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ⅠB2~ ⅡB 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1~ 2006 年间ⅠB2~ ⅡB 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78 例,其中40 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 疗程 (A 组) ,38 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 组) 。比较2 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 新辅助化疗 的总有效率为85 %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 组与B 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 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 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Zhang WH  Wu LY  Bai P  Li SM  Zhang R  Li B  Sun JH  Wu AR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8):490-492
目的 探讨影响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2年12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1例宫颈浸润癌,中位年龄40岁。按FIGO(1994)分期标准,ⅠB期80例(ⅠB1期和ⅠB2期各40例),ⅡA期31例。鳞癌93例(8318%),腺癌17例(15.3%),小细胞癌1例。111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以撕剥式为主的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前辅助放疗74例(66.7%),术后辅助治疗24例(21.6%)。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和x^2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5.9%,其中ⅠB1期为89.1%,ⅠB2期为90.7%,HA期为78.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1.479,P=0.152)、肿瘤局部类型(HR=1.440,P=0.264)、临床分期(HR=1.380,P=0.354)、术前和(或)术后辅助治疗(HR=1.210,P=0.450)、淋巴结转移(HR=1.432,P=0.540)、颈管受侵(HR=2.244,P=0.036)、深肌层浸润(HR=3.295,P=0.06)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HR=10.172,P=0.000)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与早期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对具有高危因素的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应加强术前和(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子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及辅助腔内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析4 4 9例盆腔淋巴结阴性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的治疗结果 ,观察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生存率影响及腔内放射治疗的作用。结果 :子宫颈深间质侵犯者的 5年生存率及ⅠB、ⅡA期患者的生存率的分别为 86 1%、90 2 %和 84 6% ,均较无宫颈深间质侵犯者低。子宫颈深间质侵犯辅助腔内放射治疗者的 5年生存率为89 8% ,ⅠB 7/ 9,ⅡA 92 0 % ,较单纯手术者高。结论 :子宫颈深间质侵犯是子宫颈癌重要的预后因素 ,这些患者术后应辅助治疗。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操作简便 ,副反应少 ,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术前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切除术治疗FIGO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 探讨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   回顾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治疗的所有术前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FIGOⅠB2~ⅡA期患者资料。  结果   共50例FIGOⅠB2~ⅡA期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以及阴道盒消瘤治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切除术。50例患者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平均195 min(110~285 min), 平均失血量583 mL(200~1 400 mL)。28%(14/50)患者出血量超过800 mL, 需要输血治疗。术后尿储留4例, 血栓性静脉炎2例, 3例术后复发率6%。12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 其中2例患者同时有宫旁转移, 1例患者阴道残端有肿瘤细胞。23例患者具有2种以上高危因素(包括宫颈间质深层浸润、淋巴血管内瘤栓、肿瘤大小≥4 cm)。共26例患者需要术后辅助治疗。远期并发症3~4度骨髓抑制为4%(2/50), 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2%(1/50)和输尿管肾盂积水2%(1/50), 淋巴水肿6%(3/50), 阴道狭窄发生率4%(2/50)。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 3年生存率90%, 3年无瘤生存率90%。  结论   术前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治疗宫颈癌ⅠB2~ⅡA期患者安全有效, 能够获得理想的生存率,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ⅠB-ⅡB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对高危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20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ⅡB期(FIGO分期)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204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88.04±2.73)%,中位生存期为37.91月.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63).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对有1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酌情辅加放疗或化疗,2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可积极采取放疗和同期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X  Cai SM  Li ZT  Tang MQ  Xue MQ  Zang RY 《癌症》2003,22(11):1219-1223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7.
ⅠB-ⅡB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对高危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20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ⅡB期(FIGO分期)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204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88.04±2.73)%,中位生存期为37.91月.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63).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对有1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酌情辅加放疗或化疗,2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可积极采取放疗和同期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77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1-2007年收治的77例ⅠB2和ⅡA期(局部肿瘤>4 cm)宫颈癌患者先行术前阴道腔内后装放疗[阴道黏膜下0.5 cm(源旁1 cm)剂量20~30 Gy,10~12 Gy/次,1次/周],10~14 d后评价疗效并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治疗并发症、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前放疗后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8例.全组仪5例放疗后出现1、2级血液及胃肠道副反应.全组5年生存率为83%,盆腔复发率为12%.结论 术前阴道黏膜下0.5 cm腔内后装放疗20~30 Gy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生存率较高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率,是该期别肿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朱艳  刘夏星  滕薇  雷静 《癌症进展》2023,(24):2746-2748+2771
目的 探讨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ⅠB1~Ⅱ期高危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8例ⅠB1~Ⅱ期高危宫颈癌患者分为A组(n=61,同步放化疗)和B组(n=37,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3、5年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能够降低ⅠB1~Ⅱ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3、5年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5年生存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ⅠB2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ⅠB2期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采用新辅助腔内放疗的33例患者为放疗组,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的33例患者为化疗组,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的34例患者为联合组,辅助治疗共进行2周。对三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放疗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8.5%、51.5%和73.