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ICI治疗的12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IP患者的临床特征、CIP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应用ICI治疗,7例(5.6%)患者出现CIP.发生CIP的患者中,2级CIP 4例(57.1%),3级CIP 3例(42.9%);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天至69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7周.7例(100%)患者出现CIP临床表现,其中喘息7例,咳嗽5例,发热3例,咯血2例.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双肺磨玻璃影5例,双肺斑片影3例,斑片影合并网格影2例,双肺实变影3例.7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后6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无好转,经激素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后好转.无CIP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停用免疫治疗,3例患者再次接受ICI治疗.结论 NSCLC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可发生CIP,CIP虽然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但经及时发现、合理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尝试再次接受ICI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而真实世界CIP的流行病学情况缺乏大宗人群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肺癌免疫治疗的CIP发病率,并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治疗现状和转归。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诊肺癌且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IP患者肺炎的发生时间、等级、治疗方案和转归。总结CIP在研究队列以及各亚组CIP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以及CIP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现状以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031例免疫...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严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副反应,急性期治疗手段已有共识,但急性期之后的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手段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青岛市中心医院立体定向放疗科收治的1例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  相似文献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CI的应用降低了T细胞的耐受性,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irAE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及器官,轻度的irAE可以通过停药缓解,严重的irAE可以是持久的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临床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严重irAE进行预测对临床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 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3月至2023 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 治疗145 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 组和非CIP 组,随后将发生CIP 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 和重度(3、4级)CIP 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 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 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 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 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 发生率为3.45%。CIP 组患者PFS 明显长于非CIP 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 组与非CIP 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 和重度CIP 相比,PFS(12.2vs 12.9 个月)及OS(16.1 vs 17.8 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 个[HR=0.51 ,95%CI(0.31, 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 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 个[HR=0.4,95%CI(0.18, 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 的发生率为17.93%,CIP 的发生与PFS 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薛鹏  徐芃芃  毛昀 《中国肿瘤》2019,28(5):367-372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单克隆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临床发生率低,但易造成免疫治疗延迟或终止,严重可导致死亡。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新发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高度怀疑肺炎。该综述简要介绍了CIP的流行病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并讨论CIP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薛楠  李晓江 《中国肿瘤》2021,30(7):545-551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一种抗体,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PD-1配体(PD-L1)。ICI可以改善各种晚期癌症的临床预后,但随着临床运用的增加也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例如在心脏不良反应中,心肌炎的发病率虽低,但致死性较高,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该文结合ICI的近期研究结果对ICI相关性心肌炎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相对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肺毒性,也是引起ICIs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探索CIP的相关危险因素,甄别出发生CIP的高危人群,有利于CI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故本文就CIP的危险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癌症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得以问世,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也逐渐显现出来,并广泛为一线临床医师所熟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激活T细胞攻击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并导致多种不良反应。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是irAEs中较为罕见且预后较差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参考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部分ICIs的治疗机制及CI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CIP的分级及治疗管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智博  李晔  李涛  胡毅  焦顺昌  汪进良 《癌症进展》2019,17(8):869-873,913
免疫检查点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分子,对维持正常的免疫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肿瘤细胞可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发生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激活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ICI治疗实体肿瘤的总体有效率较低。目前认为,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高表达、高肿瘤突变负荷(TMB)、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患者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但上述指标的获取较为困难,且对疗效的评估并不十分准确,因此,寻找可靠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成为遴选优势人群、提高疗效的关键。相对而言,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的获取简单、方便,一些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体力状态(PS)评分、远处转移情况、吸烟史、放疗史、化疗史、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可能与ICI的疗效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 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 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72.5 d, 22例患者于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CIP。24例肺癌患者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4.5 d, 早于非肺癌患者(119.0 d),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34例(89.5%)患者发生CIP时伴有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29例)、呼吸困难(27例)。CIP胸部CT炎症分布表现为不对称分布31例, 对称分布7例。24例肺癌患者中, 16例炎症主要分布在肺癌原发灶同侧, 8例呈全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37例)和实变(30例)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IP分类以机化性肺炎型最多见(15例)。在30例随访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 17例CIP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 13例部分吸收或稳定(未完全吸收组)。完全吸收组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5 d, 短于未完全吸收组(128 d, P...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性药物的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晚期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临床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会降低应用ICI患者的临床获益。最新的数据表明,抗生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及组成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疗效。总结抗生素在晚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可为优化晚期肿瘤患者治...  相似文献   

13.
神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NAEs)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罕见并发症, 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 重者可导致死亡和严重的功能障碍, 需要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和合理规范诊治。因NAEs复杂性、多样性和部分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NAEs诊断需与肿瘤、感染、代谢和医源性(非免疫介导)并发症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仔细鉴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就NAEs的相关临床重点问题如NAE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一般原则、特定类型NAEs的临床表现、诊治策略及NAEs后ICI再挑战治疗的原则等, 组织专家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讨论, 基于目前临床证据并结合中国临床实际, 对NAEs的预防、诊断、综合治疗及随访等相关问题制定形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CIP患者的胸部CT检查图像、临床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进行影像学分型,总结各分型特征,分析与其他肺部病变的鉴别要点。结果 2016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354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本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共发生CIP 42例,发生率为3.1%(42/1354),共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7%(9/1354)。根据CT影像将CIP分为5种类型:磨玻璃型(10例)、斑片型(16例)、肺实变型(2例)、网格型(3例)和混合型(11例),各分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并有不同的临床转归,需要与感染性肺炎、肿瘤进展、放射性肺炎等相鉴别。结论 CT影像特征有助于CIP的早期诊断,预测激素敏感性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而单用ICI的局限性促使临床医生开始探索放疗联合ICI的可行性。近期有关联合治疗的各项研究已初步揭示了其改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体系的巨大前景。本文从联合治疗的机制出发,综述有关联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不同放疗方式联合ICI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CIP患者的详细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自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564例患者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其中PD-1/PD-L1抑制剂单药134例,PD-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IP的发生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并对CIP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影响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5例发生CIP(3例G1,1例G2,1例G4),发生率8.3%,1例死亡,死亡率1.7%。CIP发生中位时间2.1个月(2~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胸痛。影像学表现各异,共同点是多个病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分布区域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区。 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为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无特异性,无明确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治经验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肿瘤领域中免疫治疗发展迅猛,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PD-1/PD-L1抑制剂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尽管如此,免疫抑制剂具有一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会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巨大革新.在消化道肿瘤中,少部分患者对ICI有显著的临床获益,但大部分患者仍无法获益.如何找到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精准定位治疗敏感人群是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本综述全面汇总了消化道肿瘤ICI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多种晚期实体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结直肠癌。但是大多数的肿瘤患者对ICI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不理想,易发生治疗耐药性,甚至出现超进展现象。寻找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合适的人群至关重要。目前有多种生物标志物在预测ICI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示出指导价值,但最优的标志物仍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潜在标志物的价值。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的正性和负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