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87年7月~1998年5月采用枕下开颅减压或脑室引流治疗小脑梗死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37~68岁,平均53.6岁。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4例。病史2~13年,平均3.8年。有颈椎病史1例,病史6年。1.2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头昏或眩晕《例,向一侧跌倒3例,头痛7例,恶心、呕吐8例,耳鸣2例,共济失调6例。意识障碍8例,其中嗜睡6例,浅昏迷1例,中度昏迷1例。面瘫6例,顿强直2例,眼震9例,瞳孔缩小7例,一侧肢体瘫痪7例,两侧肢体瘫痪1例,言语功能障碍7例,吞咽功能障碍5例。1.3CT及MRI所见均行CT检…  相似文献   

2.
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脑室出血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其起病急骤、进展快,常因血凝块阻塞或压迫导水管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急剧升高,使下丘脑或脑干损伤而迅速昏迷危及生命。内科止血、脱水、激素应用常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侧脑室引流指经颅骨钻孔、侧脑室刺穿后导入引流管,将脑室液引出体外的方法。我科2003年~2004年对本病19例采取侧脑室引流术,术后通过精心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1~80岁,高血压病史16例,均于发病后12h内入院。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迅速出现意识障碍。2h昏迷5例,2~4h昏迷8例,4~12h昏迷6例;四肢瘫11例,偏瘫8例;瞳孔缩小10例,同向凝视7例,双侧不等大2侧。全部经头颅C T扫描,均为全脑室出血。1.2转归本组术后及出院后随防3个月,按照脑出血治疗效果判断标准[1]:(1)完全恢复日常生活5例;(2)部分恢复日常工作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6例;(3)生活需人照顾或护理5例;(4)死亡3例。2术前准备和护理2.1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 Caplan(1980 )提出 ,并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近年来我们诊治 1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5 3~ 85岁 ,平均6 6 .8岁。并发高血压病 13例 ,糖尿病 4例 ,冠心病 7例 ,心房纤颤 3例。1.2 临床表现 以突然眩晕、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 12例 ,14例有眼球运动障碍 ,6例有瞳孔变形或双侧瞳孔不等大 ,4例有视力减退、偏盲和皮质盲 ,2例有行为异常。1.3 影像学检查  16例均行脑 CT或 MRI检查 ,见广泛性的丘脑、小脑、枕叶、脑干和颞叶梗死灶。病…  相似文献   

4.
锁孔穿刺引流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秀丽  郭荣彬 《临床荟萃》2003,18(7):381-382
脑室出血是临床急症 ,发病急 ,进展快 ,病死率高 ;我们应用锁孔穿刺引流 +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 88例 ,取得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患者共 184例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脑室出血 88例 ,男 5 6例 ,女 32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4 8.7岁 ;其中单侧侧脑室合并三、四脑室积血 4 6例 ,双侧侧脑室合并三、四脑室积血 32例 ,单纯四脑室积血 10例。四脑室铸型 2 3例 ;临床症状 :昏迷6 7例 ,嗜睡 16例 ,头痛、呕吐 5例 ;其中脑疝 2 2例…  相似文献   

