasons than older patients (progressive deformity or pain); and (3) pain improvement is a more reliable outcome in older patients than younger patients, although younger patients rarely have severe pain sympto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腰椎滑脱L4,5后路不同融合术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根据1名成年女性腰椎滑脱志愿者的腰椎CT序列扫描图像和椎弓根螺钉、融合器的几何尺寸,借助Ansys9.0软件,用直接法建立L4椎体滑脱有限元模型,间接法建立椎弓根螺钉系统及融合器模型,然后根据临床术式组合成不同后路融合模型。结果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搭配使用,成功建立了腰椎滑脱不同后路融合术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双枚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单枚融合器植入模型等,这些模型高度模拟腰椎滑脱后路融合术式的结构与材料特性,结构完整,单元划分精细。结论所建立的腰椎滑脱后路不同融合术式的有限元模型准确可靠,可用来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郑毅全  郑亚才  严康宁 《骨科》2012,3(2):69-71
目的 比较单、双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法结合短节段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退变性腰椎侧凸模型,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单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验组),双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两组标本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模拟不同状态下人体前屈、后伸等6个方向的生理运动.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不同载荷下不稳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 正常状态下,两组标本L2~3节段各方向ROM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标本具有可比性;两组标本不稳状态下各方向ROM值相比正常状态均有所增加(P<0.05或P<0.01),说明腰椎不稳模型制备成功.行融合术后,两组标本前屈、后伸、屈伸、侧弯、旋转等各方向ROM值较正常状态下均有所减小(P<0.05或P<0.01);实验组标本L2-3节段椎间各力向ROM值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cage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脊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传统双cage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似,而且其生物力学特性与完整正常脊柱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3种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A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117例ADLS病例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腰椎畸形程度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单纯椎管减压术48例,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矫形术62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7例。术后及随访期间观察ADLS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腰椎畸形矫正和椎间植骨融合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13个月。下肢神经根放射痛缓解率91%,下腰痛缓解率72%。单纯减压术术后下肢麻痛缓解,6例术后12~18个月腰椎畸形开始加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组和XLIF组能够矫正腰椎的侧凸畸形并重建腰椎的生理前凸,5例术后2年复查发现融合器压塌上位椎体终板。结论单纯神经减压手术可缓解ADLS下肢的根性症状,但对腰椎畸形无矫形作用,术后部分病例腰椎畸形加重。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组和XLIF组具有矫形和重建生理前凸的作用,是治疗ADLS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脊柱侧凸前路去旋转椎体融合手术矫形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减小前路去旋转椎体融合手术(VDS)中螺钉拔出风险的手术策略。方法CT扫描AIS患者的脊柱,用图像处理软件读取CT数据文件,转入有限元软件,建成侧凸脊柱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继而将矫形内植人物加入模型中。利用模型模拟7种不同矫形力分布的VDS的矫形方案对矫形效果和螺钉受力的影响。结果在所有矫形方案中,头端椎体和中间椎体上固定的螺钉受到轴向拉伸力(140~480N),其余螺钉上产生轴向压力(20~140N);头端和尾端的螺钉受较大的剪力(200~1480N)。在头端运动节段的强力矫形方案导致轴向拉伸的和横向剪切的力量最大(440N和1480N),从而增加了头端螺钉拔出的风险。结论宜采用中间运动节段强力矫形,而头端运动节段适度矫形的矫形策略,来取得理想的矫形效果,同时降低螺钉拔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横突定位法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接受MIS-TLIF治疗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3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人字嵴定位法置钉37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时间、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优良率、关节突关节破坏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6~36(23.18±3.91)个月.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关节突关节破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术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良好,可减少置钉时间,提高置钉成功率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导航模板在下颈椎椎弓根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原理和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定位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患者CT连续扫描数据集,三维重建软件Amira 3.1建立颈椎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UG Imageware 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寻找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削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下颈椎椎弓根的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根据X线片和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结果 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导航定位.结论 利用RE原理和RP技术为颈椎椎弓根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新型个体化气囊支具的矫形效果.方法 建立AIS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构建支具有限元模型,分别记录在在冠状面、矢状面和两者组合施力情况下的参数,比较矫形效果.结果 顺利完成了AIS和个性化支具的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有效.在冠状面、矢状面、两者结合分别施力,获取最佳胸弯矫正率分别为66%、37%、52%,腰凸矫正率分别为65%、34%、53%;后2种施力方式可以获得较高顶锥旋转度矫正率和更好的矢状面平衡.结论新型支具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正率以及旋转矫正率、并且有助于改善脊柱矢状面曲度,对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