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真  贾金辰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698-1699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因为眼外伤原因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4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7眼,0.3~0.5者11眼,0.1~0.3者8眼。有2眼晶状体面轻度倾斜,1眼经手术调整;发生眼内出血3例,经治疗20d内吸收。术后有5例眼压升高,3例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控制,1例长期应用药物后眼压稳定。术后4例眼压较低,均于1wk内恢复。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对18例(均为单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疗效、技巧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5个月.结果 18只眼中,17只眼一次悬吊成功,1只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1只眼角巩膜切口漏,1例出现前房、玻璃体出血伴一过性眼压升高.术后视力提高16只眼(88.9%),视力不提高2眼(11.1%),无视力下降者.结论 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的屈光矫正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术中稳定的眼内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治疗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3-07-01/2017-06-01以无光感首诊于我院的眼外伤并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46眼,对其性别、年龄、户口地域、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受伤时间、伤口位置及大小、视力和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46例中男38例,女8例(男:女=4.75:1); 年龄7~77(平均37.96±18.99)岁,其中青年组(<45岁)26例(57%),中年组(45~60岁)14例(30%),老年组(>60岁)6例(13%); 致伤原因钝器伤18眼(39%),锐器伤8眼(17%),植物伤6眼(13%),爆炸伤6眼(13%),撞击伤4眼(9%),肢体击伤2眼(4%),车祸伤2眼(4%)。眼球破裂伤33眼(72%),眼球穿通伤12眼(26%),眼球挫伤1眼(2%)。合并玻璃体积血44眼(96%),视网膜脱离30眼(65%),球内异物18眼(39%),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眼(48%),眼内炎18眼(39%),视网膜下出血12眼(26%)。术后最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至光感及以上者30眼(65%),仍无光感者16眼(35%)。

结论:眼外伤后无光感患者以农村地区中青年多见,影响无光感眼术后恢复的因素主要包括受伤类型、伤口的大小和位置、视网膜脱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受伤时间、是否合并球内异物及眼内炎等,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使大部分眼外伤后无光感眼恢复至光感及光感以上的视力,其在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25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自70年代用于眼科临床,明显提高了眼后段疾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视力。由于玻璃体切除术对眼内结构的干扰较大,手术创口出血,对玻璃体视网膜的牵引作用等,可发生相应的手术并发症。因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和较小的巩膜切口不但可减少手术创伤,还可使巩膜创口自闭,从而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6经过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积血患者200例208眼,所有患者采用25 G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术前、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眼压、前房炎症反应、眼底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视力光感16眼,手动82眼,指数49眼,0.01~0.09者38眼,0.1~0.2者23眼;术后6mo 视力手动1眼,指数2眼,0.01~0.09者31眼,0.1~0.2者29眼,0.2以上者145眼,术后所有患者视力稳定或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4.128, P=0.000)。术前平均眼压15.29±3.62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13.67±4.93mmHg。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6眼(46.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7眼(17.8%),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9眼(4.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3眼(6.25%),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13眼(6.25%),视网膜大动脉瘤5眼(2.4%),视网膜裂孔19眼(9.1%), Terson综合征16眼(7.7%)。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23眼(11.1%),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灌注液145眼(69.7%), C3F8气体21眼(10.1%),空气17眼(8.2%),硅油25眼(12.0%)。术后并发症:12眼(5.8%)出现术后早期一过性低眼压,8眼(3.8%)术后早期高眼压,19眼(9.1%)出现前房炎症反应,10眼(4.8%)术后早期玻璃体再出血,余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均未见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用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例(29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在25G套管辅助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在20G灌注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直接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低眼压容易控制,手术安全性较高。B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低眼压容易控制,手术安全性较高。C组手术时间短,但是术中低眼压不容易控制,同时容易出现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应用25G套管建立灌注,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提高的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无后囊无晶状体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AMOZ900折叠人工晶状体,对无后囊或后囊破损严重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者36例(36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曲率、眼压的情况。结果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眼压升高2眼,玻璃体少量积血1眼,黄斑水肿2眼,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天的裸眼视力0.3以上者占41.67%,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3以上者分为47.22%,80.56%和86.11%。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后囊支撑眼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与免缝合术后眼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的必要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眼科住院部206例(206眼)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结束时是否缝合巩膜切口分为2组,缝合组106例,免缝组100例。以术后第1天眼压≤5 mmHg(1 kPa=7.5 mmHg)为极低眼压,眼压>21 mmHg为高眼压,术后高眼压在程度上分为:轻度>22~30 mmHg,中度>30~40 mmHg,重度>40 mmHg。术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分为:无变化、轻度降低(降1级)、重度降低(降2级)、轻度升高(升1级)、重度升高(升2级)。重点关注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以及术后极低眼压和高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缝合组眼压为4.7~48.0 mmHg (16.68±8.21)mmHg,免缝组为2.3~45.0 mmHg (14.41±7.7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免缝组术后第1天眼压总体低于缝合组。两组术后眼压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免缝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概率高,缝合组发生高眼压的概率高,缝合组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概率大于免缝组。