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并与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 ̄2006年10月,我院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并与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临床运用中:定量、定速、定时给药的优点,以指导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防止术后护理并发症。方法从气管切开术后第2天开始,对2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评估、计划、实施和分析。结果病人痰液稀薄易于咳出,由湿化液引起的呛咳消失,肺部的痰鸣音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结论微量注射泵不仅用于药物的注射,还可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烧伤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1,2]。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随着对吸入性损伤研究的逐步深入,气管切开术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对手术指征和时机存在不同观点。为此,我们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气管切开术的合理应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于伤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吸入性损伤与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面积烧伤合并面颈部烧伤的病例90%在伤后6~16h内发生严重呼吸困难,73%为中重度粘膜损伤,均于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解除。热力引起的吸入性损伤,上呼吸道的粘膜伤重于下呼吸道,且以喉部受损伤最重。因此,在评估吸入性损伤程度时,应结合粘膜伤全面考虑,因患者早期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故应采取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6.
杨艳萍  刘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35-135
目的:研究超声雾化吸入与微量注射泵对气道湿化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均采用传统方法即超声雾化吸入,将无菌蒸馏水50ml加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制成湿化液,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治疗组22例均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即将无菌蒸馏水50rnl加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湿化液。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排气后套在微量注射泵上,在延长管的另一端连接剪去针头的硅胶,插入气管套管的内壁。以4~6ml/小时的速度将药液持续滴入气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吸人性损伤是烧伤的主要死因之一,以往的资料显示,其病死率一般在40%~60%,重度吸人性损伤的死亡率可高达90%。小儿吸人性损伤后,由于口、鼻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患儿不能自行排痰;大面积烧伤后大量的渗出液引起全身水肿、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适时行气管切开术。我科从2008年1月至今,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2年运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24小时持续气道湿化,并且与传统间断湿化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因上、下呼吸道、肺实质损伤而造成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 ,行气管切开以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气管切开术后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0年元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共收治2 8例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 2 0例 ,女 8例。年龄1 5~ 68a ,平均年龄 46a ;为火焰或化学烧伤 ,烧伤面积 1 8%~ 90 % ,平均 5 2 % ,均伴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2 8例均在伤后 2 4h内入院 ,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 ,放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降低痰堵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方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并做好标记,置于微量泵,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一次性输液器剪去滴壶接于注射器上,将剪去针头的无菌硅胶头皮针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5~8cm,并用胶布固定。根据室内温度及痰液黏稠度调节流速,一般3~6ml/h,不超过10ml/h,以痰液稀薄易于吸出,无呛咳,呼吸平稳为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经χ2检验,其结果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微量泵持续滴注法明显优于间断滴注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大面积坏死及清除脓血痂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气管切开术抢救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12例。常规气管切开暴露颈段气管3~5环,以颈4环为中心,上下弧形切除少许气管软骨,长度不超出2个气管环,分别缝合同侧的皮肤与气管切口1~2针,插入气管套管。结果:改良气管切开术可随时取管,方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下呼吸道阻塞物,预防发生再窒息,12例患者无1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不仅解除了喉梗阻,而且可观察下呼吸道病变及能有效、安全的清除阻塞物。  相似文献   

12.
陈丽君 《中原医刊》2005,32(2):F003-F004
气管切开术后体液经气道丢失的要比常人高出4~5倍,同时气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容易加重缺氧、炎症,导致肺部感染。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我科经过2年多的临床实践,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宜香 《华夏医学》2005,18(4):660-661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还易导致细菌侵入.湿化气道问题一直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但由于常规的15~30min向套管口纱布上喷洒生理盐水或向气管内滴药法存在繁琐、工作量大等问题,笔者采用微量泵湿化气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气管套内间断滴入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对气道湿化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颅脑外伤气管切开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套内间歇滴入湿化气道,1次/h,20ggt/次;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2~4ml/h。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以及在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发生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不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颈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重度烧伤特别是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困难及窒息。气管切开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气管切开术后仍有再发呼吸困难情况出现,且一旦发生,病情危险。2001~2007年的7年中,我们对12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再发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度烧伤特别是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困难及窒息,气管切开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气管切开术后仍有再发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况且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过滤功能由于湿化不足,分泌物干结储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另外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缺氧加重,肺部炎症等,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