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新发、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其他骨折;术前输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饮酒、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血小板(PLT)、术前白蛋白、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抗凝药使用、骨折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术后是否引流、术后血钙浓度、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例研究对象,输血组60例,输血率为25.5%。两组患者在术前Hb(χ2=62.831)、麻醉方式(χ2=6.539)、手术时间(χ2=79.392)、术中出血量(χ2=74.515)、假体类型(χ2=5.631)方面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b水平(Hb<100 g/L)、手术时间延长(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增多(出血量≥200 ml)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论基于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这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望为临床上早期甄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 年2 月—2018 年7 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分为并发症组29 例、无并发症组8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采用多元逐步Logisi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搬运不当、长期应用激素、输血、术后C 反应蛋白(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逐步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BMI ≥ 24 kg/m2、糖尿病、手术时间≥ 2 h、住院时间≥ 15 d、术后搬运不当、输血过多、术后CRP ≥ 10 mg/L 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C 指数分别为0.817 和0.795,区分度较好。结论:年龄大、BMI 大、有糖尿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搬运不当、输血过多、术后CRP 大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以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田甜  景慧  荆莉 《护理学杂志》2021,36(12):26-30
目的 分析与提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35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获得术后患者谵妄相关危险因素,基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和ROC曲线评估其准确度和区分度.结果 60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17.14%;高龄、术前NIH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完成的516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然后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病史、糖尿病史、假体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引流放置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内有21例(4.07%)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体重指数、心脏病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性别、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呼吸系统病史、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引流放置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0.216,95%CI(0.998,1.006),P=0.009]与手术时间[OR=1.035,95%CI(1.009,1.060),P=0.007]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及手术时间延长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假体周围感染与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无关。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优化手术策略、缩短手术时间可能有利于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模型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治疗,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4)与非血栓组(n=58)。分析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总蛋白、阿司匹林用药史、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总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阿司匹林用药史均是马蹄内翻足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麻醉方式63分、手术时长80分、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63分、总蛋白75分、纤维蛋白原70分。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效能,结果显示:马蹄内翻足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782,95%CI为0.673~0.871;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57~0.899),预测灵敏度为85.25%,特异度为81.58%。结论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相对较多,针对危险因素成功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并比较两者的短期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年轻活跃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对79例患者(85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同期对128例患者(145髋)进行大直径股骨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54.7岁(39-69岁);男119例,女111例,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29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6,51例),强直性脊柱炎(9,1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0,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输血比例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术后脱位和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使用的股骨头直径,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的比较上优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年轻髋关节疾患患者中都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近期效果的比较中显示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上具有优势;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在保留骨量和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上具有优势。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术前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01至2016-12-3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并作一期吻合的3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吻合口漏的术前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完成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能力。另收集2017-01-01至2018-12-31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并作一期吻合的57例病人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结果 330例中有4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发生与术前营养支持、肿瘤距肛门距离、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NRS2002评分>3分、肿瘤距肛门距离≤10 cm、血红蛋白<120 g/L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 0.823-0.92...  相似文献   

8.
