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2,(4)
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成像(4D 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及基于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进行"一站式"CTA-CT灌注成像及EVT的101例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45例)及未出血转化组(5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影像学变量, 如年龄、初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等, 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诊断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 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9.00(68.00, 85.00)岁、73.00(62.75, 80.00)岁, Z=-2.20、P=0.028]、NIHSS评分[分别为16.00(12.00, 21.00)分、9.50(6.... 相似文献
2.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然转归过程之一,也可发生在溶栓或抗凝药物治疗之后。血脑屏障破坏、缺血再灌注、侧支循环的建立等与之密切相关。早期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风险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T平扫、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成像检查对于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检出具有较大价值。就多模式CT参数及其阈值预测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灌注联合多时相CT血管成像(MP-CTA)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机械取栓术的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头颅CT随访结果分为出血组28例及未出血组38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CT灌注参数及MPCTA评分,分析CT灌注参数联合MP-CTA评分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组房颤史比例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脑血容量(CBV)、相对CBV (rCBV)小于未出血组,达峰时间(TTP)、流量提取乘积(FED)、相对FED (rFED)、梗死核心大于未出血组(P<0.05);TTP、FED、rFED、梗死核心对HT的诊断效能良好,曲线下面积(AUC)均>0.7;出血组侧支循环良好率(5/28,17.86%)低于未出血组(34/38,89.47%)(P<0.05);预测HT的独立影响因素为FED、多时相CTA评分,灌注参数联合MP-CTA评分的AUC为0.941。结论:灌注参数联合MP-CTA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HT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行颅脑CT灌注(CTP)扫描,基于CTP扫描源数据重建彩色血流图(FVM)并进行评分。基于DSA检查行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基于复查CT患者脑肿胀程度进行评分(0~3分),将0~1分定义为轻度水肿组;2~3分定义为中重度水肿组。统计两组间在心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ASPECT评分、FVM评分、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谟图(Nomogram)风险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其效能。结果:轻度水肿组44人,中重度水肿组19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水肿组年龄、核心梗死区体积小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FVM评分高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二元logistics分析显示核心梗死区体积(OR=1.038,95%CI=1.006~1.072,P=0.021)、FVM评分(OR=0.268,95%CI=0.116~0.623,P=0.002)是中重度水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诺谟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17~0.969,P<0.01)。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符合度(P=0.723)良好。结论:低FVM评分、高核心梗死区体积是经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闭塞AIS患者发生中重度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以有效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微栓塞模型,探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种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25只,为微栓塞组.分离右侧颈部血管,经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直径约0.5mm的SiO2颗粒10枚,栓塞后30min行CTPI,分别测量灌注异常侧与正常对侧的CBF、CBV及MTT值.24h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HE染色.利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CBF、CBV及MTT ROC曲线分析,评价各灌注参数诊断早期脑缺血的准确性.结果:A组CTPI及病理均未见明显异常.B组3只因实验意外死亡,1只因下肢静脉穿刺失败导致CTPI失败,21只行CTPI检查,其中18只CTPI异常,HE染色10只脑梗死,7只脑缺血,1只未见明显异常;3只CTPI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1只轻度脑缺血,2只未见明显异常.灌注异常主要表现为局部CBF降低、MTT延长、CBV无明显变化或轻度上升、下降,包括5只右侧额、颞叶片状低灌注;4只右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及小脑片状低灌注;7只右侧颞叶小片低灌注;2只双侧额颞叶小片低灌注.灌注异常侧与正常对侧CBF值、MT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提示CBF< 67.06ml/(min·100g)、CBV< 3.08ml/100g、MTT> 4.58s,诊断早期脑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74.4%、87.2%.结论:CBF、MTT诊断早期脑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TPI技术可以准确、无创地反映兔脑微栓塞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犬急性脑栓塞模型的建立及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 (CTP)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成年毕格犬 ,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透视下将 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侧颈内动脉注入血栓 ,分别在栓塞前以及栓塞后即时和 1、2、5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通畅情况 ,同时在栓塞后 2h行CTP检查。 2 4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0只犬左侧大脑中动脉全部栓塞成功 ,其中 4只犬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 ,至栓塞后 2h造影显示所有被栓塞血管未发生再通 ,5h造影发现 2只犬的栓塞血管出现部分再通。CTP检查发现 9只犬患侧脑局部血流量平均减少为对侧的 4 8.3%± 0 .132 % (33.7%~6 9 .2 % )。CT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2 4h后动物均存活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存活、栓塞可靠的优点 ,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研究 ;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犬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模态CT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起病6 h内到达我院接受治疗的18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HMCAS与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预测出血转化的价值。结果 多模态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平均用时为(30.3±5.4) min;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显示超过2 mm的责任血管闭塞者81例(44.5%),CT灌注成像(CTP)判断存在缺血半暗带者70例(38.5%),CT平扫(NCCT)显示40例HMCAS(22.0%,右侧大脑17例,左侧23例);住院期间随访头部CT检查发现29例(15.9%)患者发生了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了4个(房颤、静脉溶栓、院内感染、HMCAS)与出血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贡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MCAS(OR=10.334)、房颤(OR=4.440)、静脉溶栓(OR=7.498);绘制HMCAS、房颤的ROC曲线,曲线下面... 相似文献
9.
