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环硅酸锆钠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钾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环硅酸锆钠散治疗高钾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85(65.0±8.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10 g、3次/d的硅酸锆钠散治疗,分析药物降钾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环硅酸锆钠散治疗2 h后,血钾水平由5.68(5.46,5.85)mmol/L降至5.11(4.97,5.24)mmol/L,下降0.60(0.49,0.72)mmol/L。用药24 h后血钾水平为4.34(4.03,4.50)mmol/L,下降1.35(1.24,1.62)mmol/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24 h后血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用药24 h后发生低钾血症8例(19.0%),根据治疗后血钾水平分为低钾血症组、非低钾血症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钾水平[5.47(5.35,5.62)mmol/L比5.78(5.50,5.9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9,P=0.011)。所有患者未见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环硅...  相似文献   

2.
<正>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血钾可通过HD清除而快速下降,并于透析间期逐渐升高,直至下次HD,呈周期性变化。临床上我们常规监测HD结束即刻血钾,作为透析后血钾,用以评估透析充分性,对透析后数小时血钾研究较少。本文报道1例HD患者,因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更换血管通路为股静脉临时导管,后饮食未加控制,反复出现透析间期顽固性高钾血症,早期单用聚苯乙烯磺酸钙效果不佳,经加用环硅酸锆钠紧急降钾治疗联合HD成功诊治,为HD患者血钾长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左旋肉碱(简称肉碱)缺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特征及氨基酸谱的代谢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227例,测定其肉碱并按游离肉碱水平是否小于20 μmol/L分为肉碱缺乏组106例和肉碱非缺乏组121例,探究左旋肉碱缺乏的MHD患者的临床特征;随机选取91例患者分别纳入肉碱缺乏组50例和肉碱非缺乏组41例,测定氨基酸谱,探究肉碱缺乏的MHD 患者氨基酸谱代谢特点。结果 MHD 患者肉碱缺乏症发生率为 46.70%,肉碱缺乏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钠、血氯、脑钠肽显著高于肉碱非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血钾、血磷显著低于左旋肉碱非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碱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龄、β2-微球蛋白、血氯、脑钠肽呈负相关(P<0.05);与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钾、血磷呈正相关(P<0.05)。年龄、透析龄、血氯是肉碱缺乏的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3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01-01至2021-12-31登记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死亡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病构成、年病死率、透析龄,探讨原发病、血钾、血红蛋白、糖尿病病史、透析通路、透析频次等因素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MHD死亡患者的主要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高血压肾病。2021年原发病为DKD较前两年明显上升,2021年总体年病死率较前两年亦上升。DKD组患者的透析龄最短,透析龄<3年占40.0%;血钾4~5 mmol/L组的透析龄超过5年占58.7%;Hb 110~130 g/L组患者的透析龄不足1年的仅占3.8%。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事件。血磷水平不达标的患者以及患糖尿病的MHD患者生存率较低,经内瘘透析的患者及每周3次透析的患者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本中心近3年MHD患者年病死率呈上升趋势,DKD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本中心死亡患者第一位的原发病。建立内瘘血管通路、每周规律3次透析,血磷达标可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高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尿蛋白的疗效.方法 32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有患者24 h尿蛋白≥0.5 g/d,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口服厄贝沙坦0.15 g/d,n=16)和高剂量组(口服厄贝沙坦0.3 g/d,n=16),治疗8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和血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 受试患者服用厄贝沙坦后尿蛋白均下降,常规剂量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40%,而高剂量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63%,两组血清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剂量厄贝沙坦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更为显效,且患者耐受性、医从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08年1月~2009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IDH)的临床资料,观察加强超滤脱水、调整降压药和改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等方法对IDH患者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 结果:131例MHD患者中23例(17.5%)发生IDH,其中18例通过加强超滤脱水后,透析前收缩压、透析3h、透析4h平均动脉压(MAP)及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MA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DH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2例患者改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浓度较调整前下降,透析前、后的血压较前降低,同时未再发生IDH.另3例患者通过调整降压药剂量和种类使透析前、后血压和IDH得到控制. 结论:容量超负荷可能是MHD患者发生IDH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超滤、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和服降压药有助控制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因素.方法 选择行MHD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126例,记录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透析龄、透前收缩压、舒张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测定血清ADMA浓度.提取全血DNA,用Snapshot基因测序法确定DDAH-2(-449G/C)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将血清ADMA水平与各变量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DAH-2(-449G/C)基因型GG、CG、CC患者血清ADM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升高、长透析龄、透前收缩压升高、胆固醇升高患者的ADMA水平较高(P均<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透析龄、透前收缩压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是影响血清ADM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透析龄、透前收缩压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是影响行MHD患者血清ADM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DDAH-2(-449G/C)单核苷酸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对中国行MHD患者的ADMA水平无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钙透析液对血甲状旁腺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应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 3个月对患者iPTH及钙磷水平的影响。 