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瑞  袁德利  孙德俊 《当代医学》2021,27(7):132-13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54),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手术,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n=54),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值优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后外侧常规入路比较,前外侧微创入路可提高患者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54),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为91.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与内固定术比较,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的优势,但是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对基础情况可、复位情况良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选用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有效植入髋关节假体,但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比较,改良Harding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入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0),两组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统计两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血液输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为96.36%,并发症发生率为3.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和16.0%(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尽管手术用时长,但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各类并发症的风险较小,整体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切口长度),手术前后髋关节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A组(n=42)、B组(n=42),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显著效果,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更好,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适用于身体差、手术耐受性低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黄斌  许锦煌  周镇威 《当代医学》2021,27(15):163-164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评分、行走评分、活动度评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37.28±31.72)mL,低于对照组的(525.42±5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小切口入路和后路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但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方式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对照组采用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试验组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两组患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较术前略有上升,白细介素(IL-6)指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美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相比,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具有创面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以及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113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Gibson后侧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不会对关节的周围肌肉造成损伤,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后外侧微创入路和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双极头置换的差异。方法 32例双极头髋关节置换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15)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n=17)采用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SF-36评分、Harris评分、VAS评分、止痛药使用量、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微创入路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量较少等优势,但较长的学习曲线和更有限的手术视野对术者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和更长的随访对这一术式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3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两组,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研究组(n=16),16例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n=16),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用时上半髋关节置换术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P0.05),截止末次随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P0.05)。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我们更加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平卧位直接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68例平卧位直接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下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周、1个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用于平卧位直接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增强髋关节功能,临床应当关注。能促进平卧位直接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例)和对照组(n=10例),前者给以改良外侧小切口入路处理,后者给以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随访6周,比较两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以及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的切口长度为(9.13±0.45)cm,髋臼前倾角为(13.26±2.51)°,VAS评分为(14.92±3.31)分,Harris评分为(91.06±3.69)分,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臼外展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纯钢丝环扎固定联合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投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39),观察组运用单纯钢丝环扎固定联合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运用钢针张力带固定加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比较2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关节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主要并发症为大粗隆骨折快移位、骨折不愈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单纯钢丝环扎固定联合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提高了治疗优良率,缩短了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确诊并开展手术治疗的102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观察组(n=5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假体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假体愈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采用前外侧入路(ASA)(THA)治疗的4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后外侧入路(PSA)(THA)治疗的39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 d时炎症反应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SA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采用PS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手术质量,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n=42)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2)在术后护理中全面落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3例(7.14%)、对照组8例(19.04%);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54.76%,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贯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工作,比较两种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略高于对照组的9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2.9±4.7)分、(63.1±5.0)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术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9±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7.1)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欧苗春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52-2654
目的:探究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行DAA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15,P<0.05;χ2=8.923、7.186、7.628,P<0.05).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9,P<0.05;χ2=7.837,P<0.05).结论:在DAA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髋关节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其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切实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从而提升其整体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