CT肺血管成像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态分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对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脉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动态分析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CTPA资料,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时的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X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动脉栓寨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在溶栓治疗后逐渐减小,Qanadli和Mastora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50.0、46.5分)与治疗后24 h(分别为42.5、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0、6.493,P值均<0.01);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14 d(分别为25.0、8.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40、4.299,P值均<0.01).治疗后24 h,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4.58 cm)及横截面积(23.10 cm2)明显减小,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4.41 cm)及横截面积(26.37 cm2)明显增大,双侧心室最大直径比(1.07)和面积比(0.94)明显减小,与上述各指标治疗前相比(分别为5.07 cm、25.42 cm2、3.57 cm、20.17 cm2、1.5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4.959,P值均<0.05);治疗后24 h,肺动脉收缩压(40.92 mm Hg)明显变小,与治疗前(58.61 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034~0.598,P值均<0.01).结论 CTPA可以动态观察急性肺栓塞的肺动脉阻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根据HE的发展,将患者分为HE组(n=131)和非HE组(n=160),按7∶3比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204)和验证集(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空腹血糖、黑洞征、漩涡征、混杂征是H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AUC分别为0.787(95%CI:0.723 0.851)、0.716(95%CI:0.594~0.83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007,P=0.342,R2=0.32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CIC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终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行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TO患者共66例,分为PCI成功组(48例)和PCI失败组(18例),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BMI、CTO闭塞段钙化积分、CTO闭塞段内钙化位置和范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相关病史的组间差异以及闭塞段近端形态、钙化、弯曲度、闭塞段长度对介入治疗结果的影响。计算基于CCTA的J-CTO评分(J-CTOCT),同时将J-CTO评分系统中钙化进一步分为钙化程度(轻度、重度)、钙化范围(全段、部分)重新计算改良-CTO评分(改良-CTOCT),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二者对CTO介入结果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间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CI成功组相比,PCI失败组在闭塞段近端钝形形态、闭塞段长度>20 mm、弯曲度>45°的发生率明显增高(χ2值分别为5.012、3.999和4.103,P<0.05)。在PCI失败组,闭塞段钙化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0.05),其中闭塞段全段钙化(P=0.001)、闭塞段重度钙化(P=0.000)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闭塞段轻度钙化在PCI成功组发生率较高(P=0.141)。闭塞段钙化位置、钙化积分及钙化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CTOCT在预测CTO介入成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0.921)高于J-CTOCT(0.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O病变PCI术前CCTA形态学评估有助于预测PCI手术成功率,基于CCTA的改良-CTOCT评分较J-CTOCT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种基于CT征象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核分裂象数(MI)。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低MI组(63例)和高MI组(37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征象与GIST MI之间的关系,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来验证列线图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形态、最大径、溃疡、坏死、坏死百分比、肿瘤供血或引流血管增粗(EVFDM)、强化程度、强化特征、转移和外周侵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只有肿瘤最大径、坏死、溃疡和强化特征与高MI显著相关。将这4个CT征象纳入列线图模型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892(95%CI:0.829~0.956),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P=0.516)均说明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由肿瘤最大径、溃疡、坏死和强化特征组成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GIST患者的MI中有较高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评估GIST复发和转移潜能,从而作出更精准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增强CT(NCCT)纹理参数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NCCT、DW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3例,分为无出血组60例和出血转化组23例.