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6例,试验前用钙离子 1. 5mmol/L透析液每周透析 3次,每次透析 4h,均使用F6透析器(聚砜膜,面积 1 3m2 )。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透析 3.个月,此期患者饮食中钙磷的摄入量稳定,用药不变。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之前检测透析前血iPTH,透析前后血钙和血磷浓度。3个月后复查透析前血iPTH,透析前后血钙和血磷浓度,并检测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单次透析前、透析后及下一次透析前的血iPTH和血钙、血磷浓度。 结果:单次透析使用钙离子浓度 1 25mmol/L的透析液透析 4h,透后血钙浓度下降,透后血iPTH[ (219 .2±143. 3)ng/L]较透前[ (157. 5±107 .1)ng/L]明显升高 (P<0. 05),至下次透析前血钙浓度及血iPTH(157. 7±125 .3ng/L)基本恢复至上次透析前水平。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透析 3个月后,iPTH水平较未使用时明显上升[ (157. 5±107 .1)ng/Lvs(82. 5±43 .7)ng/L,P<0 .05]。 结论:单次应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 透后血iPTH升高,但是至下一次透前血iPTH基本恢复至上次透前水平。长期应用 ( 3个月)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钙负荷减轻,血iPTH水平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120 d内)病死率,探究影响透析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提高MHD患者生存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成人MHD患者4885例,分为预测模型组(3603例)和验证模型组(1282例)。对预测模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0 d内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4885例MHD患者120 d内累积病死率为20.97/100人年,365 d为12.25/100人年。预测模型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透析年龄>60岁(OR=1.792)、非慢性肾小球肾炎(OR=2.21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2.695)、血白蛋白<35 g/L(OR=1.358)、血小板计数<120×109/L(OR=2.194)、血肌酐<600μmol/L(OR=1.652)、尿素氮>30 mmol/L(OR=1.887)、血磷<1.13 mmol/L(OR=1.783)、脉压差>55 mmHg(1 mmHg=0.133 kPa)(OR=1.656)、低密度脂蛋白<1.5 mmol/L(OR=1.873)、血钙>2.5 mmol/L(OR=1.876)为MHD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2.5%。结论:成人MHD患者透析后120 d内病死率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透析早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血钾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3月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01~2019-12-31浙江省透析质控中心登记系统中新入的成人MHD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MHD随访终点前3月内透析前血钾的最高值,将患者分为8组,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之间的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1 861例,其中男性13 465例(61.6%),平均年龄(61.1±15.4)岁,10 132例(46.3%)患者合并CVD。中位随访时间34(19,56)月,发生全因死亡4 635例(21.2%),其中CVD 1 319例(6.0%)。血钾水平<3.5 mmol/L患者759例(3.5%),血钾水平≥5.0 mmol/L患者9 782例(44.7%),血钾水平≥5.5 mmol/L患者5 420例(24.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血钾水平组全因死亡风险(Log-rank检验,χ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MHD的10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死亡组原发病因前3位分别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死亡组患者的初透年龄、白细胞、血钾、血磷、白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心源性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存活患者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初次透析年龄、炎症状态、贫血、高钙血症、营养不良均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左旋肉碱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左旋肉碱(L-CN)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相关营养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L-CN对ESRD患者微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入选透析患者34例为透析组和非透析患者40例为非透析组,透析组和非透极组又各自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治疗组给予L-CN 1 g/20 ml静脉注射,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每周3次,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 Kt/V).结果 治疗后,透析和非透析组中,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L-C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同时降低血CRP浓度,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低钠性脑水肿患者临床特征,并观察甘露醇联合高钠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83例HFRS并发低钠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高钠透析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钾、钠、氯、肌酐和渗透压的水平以及血钠复常率、复常时间和病死率.采用t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钠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血钠、氯、渗透压分别为(128.9±7.3)mmol/L、(96.7±6.2)mmol/L、(253.1±7.5)mOs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8±7.1)mmol/L、(92.2±6.9)mmol/L、(242.1±8.4)mOsm/L(t=7.14,t=3.12,t=15.22;均P<0.05).19例中度低钠性脑水肿高钠透析组和19例对照组患者血钠复常例数分别为12例和6例(χ2=3.867,P=0.049),两组血钠复常时间分别为(4.9±1.3)d和(8.3±1.9)d(t=6.438,P=0.001).14例重度低钠性脑水肿高钠透析组和14例对照组患者血钠复常例数分别为7例和2例(χ2=4.094,P=0.043),两组血钠复常时间分别为(7.85±1.9)d和(11.6±2.8)d(t=3.235,P=0.034).高钠透析组病死率为36.6%(15/4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9%(26/42例)(χ2=5.321,P=0.021).