廖贵  蒙玉民  顾容赫 《中国骨伤》2024,37(5):492-499
目的:探讨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住院期间输血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47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输血将患者分为输血组184例和非输血组1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史资料、生化结果和手术情况,手术方式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采用单因素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输血的相关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髋关节置换患者住院期间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并比较髋关节置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最佳阈值。结果:纳入髋关节置换患者347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207例,半髋关节置换140例。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输血发生率分别为53.03%(184/347),53.14%(110/207),52.86%(74/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胱抑素C(OR=2.739,P=0.001),入院时血红蛋白(OR=0.960,P<0.000 1),术中出血量(OR=1.010,P<0.000 1),术后肺炎(OR=1.897,P=0.024),右侧髋关节置换(OR=2.277,P=0.002)是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红蛋白(OR=0.978,P=0.016),术中出血量(OR=1.012,P<0.000 1),术后肺炎(OR=2.769,P=0.013)是全髋关节置换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红蛋白(OR=0.930,P<0.000 1)、术中出血量(OR=1.010,P<0.000 1)、术前胱抑素C(OR=2.277,P=0.023),右侧髋关节置换(OR=2.428,P=0.046)是半髋关节置换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红蛋白和术中出血量是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的共同的危险因素,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AUC分别为0.688、0.778、0.652。结论:术中出血量和术前血红蛋白是髋关节置换住院期间输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胱抑素C可能是髋关节置换住院期间输血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同时,鉴于髋关节置换中输血的高发生率和潜在风险,在住院期间应对确定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30例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筛选可能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准确性、鉴别能力和临床有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肺功能锻炼依从性、腹腔镜手术、术中失血量是胃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校准曲线提示有较好的一致性,C-index为0.878(95%CI:0.801~0.95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DCA曲线表明该列线图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结论:根据胃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对高危人群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5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异体输血将其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是否输血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516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102例患者术后因贫血进行了异体输血,异体输血率为19.77%。输血组女性比率、年龄、诊断为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比率、术前高血压病分级、放置引流管比率和双侧手术比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组术前Hb浓度和术后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未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OR=2.087,P=0.014)、双侧手术(OR=7.065,P<0.001)、放置引流管(OR=2.003,P=0.008)是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而股骨头坏死(OR=0.945,P<0.001)、性别为男性(OR=0.554,P=0.029)、术后钙离子浓度高(OR=0.228,P=0.005)是减少异体输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行初次THA患者,骨性/类风湿关节炎、一期行双侧手术、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易发生异体输血,而男性患者、股骨头坏死患者和术后钙离子浓度较高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在老年人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给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头坏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行鼻内镜手术的262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输血分为两组:未输血组和输血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有46例(17.6%)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b浓度70~<100 g/L(OR=6.178,95%CI 2.271~16.805,P<0.001)、术前白蛋白浓度25~<35 g/L(OR=2.126,95%CI 1.021~4.424,P=0.044)、手术分型Ⅲ或Ⅳ型(OR=4.725,95%CI 1.634~13.584,P=0.004)是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69(95%CI 0.701~0.838),敏感性为67.6%,特异性为76.1%。
结论: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Hb浓度70~<100 g/L、术前白蛋白浓度25~<35 g/L、手术分型Ⅲ或Ⅳ型,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围术期输血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7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7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筛选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结果: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37%(47/3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留置尿管时间>7 d、肾盂内压>30 mmHg为影响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P<0.05);基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199,P=0.3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29~0.877),DCA曲线分析阈值范围为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和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入路、手术时机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股骨颈骨折因内固定失败和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获2~12年随访,平均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系统,本组得分76~97分,平均91.3分(比术前增加49.3分),其中优24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90.9%.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和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师的经验来选择切口入路.由于患者对疗效的期望值相对降低而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06—2016-01间永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依据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 a,其间全髋组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极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高于双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以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硕  王施杭  王越  那傲 《护理学杂志》2023,28(11):1-4+9
目的 建立与验证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识别躁动高风险患儿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收集全麻手术的1~6岁患儿651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59)和验证组(n=192),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建模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苏醒期发生躁动160例(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7例),躁动发生率2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手术科室、身体约束、麻醉方式、镇痛治疗、留置尿管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6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验证组为0.827。结论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术后躁动高危患儿提供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自2013-04—2015-05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记录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术后30 d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0 d比较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上端骨肿瘤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16侧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股骨头坏死者(双侧6例,单侧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对8例股骨近端肿瘤者(3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5例骨转移瘤)作瘤段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股骨头坏死16侧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的89分;8例股骨近端肿瘤经假体置换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3.5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致股骨头坏死及股骨近端肿瘤疗效确切,用以治疗股骨近端肿瘤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负重早、功能恢复快及生活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8-02间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8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9±7.4)min,术中出血量(183.5±24.8)mL。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均优于术前。随访期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5.26%),未发生假体感染、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56髋)髋关节疾患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56分,除1例于术中并发失血性休克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后功能恢复快,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