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0个中度病理危险因素和0个高度病理危险因素的比率均高于化疗组和放疗组,在中度病理危险因素和高度病理危险因素的1个和≥2个中,联合组比率均低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和化疗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5年后生存率比较,联合组生存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和化疗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放疗和静脉化疗联合的新辅助治疗方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预后,对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早期结肠癌(early—stage colonic cancer,ECC)是指限于局部、不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涵盖TNM分期中的Ⅰ期和Ⅱ期,即Duke's A期和Duke's B期。ECC患者,Ⅰ期以手术治疗为主;Ⅱ期除手术之外,部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尚需进行辅助化疗。Ⅰ期、ⅡA期、ⅡB期未化疗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y OSR)分别为97.1%,87.5%和71.5%。早期结肠癌的化疗尚无定论,尤其Ⅱ期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ⅠB~ⅡA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5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分析总体及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治疗方案将215例患者分为根治性手术(81例)、根治性放疗(65例)、术前辅助治疗(25例)及术后辅助治疗(44例),分析各种治疗模式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总体5年生存率为79.3%。不同FIGO分期、族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FIGO分期、肿瘤直径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放疗、术前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80.9%、82.5%、78.8%和72.4%,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5.9%、18.5%、24.0%和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术后有危险因素或术前肿瘤体积较大患者行相应辅助治疗可达到无危险因素患者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治疗效果,故建议临床工作中对不同患者施行个体化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并发症及患者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介入化疗和放疗在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玉勤  蔡树模  孙敏  翁练斌  秦瑞娣 《肿瘤》2002,22(3):220-222
目的 通过对 15 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放化疗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 76例及 81例ⅠB~ⅡB期患者行术前介入化疗及腔内放疗 ,化疗组术前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药物 :顺铂80~ 10 0mg、表阿霉素 70mg、5 氟脲嘧啶 1~ 1.2 5 g。放疗组术前采用192 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 ,A点剂量 10 0 0~ 2 0 0 0cGy/2~4次共 1~ 2周 ,治疗后 2周左右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后肿瘤退缩率好于术前放疗者 ;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发生率亦低于术前放疗者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肿瘤直径≥ 4cm)中 ,化疗组及放疗组术后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2 .5 %及 31.9% (P <0 .0 5 ) ,而当宫颈肿瘤直径 <4cm时 ,放疗组及化疗组术后 2年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前治疗有效者及无效者术后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3.6 %及 30 .3% (P <0 .0 5 )。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介入化疗者预后好于术前放疗者 ;术前治疗后肿瘤退缩情况与术后 2年复发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Ⅰ期直肠癌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的cT3-4或N+的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0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患者是否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化疗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A组):未经术前新辅助治疗,pT1~2N0M0的早期直肠癌患者(29例).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54例).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22例).对3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B1+B2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94.0%.单纯手术组(A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1.0%,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为88.9%,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为90.9%.单因素分析提示3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无论是否行术后化疗都可获得与Ⅰ期直肠癌患者相同的预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并未能提高患者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4例新辅助化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及100例单独腔内后装放疗(对照组)后再行手术的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0%,5年生存率60.0%;治疗组总有效率91.1%,5年生存率为68.0%,两组总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对近期疗效无影响(P〉0.05)。结论: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配合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2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 96例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病例。结果 :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 4 8例 ,其腺癌比例及盆腔淋巴转移率高。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未发现卵巢转移。 13例宫颈肿瘤≥ 4cm患者行新辅助化疗 ,均顺利手术切除。结论 :近年来 35岁以下患者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对具有盆腔淋巴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中晚期子宫颈癌介入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子宫颈癌患者中 ⅠB期(肿块型直径 ≥4 cm) 9例,ⅡA期7例,ⅡB期4例,均采用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及阴部内动脉行介入化疗栓塞术,观察治疗后30~45 d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并据此拟定进一步治疗计划。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45 d有效率为90 %(18/20),其中2例ⅡA期患者治疗后45 d肿块缩小>25 %,6例术后2个月内再次成功接受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 中晚期子宫颈癌介入辅助治疗使癌灶缩小,增加了手术机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化疗结束后10~14 d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化疗有效率为83.3%,其中6例完全缓解.Ⅰb2期有效率为100%,Ⅱa期为75.0%,Ⅱb期为80.0%,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效果与期别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使部分局部晚期病例得以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Ⅰb期~Ⅱb期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6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经病理确诊Ⅰ临床分期为Ⅰb期~Ⅱb期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羟基喜树碱、顺铂、博来霉素化疗1~2个疗程,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78.6%,手术切除率达100%。化疗期间未发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联合术前放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分为3组,分别进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放疗、放化疗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发生副反应情况方面的差别。结果ⅠB2期患者和ⅡA1期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当,ⅡA2期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ⅠB2期患者和ⅡA1期患者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3,P<0.05;χ2=11.426,P<0.05)。化疗组患者和放化疗组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间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3,P>0.05),放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较化疗组和放化疗组患者均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P<0.05;χ2=12.084,P<0.05)。放化疗组患者和化疗组患者中非巨块型肿瘤的疗效略好于巨块型肿瘤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放疗组中巨块型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非巨块型肿瘤患者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47,P<0.05)。从总体有效率看,巨块型肿瘤患者和非巨块型肿瘤患者的疗效相差不显著(χ2=4.173,P>0.05)。3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的临床症状都能显著缓解。结论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放化疗联合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ⅠB2分期和ⅡA1分期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