5.
桥脑是脑干梗死中最常见部位,其临床症状多变,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诊治经MR I证实的桥脑梗死109例,其中首诊误诊22例,误诊率为20·2%。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54~83岁,平均66·42岁。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2例,糖尿病史10例,颈椎病史7例。22例均急性发病,其中14例在活动中起病,均于发病24小时内就诊。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一侧中枢性面瘫及肢体瘫8例,其中6例在发病3~5天出现轻度构音障碍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一侧偏身感觉障碍6例;眼球震颤6例;眩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灶性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例小脑梗死的病历资料及CT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大灶性小脑梗死的主要症状是急性起病、眩晕、呕吐、共 济失调、昏迷、锥体束征、眼球凝视。梗死灶≥20mm12例,≥ 30mm8例。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风心病并心 律失常、高血脂症、糖尿病。有效率60%,病死率40%。结论 大灶性小脑梗死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9年 3月~ 1999年 10月应用新药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取得了良好疗效。长春西汀可以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入组标准:突然发病 7d内,无头痛呕吐,有偏瘫、失语、偏盲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排除标准 :就诊时已经昏迷的病例;重症脑干梗死(意识障碍、闭锁综合征); CT扫描未见梗死灶,但责任侧半球脑沟减少、脑回变平提示大块梗死者。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男 20例,女 10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4~ 5 5岁 ,平均 36岁。高血压 1例 ,高血脂 1例 ,烟酒嗜好 3例。 15例均于发病前 7~ 45 d服用过驱虫药 (常规治疗量 )。其中左旋咪唑 9例 ,鹧鸪菜 3例 ,四咪唑 2例 ,肠虫清 1例。服药后出现发热、头痛 7例 ,肢体乏力 15例 ,反应迟钝 15例 ,病理征阳性 15例 ,尿裤 13例 ,精神异常 10例 ,共济失调 4例 ,头颅 CT示脑室旁低密度灶 12例 ,无明显异常 3例。头颅 MRI示脱髓鞘病变 ,侧脑室周围受累 15例 ,脑干受累 4例 ,小脑受累 2例。误诊时间 7~ 2 2 d。2 讨论驱虫药性脑炎是驱虫药 (多为咪唑类 )所…  相似文献   

9.
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进展快,患者年龄偏大。在海拔2260m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易出现许多并发症,给护理造成一定的难度。早期及时有效地手术及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预防控制并发症,提高高原地区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成功的重要因素。1 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外科自1991年~1997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6例,其中男148例,女58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岁。经CT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出血量在30~50ml。出血部位分别在基底节区179例,其中106例血肿破入脑室;脑室9例,枕叶7例;小脑5例;额叶、顶叶各3例。入院时嗜睡、浅昏迷83例;中度昏迷75例;…  相似文献   

10.
脑干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平均年龄71.7±23.23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56例(90.32%),糖尿病40例(64.52%),冠心病40例(64.52%);常见症状为眩晕36例(58.06%)、肢体无力32例(51.61%)、肢体麻木30例(48.39%);头MRI检查发病部位依次为桥脑38例(61.29%),延髓16例(25.81%),中脑8例(12.9%).梗死灶直径〈0.5cm 36例(58.06%),0.5~1.0cm 16例(25.81%),〉1.0cm 10例(16.13%).结论 脑干梗死常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常见临床症状是眩晕、肢体无力,常见发病部位是桥脑,但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死亡,轻症病人可以无神经定位体征,部分病人临床表现酷似大脑半球病变,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1.
随着CT及MRI的临床应用,脑干梗死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脑干梗死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9~80(平均60.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7例,冠心病史11例,糖尿病史9例。1.2临床表现起病时头晕29例;恶心呕吐22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2例,其中昏迷3例,昏睡3例,嗜睡6例;构音障碍15例;视物模糊、复视10例;眼球震颤20例,其中水平性眼震15例,旋转性眼震2例,垂直性眼震3例;外展神经麻痹9例,凝视麻痹10例,一个半综合征3例,眼球固定1例;面瘫11例,其中中枢性面瘫6例,周围性面瘫5例;单侧共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发作性眩晕、猝倒2^+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反复出现发作性眩晕,常在行走过程中出现猝倒,无意识丧失,约1~5分钟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左枕叶皮质、右颞叶底部内侧、左基底节及侧脑室前角旁可见多发小片状或腔隙状长T1、长T2的梗死灶,脑干和小脑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呈高信号40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各组受检者ADC值。结果脑干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的ADC值分别为(344.72±73.96)×10-6 mm2/s、(425.62±92.86)×10-6 mm2/s,对照组小脑上脚交叉区ADC值为(682.02±36.83)×10-6 mm2/s。经统计学处理,各组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女性患儿,14岁,因"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1 h"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查体:深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4分,双侧眼球向鼻侧凝视,瞳孔直径约1.0 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僵直.颅脑CT:左侧小脑半球、脑桥巨大血肿,双侧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伴梗阻性脑积水(图1A、1B).颅脑CTA示左侧小脑上动脉后方动静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致顽固性呃逆的病例并不少见。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72 1例 ,其中顽固性呃逆者 5 0例 ,占 6 .93%。本文旨在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5 0~ 72岁 ,平均6 5 .9岁。均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其中脑干出血 4例 ,脑干梗死 3例 ,小脑出血 4例 ,小脑梗死 1例 ,丘脑出血包括破入脑室者 9例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 6例 ,壳核及尾状核出血包括破入脑室者 2 0例 ,颞叶出血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1 .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救治和中后期脑积水的诊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本院78例高血压脑出血出现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高血压脑出血出现脑积水的患者中,丘脑出血59例,脑干出血13例,小脑出血6例.所有病例均有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其中侧脑室、第三脑室、导水管及第四脑室全脑室铸型53例;发生颅内感染36例.早期行侧脑室引流、冲洗、尿激酶注入、腰穿治疗,侧脑室引流持续时间7~56 d;中后期出现脑积水46例,均给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病例中中度残废36例,重度残废18例,持续植物状态15例,死亡9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生脑积水与出血部位、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和继发颅内感染有关,早期积极引流、预防感染,中后期及时给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占世界死亡率首位,重症脑出血的病死率尤高,死亡原因主要是水肿脑血、肺内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我们科近年收治的重症脑出血病死率显著下降,现结合;临床谈一谈脑出血的药物治疗及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脑出血患者35例,均由CT确诊出血量在20ml以上,或有昏迷者。其中男20例,女匕例,有意识障碍24例,嗜睡6例,浅昏迷9例,中度昏迷6例,重度昏迷3例。出血部位在底节区22例,丘脑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脑干3例,脑叶2例。破人脑室13例,脑实质内血肿大于40ml者16例,3O~40ml者10例,20~30ml者9例。入院后并发…  相似文献   