两组手术前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本研究资料术后极低眼压发生率为4.3%。免缝组出现8眼极低眼压,其中5眼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第1天出现视网膜皱褶、脉络膜脱离1眼,4眼出现前房出血。缝合组出现1眼极低眼压,术后第1天可见前房出血及脉络膜水肿。两组手术后极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免缝组较缝合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资料高眼压发生率为14.1%。免缝组高眼压共12眼,其中轻度7眼、中度3眼、重度2眼。缝合组高眼压共17眼,其中轻度9眼、中度5眼、重度3眼。缝合组比免缝组高眼压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高眼压导致的并发症。两组术后高眼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眼压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治疗3 d后,眼压均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术毕时缝合穿刺口是相对更安全的,为了防止术后极发生低眼压及并发症,针对性缝合穿刺口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PPV)治疗的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016-01-01/2019-01-01以眼内异物并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105眼,对患者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PPV的疗效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统计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105例中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多来自于乡镇。异物类型以金属常见,共计62眼(59.0%),主要由Ⅰ区进入眼内(78眼,74.3%)。术中异物取出率100%。术前BCVA≥0.1的患者17眼,BCVA<0.1者88眼;术后BCVA≥0.1患者43眼,BCVA<0.1患者62眼,术后BCVA较术前BCVA有提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较差的BCVA、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是术后视力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改善大多数眼内异物患者视力。术前较差的BCVA、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是术后视力较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复杂性眼内异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评估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4月-1998年12月间经玻璃体手术摘出的眼后段复杂性眼内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9例,均一次摘出异物,异物摘出率100%。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除后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在玻璃体切除后无囊膜的情况下,是常用而可靠的方法.本文就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处理、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二期植入Artisan晶状体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因各种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植入Artisan晶状体的病人.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26.3±3.6)个月.结果 平均眼轴(22.46±0.47) mm,手术经历时间15~36 min,平均(17.3±4.4) min.术中有12例病人人工晶状体近水平放置,4例病人斜向放置.所有病人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有6例,0.3及以上者13例,0.2者2例,0.1者1例.手术预留屈光度为轻度近视(-0.5 D),术前与术后6个月屈光度对比,球镜屈光度:术前(+10.2±1.09)D,术后:(-0.63±0.44)D(P<0.05);柱镜屈光度(绝对值),术前:(1.84±1.56)D,术后:(1.97±1.69)D(P>0.05).4例斜向放置病人术后平均球镜屈光度为-0.75D.柱镜屈光度(绝对值),术前1.94 D,术后1.75 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377.4±279.74)个/mm2,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数为(2265.7±258.65)个/mm2,损失率为4.7%;术后2年平均为(2244.4±249.32)个/mm2,第2年损失率为0.94%.并发症:2例病人少量前房出血,3例病人一过性角膜水肿,3例病人术后低眼压(<8 mm Hg),其中1例病人伴视物晃动感,上述并发症均于1周内恢复.未观察到其它并发症.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植入Artisan晶状体有效性、预测性良好,2年随访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的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探讨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眼的临床特点,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眼中视网膜全脱离25眼,脱离范围三个象限者12眼;29眼周边可见两个以上的裂孔,且多为圆孔;PVR分级:C1~C3级24眼,D1~D3级13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26眼术中行硅油填充,另11眼行C3F8填充,其中13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除1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复发放弃治疗外,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一般发生较晚,PVR分级多在C级以上,临床上需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视力恢复不佳。早期发现是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该方法可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手术切口、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手术切口的变化。方法将2012年1~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0.5岁)。病情诊断包括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特发性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玻璃体积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纯玻璃体积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诊断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B组接受20G玻璃体切割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渗漏、手术并发症、切口炎性反应、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5.2±9.8)min,(64.8±1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炎性反应分别为7例和16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伤口局部炎性刺激症状轻微,眼内异物感较轻。术后视功能恢复快。而术前的充分准备,如术前应用抗生素,局部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则最大限度的避免术后切口渗漏引起的低眼压和眼内炎的发生。术后护理则加强病情及切口的观察,对出现眼压升高的患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控制了眼压的持续性升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25GTSV)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25CTSV手术系统,对IMH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15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25分钟,平均约21.4分钟。15眼中9眼采用表面麻醉,6眼采用球后麻醉。14眼可顺利剥除黄斑裂孔旁内界膜,1眼未能完整的撕除。术后1~6个月行OCT检查,显示15眼中14眼裂孔闭合,1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裂孔闭合率为93.3%。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裂孔再裂开现象。最后一次随访,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35。9眼(60%)的病人视力至少提高两行。