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患关系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又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尝试采用传播学模型的方法分析当前医患关系舆情对医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部分数据的积累。具体包含:提出模型;通过具体案例阐释模型;提出利用模型环节阻滞的方法及减少不利影响、增加有利影响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促进社会稳定中的意义、认真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症结所在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大政府投入先行三方面,阐述和谐医患关系在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患双方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医息关系也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但是,近年来不协调的医息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极为敏感的社会问题,医患之间面临信任危机,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构建和谐医院的一个重要障碍。究其原因,固然有医患双方面的原因和社会原因,但作为医方不能回避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决策和医患关系的现状,探索新的社会矛盾下医疗决策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个护理单元(内科片和外科片各5个)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决策参与期望量表、患者对医疗决策参与满意度调查问卷、医患关系问卷,采用SPSS 22.0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56份,其中139名(54.30%)患者选择医患共同决策模式,67名(26.17%)患者选择主动决策模式,50例(19.53%)患者选择被动决策模式。选择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总满意度得分为(76.73±2.32)分,明显高于主动与被动角色模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登浩  达吾力 《新疆医学》2007,37(3):180-181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伴随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健康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健康紧密相关的医疗服务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疗纠纷的大幅增加,也使医患矛盾成为整个社会最不和谐的音符之一,  相似文献   

6.
透析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由此可见,医患关系应该是医学的本质所在。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活动中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统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我国各级种类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发生呈普遍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22.9%。  相似文献   

7.
医患关系模式对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医患关系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医患关系的现状以及医患双方在医患关系模式中的作用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医患关系涉及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健康传播学、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医患关系的六个方面:医患之间的消费关系、医疗关系、道德关系、文化关系、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指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要做好六方面的工作:规范观念、规范行为、规范用语、规范制度、规范措施和规范医患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3所大型医学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①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总体认知仍以“紧张”为主,但认为“特别紧张”的不多;②对医学生造成影响的医患关系社会舆情最主要来源依次是媒体报道、社会传闻和亲朋好友;③带教老师、影视剧中医惠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④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于医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上。结论当前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医学生的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想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医患关系产生的背景 我国有"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故事,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古训,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良好的医患关系,这种状态曾经维持了千年,直到建国后的头30年,医患依然处于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关系中.但我们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医患模式,也就不难理解医患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实施和加强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医患关系现状、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分析,阐述了加强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雁  王艾 《中国医院》2009,13(9):34-3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了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结合肿瘤患者的特点,从患者的实际利益出发,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对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沟通不仅影响医患关系,医疗质量,治疗效果,而且涉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和激化。本文阐述加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分析因医患沟通不够产生的问题和原因,着重从服务理念,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主要内容,沟通的渠道及技巧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唐志强  卢顺麟  陈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9):697-698,720
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应充分认识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塑造医院形象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保障患者与家属利益的需要。实践证明,医生在沟通交流中,只要正确、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就会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裴征 《包头医学》2011,35(2):122-124
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发生,以期为管理提供依据。分析医患关系的基本现状,阐述医患关系的定义、特点,以及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尊重和落实患者知情权,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医方的权利和利益,而且,最终也影响患方的切身利益,危害社会。医患纠纷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形式[1]。医患纠纷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外现有的7种主要医患沟通模式以及沟通阶段、主要内容和技巧进行了总结概述.比较不同模式在结构、内容、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并对现有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不同医患沟通模式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存在联系,但是在应用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现有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受到医疗服务情景复杂性及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借鉴现有模式基础上研究开发适用中国医疗服务情景的医患沟通模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患双方之间缺少必要的信任。社会资本的核心功能是增进人们之间的信任,社会资本理论为建立起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拓展医院的组织布局、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有助于增加医院的社会资本存量,提升医患双方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由于体制因素、医学因素、管理因素及媒体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的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其中医患沟通不当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基本成因,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不重视医患沟通表现对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沟通不充分,也直接表现为沟通方式不当。通过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开展医患心连心互助活动、建立医疗安全管理体系,使医患沟通规范化,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必将得到根本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