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是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目前,许多药物的化学研究旨在设计针对JAK的新型有效抑制剂.本文对JAK抑制剂的发现和研发进展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包括JAK的结构以及J...  相似文献   

2.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2年共计批准上市37种新药,包含22个新分子实体和15个新生物制品,这也是2017年以来,美国FDA批准新药上市数量最少的一年。这些获批的药物中共有21种属于首创性(first-in-class)药物范畴,占总获批药物的56%。在2022年获批的药物中,有5种药物属于小分子激酶调节剂,包括酪氨酸激酶2 (tyrosine kinase 2, 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deucravacitinib)、首款口服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激活剂米他匹伐(mitapivat)、Janus激酶1 (Janus kinase 1, JAK1)选择性抑制剂阿布昔替尼(abcrocitinib)、Janus激酶2 (Janus kinase 2, JAK2)选择性抑制剂帕克替尼(pacritinib)以及广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抑制剂福巴替尼(futibatinib)。本文通过浅析2022年FDA批准的小分子激酶调节剂的研发背景、研发思路、合成...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种不良后果,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排序在老年疾病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的肠道炎症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在长期应用后都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多等缺点。新型生物疗法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在克服常用药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存在价格昂贵、不易储存和应用后耐药和复发等问题。近年来,针对IBD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如抑制淋巴细胞迁移的调节剂(整合素抑制剂和鞘氨醇-1磷脂受体激动剂)已进入IBD的临床治疗。还有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Janus激酶(Janus kinases, JAKs)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靶向纤维化和肠道组织降解和重塑的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也正在进行IBD的临床试验评估。本文以药物作用机制为切入点,总结和梳理了当前IBD治疗的主流药物和一些新兴药物的进展,并介绍其作用靶点,以期为IBD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范鸣 《药学进展》2012,36(4):192-193
比利时Galapagos公司最近报告了其开发的JAK1抑制剂GLPG0634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令人惊喜的阳性结果。JAK1为Janus相关蛋白酪氨酸激酶,JAK1及其信号通路异常可诱发RA等多种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RA患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RA合并肺疾病患者发病年龄偏大,起病急,病情重,病程短,呼吸道症状较轻;疾病活动性,在RA合并肺疾病患者中血小板计数高,血沉(ESR)快,C反应蛋白(CRP)高,并且类风湿因子(RF)呈高滴度阳性;影像学检查,在发现肺部病变时,肺高分辨率CT(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RA患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它的发生与原发病的活动及某些免疫学指标有关,早期行肺HRCT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睡眠呼吸疾病及高原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建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发病机理,特别是肺血管重建在HPH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肺中小动脉结构重建是HPH的特  相似文献   

8.
<正>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在肝功能不全时出现的肺血管扩张、动脉氧合作用异常而排除原发性心肺疾病引起的疾病。以慢性肝脏疾病、换气功能障碍、肺内血管扩张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最初于1998年启动,目的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制定COPD的全球管理策略.GOLD 2020版指南内容整体变动不大,更新要点有:①增加危险因素的新依据,包括空气污染、固体燃料、职业暴露等;②取消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相似文献   

10.
王税霞 《贵州医药》2008,32(8):766-76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易合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伴有广泛肺外效应的一种慢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指COPD患者出现短期咳嗽、咳痰、气促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可伴有发热等感染加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乔华 《医药论坛杂志》2011,(18):181-182
目的对比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方法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3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通过潮气量法测定气道反应性,醋甲胆碱(Mch)作为激发试剂。结果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较低,而气道阻力(Raw)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激发实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Raw)没有明显变化,而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Raw)变化非常明显,这些都表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比,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可逆性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检查与气道反应性测定,对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方法选取晚发支气管哮喘(晚发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患者各55例,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气道反应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1、Raw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以及气道反应性检测均可用于鉴别诊断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性较高,可指导后期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何石焕  刘京平 《现代医药卫生》2022,(20):3508-3511+3516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瘙痒性皮损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的皮肤病。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Janus激酶1(JAK1)抑制剂,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参与AD发病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3、IL-31、γ-干扰素等的表达,最终阻断AD的发生、发展。乌帕替尼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AD的口服选择性JAK抑制剂,开创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该文对乌帕替尼治疗中、重度AD患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慢性肺疾病(CLD)的常见形式,由Northway等于1967年首次提出。该病常继发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好发于孕周30~34周的早产儿,命名为传统BPD。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生后呼吸支持及产后肺表面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禹芸 《北方药学》2012,(10):59-59
本文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得出结论:COPD患者VTE发生率为8.5%,以下肢DVT为主要表现,尤其多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肺血管疾病、支气管肺疾病等引发的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增高,进而出现右心室肥大,甚至于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CHPD患者的换气功能较低,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患者死亡。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1],急性加重期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或)气喘症状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导致COPD患者肺功能恶化和病情不断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  相似文献   

19.
宋宁  史金英  高兰芳  刘冰 《河北医药》2012,34(2):240-24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IPA)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AECOPD)患者并发IPA的病例并不少见[1].有学者指出,慢性肺部疾病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IPA的第三大高危因素,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实体器官移植.AECOPD并发IPA预后极差,病死率50%~100%,治疗棘手.伏立康唑是新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伏立康唑对AE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疗效,为临床积极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以弥散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呈弥散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的总称.该病不仅累及肺间质,也累及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胚页细胞及其周围组织,它实际上是以肺泡单位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弥散性肺实质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但间质性肺疾病已经应用多年,也被大家所熟知,本文仍以ILD来描述该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