手术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结膜下气泡(2眼)、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5眼),晶状体核硬化(2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切口持续性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IM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特别是可在表面麻醉下手术,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可用于门诊开展IMH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23G、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除术(TVS)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两种不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23G和25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对比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闭合情况、术后眼压、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共计45例(47只眼),其中21例(22只眼)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患者术(23G组),24例(25只眼)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25G+组);23G组手术时间为35~94 min,平均55.4 min;25G+组手术时间为30~85 min,平均47.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05)。23G组、25G+组手术切口自然闭合比率分别为45.5%、80.0%,缝合率分别54.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8)。术后第1天23G组眼压为(9.1±3.8) mm-Hg,25G+组眼压为(10.2±2.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712),术后第3天23G组眼压为(10.3±4.1) mmHg,25G+组眼压为(10.9±3.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1.000),术后1周23G组眼压为(14.3±6.9) mmHg,25G+组眼压为(15.7±6.3)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71);23G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与25G+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807);23G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1例,切口渗漏1例,复发玻璃体积血3例;25G+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切口渗漏2例,复发玻璃体积血1例;两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1.000、1.000、0.328)。结论25G+TVS与23G TVS均是有效的玻璃体积血治疗方法,25G+TVS切口自然闭合率更好,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琚怀民 《眼科新进展》2012,32(2):186-187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后巩膜清创缝合术治疗眼球贯通伤的疗效。方法对8例(8眼)眼球贯通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后巩膜清创缝合术,6例先行一期前部角膜、巩膜伤口清创缝合,再行二期玻璃体手术;2例一期同时行前、后巩膜伤口清创缝合+玻璃体手术。随访4~12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底等情况。结果 8例眼球贯通伤中术前视网膜脱离3例,术后视网膜均得到了解剖复位。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高达0.6。术后眼压均在10~20mmHg(1kPa=7.5mmHg),平均14.4mmHg。术后无一例眼球萎缩、眼球摘除患者。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后巩膜清创缝合术治疗眼球贯通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5,患眼眼压18.3~56.8(平均35.21±10.43)mmHg,眼轴长度19.60~22.46(平均20.63±0.48)mm,中央前房深度0.98~1.86(平均1.31±0.22)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末次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2~0.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眼压12.3~19.8(平均16.05±2.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 前房深度1.89~3.49(平均2.42±0.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1); 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 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25G灌注下经3mm切口二期缝线固定植入注入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玻璃切割(简称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29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男22例(22只眼),女7例(7只眼),年龄19~52岁,平均35.2岁.术前裸眼视力指数,眼前~0.08,最佳矫正视力0.3~1.0,屈光度球镜+8.50~+13.0DS,柱镜-0.75~-02.50DC.均在25G灌注下行Akreos注入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经3mm切口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除4例因对侧眼为近视眼保留了相应度数外,余按正视眼矫正.术后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人工晶状体位置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6月术后裸眼视力0.2~0.5,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最佳矫正视力0.3~0.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期屈光度相比,除1例年轻患者因对侧眼戴镜-6.0DS,术眼保留了-5.0DS的球镜外,其余患者术后验光球镜度数为+0.50~-0.75DS,柱镜度数为-0.5~-2.25DC平均-1.75DC.术后随访6~24个月,经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和UBM检查,25例(25只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轻度偏中心3只眼,轻度倾斜1只眼,无一例有不适主诉.术后并发症:低眼压5例,3~5d后全部恢复;有玻璃体少量积血1例,5d后基本吸收;所有病例未出现角膜水肿、无严重玻璃体积血、无视网膜脱离、无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 在微创25 G眼内灌注保护下,经3 mm切口缝合植入注入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避免了以往大切口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术中眼压波动、易出血、术后切口愈合慢、散光大的缺点,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术后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utured intraocular lens placement in aphakic post-vitrectomy eyes via 3mm incision surgery and 25 G irrigation. Methods Twenty-nine patients (29 eyes) were aphakic post-vitrectomy eyes, including 22 males and 7 females. Before the operation, the 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was from counting fingers to 0.08, and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from 0.3 to 1.0 with +8.50 ~ +13.50 DS and -0.75~-2.50 DC. 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the surgery which a Akreos foldable IOL was used to facilitate 2-point fixation through a 3mm incision with 25 G irrigating. Post-operation uncorrected VA, best corrected VA, IOP,diopter, IOL location and complic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Followed-up 3 ~ 6 months post-operation, uncprrected VA was from 0.2 ~ 0.5, better than pre-operation and best corrected VA was similar to pre-operation with +0.50 ~-0.75 DS and -0.5~-2.25 DC. Twenty-five IOLs were good centration,3 IOLs with gently dislocation, 1 IOL with gently tilt and no one with the uncomfortable complains.Five cases with low IOP recover normal IOP after 3-5 days. No cases showed up corneal edema,retinal detachment and glaucoma. Conclusions With 25 G irrigating, sutured intraocular lens placement in aphakic post-vitrectomy eyes via 3mm incision surgery is a safe, efficient and simple surgery with small wound and quick recovery.It provides the patients with good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post-operation and highly elevates the vision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