在ADC图上手动勾画ROI,并复制至处理后的NCCT图像上,提取纹理参数.采用Fisher、最小分类误差联合最小平均系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volume shuttle)的80 mm CTP)及80 mm动态4D-CTA诊断大脑Willis环血管狭窄或闭塞.方法 55例大脑中动脉(MCA)或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脑CTP和头颈部CTA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80 mm(0.625 mm×128)扫描覆盖范围内动态4D-CTA.采用K Independent Samples分析ICA或MCA狭窄或闭塞者脑血流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 40例单侧MCA或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4例脑血流灌注未见显著异常改变,36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延迟区,病变侧MTT(7.18±1.34)s、TTP(19.65±1.81)s与健侧MTT(5.22±1.14)s、TTP(17.62±1.65)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833、25.817,P值均<0.017);CBV、CBF未见明显异常.15例双侧MCA或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例责任病灶侧与非责任病灶侧比较,脑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差异.10例责任病灶侧与非责任病灶侧比较,可见明显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区,TTP和MTT较非责任病灶侧延迟,责任病灶侧 CBF(42.85±6.09)ml·100 g~(-1)·min~(-1)、CBV(2.63±0.42)ml·100 g~(-1)、MTT(11.27±1.43)s、TTP(21.07±1.44)s和对照组CBF(71.20±6.30)ml·100 g~(-1)·min~(-1)、CBV(2.29 ±0.15)ml·100 g~(-1)、MTT(3.38±0.61)s、TTP(17.64±1.70)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314、5.913、17.334、13.834,P值均<0.017).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获得80 mm动态Willis环4D-CTA图像,27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右侧MCA狭窄患者13例,左侧MCA狭窄患者9例;单侧MCA闭塞患者5例,其中右侧1例,左侧4例.9例双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D-CTA图像显示双侧MCA狭窄.4D-CTA图像与常规CTA、DSA显示Willis环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一致.结论 64层CT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可同时获得80 mm脑血流灌注和80 mm动态Willis环4D-CTA,对MCA或ICA狭窄或闭塞不仅能确定脑灌注异常范围,而且能够进行病因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疗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CT血管成像特征,探讨CTA诊断后循环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CTA资料,观察后循环动脉瘤的分布、形态、大小及伴随征象.结果 本组后循环动脉瘤中基底动脉瘤15个(含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椎动脉瘤4个,小脑上动脉瘤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个.其中,囊状动脉瘤26个,梭形动脉瘤3个,巨型动脉瘤2个,大型动脉瘤1个,中型动脉瘤8个,小型动脉瘤18个.破裂动脉瘤12个,2例动脉瘤血栓形成,4例伴随烟雾病,6例伴随单侧或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发生部位以基底动脉分叉部最常见,常伴有Willis环变异.CTA是无创性检出后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层CT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卒中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层CT血管成像(CTA)及脑灌注成像(CTP)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及随访价值.资料与方法 短期内行CT平扫、颈动脉CTA的TIA患者46例,其中25例行脑CTP,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灌注异常的相性及部分病例随访情况.选择23例符合实验组年龄段且无TIA发作史、头CT平扫无异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6例中,平扫未见异常17例,29例有腔隙性脑梗死,其中多发13例.CT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38支,轻度11支(28.9%),中度20支(52.6%),重度7支(18.4%).对25例行脑CTP,发现异常22例,正常3例.随访15例中11例一年中发生卒中或TIA.结论 颈动脉CTA结合脑CTP能及时判断颈内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对脑血流的影响,并预测卒中发生的危险,对TIA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5)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1例临床怀疑SAH患者行CTA检查,所得原始图像由2位资深CT医师行VR、MIP、MPR等后处理,以明确病因。结果:CTA证实正常5例,动脉瘤69例,动静脉畸形7例。单个动脉瘤65例,2个动脉瘤4例。动脉瘤分布情况:前交通动脉13个,后交通动脉8个,椎-基底动脉9个,大脑前动脉9个,大脑中动脉21个,大脑后动脉4个,颈内动脉9个。囊状动脉瘤66个,梭形动脉瘤7个。大动脉瘤20个,中等动脉瘤24个,小动脉瘤29个。本组检出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8.8%。69例动脉瘤中,21例行栓塞术,48例行外科夹闭手术;7例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结论 :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对SAH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