结论 HFRS并发低钠性脑水肿患者病情严重,甘露醇联合高钠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地提高中、重度低钠性脑水肿患者血钠复常率,缩短复常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统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188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超过3个月的患者1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压,将188例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血压达标组(B组)、血压未达标组(C组),分析MHD患者透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统计参数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及透析相关参数: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重变化、血红蛋白(Hb)、电解质水平、尿素氮清除率(Kt/V)等.结果:(1)55.3%的血压控制未达标,其中单纯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者分别为47.1%、1.9%;(2)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千体重无明显差异;C组的体重增长率、体重增长过多者的比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钙磷乘积明显较前两组高,透析龄、Hb、Kt/V较前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tep),透析前收缩压与Hb、Kt/V成负相关,与EPO剂量、钙磷乘积呈正相关.(3)体重增长率和血压的平稳性紧密相关,体重增长率<0.03及体重增长率>0.03的平均收缩压下降率分别为0.049±0.104和0.206±0.16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MHD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较为常见,其中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高血压的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体重增长率、体重增长过多者的比例、EPO剂量、透析龄、Hb、Kt/V等.透析前收缩压与Hb、Kt/V及透析龄呈负相关,与EPO剂量呈正相关,未发现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的MHD患者22例,均患EPO低反应性贫血,即经EPO持续治疗3个月且最大剂量≥300 IU/(kg·周),但血红蛋白水平仍不能升高至100g/L以上.转换为罗沙司他治疗后,监测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的疗效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10 2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吲达帕胺治疗组 (n =5 2 ,吲达帕胺 1.2 5~ 2 .5mg/d)和非洛地平治疗组 (n =5 0 ,非洛地平 5~ 15mg/d)。每 1~ 2周测量坐位血压 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 2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 ,血脂 ,血尿酸 ,血肌酐 ,血钾、钠和氯。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但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血脂 ,血尿酸 ,血肌酐 ,血钾、钠和氯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ISH安全、有效 ,对空腹血糖 ,血脂 ,血尿酸 ,血肌酐 ,血钾、钠和氯无明显不良影响 ,是治疗老年ISH的第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4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方法 治疗前记录各病例促甲状腺素(TSH)、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查结果,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以TSH调整在正常范围为合适剂量,平均50~75 μg/d,治疗三个月后复查TSH及血脂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减对改善血脂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血透(MHD)患者透析充分后联合大剂量缬沙坦治疗顽固性高血压(R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MHD合并透析充分后的R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足量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大剂量贝那普利(40mg/d)联合降压,试验组给予足量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大剂量缬沙坦(320mg/d)联合降压;比较两组第2、4、6周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下降幅度(ΔSBP)、舒张压下降幅度(ΔDBP)及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结果:两组第2周血压达标和未达标无差异(P0.05),第4周和第6周试验组血压达标情况(第4周:50.0%;第6周:76.7%)优于对照组(第4周:33.3%;第6周:46.7%)(P0.05),血红蛋白(HGB)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的主体内效应检验和主体间效应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舒张压下降幅度、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主体内效应检验和主体间效应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钾血症发生(6.7%)和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剂量缬沙坦治疗MHD患者透析充分后RH,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第4周后疗效尤为显著,为MHD患者透析充分后的RH治疗提供一个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氧化应激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MHD患者79例,其中包括年龄≥65岁老年患者48例及<65岁的非老年MHD患者31例,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透析当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并根据透析时间、脱水量、干体重计算KT/V及尿素氮清除率(URR),同时记录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用量、透析时间.结果 老年组MHD患者贫血达标率为45.8%,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的70.9%,维持相同血红蛋白水平需要皮下注射更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rHuEPO)(P<0.05);老年组MHD患者hs-CRP、MDA明显升高,SOD、Alb明显降低(P<0.05);老年贫血患者hs-CRP、MDA明显升高,SOD、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贫血达标率低,氧化应激状态是其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hs-CRP、SOD、MDA、Alb是反映老年MHD患者氧化应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净化中心MHD并发SHPT患者,经骨化三醇与西那卡塞联合治疗无效,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仍>800 pg/mL,予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12周监测患者i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钙磷乘积和血红蛋白水平。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后iPTH较基线下降>30%,次要疗效包括治疗12周iPTH下降率,iPTH降至正常上限2~9倍(130~585 pg/mL),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结果: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4±17岁,平均透析龄56.8±10.0月,基线iPTH 1291.65±370.96 pg/mL,血钙2.25±0.29 mmol/L,血磷2.12±0.58 mmol/L。帕立骨化醇起始剂量为5μg(3次/周)联合西那卡塞25~50 mg/d治疗。治疗4周后iPTH降至895.57±479.42 pg/mL(P=0.054),4例(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