18.
早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与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灌注成像(perfusionimaging,PI)检查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发病部位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53例发病在4~24h的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检查,作影像对比研究及功能判定。结果:螺旋CT与DWI的敏感度分别为26%(13/50),98%(49/50)(t=11.87,P<0.01);特异度分别为67%(2/3),67%(2/3);准确度分别为28%(15/53),96%(51/53)(t=11.87,P<0.01)。53例患者中,50例确诊为早期脑梗死。其中枕叶病灶11例,9例出现一侧视力偏盲;内囊膝部病变15例,肢体力弱或偏瘫者12例;9例角回梗死患者中,有7例语言障碍;脑干病灶5例,3例意识不清;7例小脑病变中3例行走不稳,梗死部位与功能障碍符合率为72%(34/47)。3例偏瘫或失语患者未找到责任病灶,3例为短暂脑缺血发作,复查CT及DWI未见梗死灶。结论: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明显高与螺旋CT,梗死部位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200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D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78岁,平均30.75岁。全部行螺旋CT扫描,部分加MRI扫描。28例患者均符合:①有确切外伤史;②伤后立即昏迷;③有瞳孔、眼球位置的改变;④CT、MRI发现胼胝体、脑干、基底核、大脑半球皮质髓质交界处、小脑、脑室等部位出血灶(通常直径〈20mm)或非出血性损伤,或有弥漫性脑肿胀改变;⑤颅内压增高的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⑥CT无明显改变而临床表现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脑干梗死患者进行长期MRI随访和临床评估,探讨其梗死灶体积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MR检查,测量各时期梗死灶的体积和相对ADC(rADC)值,同时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脑干梗死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灶体积和rADC值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梗死灶体积逐渐缩小,发病1个月后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急性期(发病7天内)和亚急性期(发病15天)(P 均<0.05);rADC值逐渐升高,发病1个月后梗死灶的r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发病7天内)和亚急性期(发病15天)(P 均<0.05)。但梗死灶体积和rADC值均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 均>0.05)。结论 脑干梗死患者的梗死灶体积、rADC值随病程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但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