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P(DLLA-co-TMC)聚合物的体外降解性能与释药行为,且探讨该聚合物作为长效避孕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PBS溶液为溶媒研究P(DLLA-co-TMC)的降解性能;以P(DLLA-co-TMC)聚合物为载体制备含孕二烯酮的载药片,并通过蒸馏水浸泡载药片研究载药体系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P(DLLA-co-TMC)聚合物前期降解较慢,第30天和第90天失重率分别为10.0%和12.3%,后期降解速率较快,第120天的失重率为59.3%;P(DLLA-co-TMC)的载药片前期释药速率较大,出现"暴释现象",后期释药速率减缓并逐渐趋于平稳,第100天时累计释放率为5.64%.结论 P(DLLA-co-TMC)聚合物降解性能良好、释药效果明显,有望通过体内研究使含孕二烯酮的P(DLLA-co-TMC)聚合物载药系统应用于长效埋植避孕.  相似文献   

2.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盐酸多柔比星缓释植入剂,测定植入剂的释放度和PLGA失重率,结果表明PLGA体外降解曲线呈"S"形,起初的迟缓期后降解速率加快,5周时失重率达80%。植入剂表现出趋于零级的药物释放模式(r=0.9880),在0~25 d日均释放度达3.26%,35 d时累积释放度达90%以上。植入剂可持续释药1个月,释药速率主要取决于PLGA降解速率,通过调节PLGA降解速率可以很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金属裸支架、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合金支架等置入心血管后会导致局部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应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研发和制备完全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新型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外消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LA/TMC)(50/50)聚合物在机体内的降解行为和组织相容性。  方法:以课题组前期合成并研究的聚合物PDLLA/TMC(50/50)为实验对象,聚左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TMC)(50/50)和聚乳酸(PLLA)为对照,分别将其薄膜片植入144只6月龄Wistar大鼠,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体积排除色谱、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其体内降解行为,并通过光镜下镜检及周围炎性细胞计数量化评价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在植入机体前60 d,3组材料的失重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降解速率均相对平稳缓慢,PDLLA/TMC的降解速率略快于其他两组聚合物材料,60 d后PDLLA/TMC的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其失重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聚合物材料,180 d后PDLLA/TMC大部分被降解,其余两种聚合物降解很少。3种聚合物材料包埋于生物体内即开始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下降,初期下降速率较快,而后逐渐趋缓。3种材料的表面结构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由初期的较为光滑整齐变为后期的皱褶、扭曲、紊乱、凹陷和孔洞,且PDLLA/TMC材料表面变化较明显。PDLLA/TMC和PLLA/TMC与PLLA比较,各个时间点均有相对较低的炎症细胞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PDLLA/TMC与PLLA/TMC比较,各个时间节点上的炎性细胞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PDLLA/TMC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d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对TJ905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1250-PEG1500-PCL1250)两亲性聚合物温敏凝胶作为载体材料,构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载药体系。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PCL1250-PEG1500-PCL1250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制备不同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的载药温敏凝胶,并对其相转变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以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核磁共振及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组成与初始投料比一致,符合设计的PCL1250-PEG1500-PCL1250嵌段聚合物结构;该凝胶在15%~30%浓度区间内,具备温敏性溶胶-凝胶相转变能力;该温敏凝胶对紫杉醇具有可控的药物缓释能力,通过改变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可凋节药物释放速率和维持释放的时间。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CL1250-PEG1500-PCL1250溶胶后在体内迅速原位凝胶化,凝胶随植入时间逐渐降解至45d时基本降解完全。结论PCL1250-PEG1500-PCL1250温敏凝胶作为紫杉醇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力和体内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表皮生长因子(EGF)微球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改进的复乳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制备EGF微球。检测EGF微球形貌表征、微球粒径分布、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行为。用噻唑蓝(MTr)法测定增殖度,研究不同浓度EGF微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相同浓度不同剂型E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微球载体的安全性。结果EGF微球粒径约为200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微球之间无粘连,分散性好。载药率为0.02%.包封率为85%。释药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释放长达24h。不同浓度EGF微球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10μg/L为最适质量浓度(与对照组EE,P〈0.01)。质量浓度10μg/L时,EGF微球组与EGF原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质量浓度空微球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影响细胞增殖(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成功制备EGF微球。细胞实验证明EGF微球制备过程中EGF保持原有活性。与EGF原液比较.EGF微球促进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微球载体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孕前、产前降低血清HBV—DNA含量水平,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34例孕妇及配对新生儿血清HBV—DNA含量,婴儿HBV传播率为31.2%。乳汁排毒率32.9%。根据孕妇HBV—DNA测定值高低分组,其中,孕前治疗组62例;孕前未接受治疗孕中免疫阻断组97例;对照组75例。三组比较母婴传播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传播率依次为11.3%、29.9%及49.3%。三组间的乳汁排毒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排毒率依次为9.7%、29.9%及56.0%。分娩前HBV—DNA值〈10^4copies/ml的67例孕妇,其产婴儿未检测出HBV感染。结论:孕妇于孕前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HBV携带量)及孕期通过HBIG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背景:交联是骨组织工程材料改性的一种常用方法,但目前仍缺乏交联剂对载药人工骨材料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与报道。目的:研究戊二醛交联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载药人工骨材料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及体外药物缓释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0%,20%,30%的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载药人工骨材料与戊二醛交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载药人工骨材料,检测各组材料的机械强度、吸水率、降解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含量为10%,20%,30%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0.16±1.17),(28.40±0.64),(23.28±1.30)MPa,经戊二醛交联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分别增大至(36.30±1.20),(51.60±2.08),(36.90±3.22)MPa。壳聚糖含量为10%,20%,30%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交联后的吸水率与降解率均低于交联前。在体外缓释的第1天,30%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药物释放量为42.2%,材料经戊二醛交联处理后药物释放量降至33.6%,在随后的9 d,交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总释放量均低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表明戊二醛交联赋予了材料更好的生物稳定性,减缓了材料降解速率,显著改善了药物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北京市项目社区男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现状,为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开展社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意向性、抽样典型调查方法,对项目社区806住男性计划生育状况及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6位男性中,避孕率89.4%,占前3住的避孕方法(1)使用避孕套者为44.3%,(2)使用综合方法为20.4%(3)配偶使用IUD为15.5%。避孕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医疗机构分别占已婚51.9%,未婚34.8%。最希望得到的避孕咨询本市占52.3%,外地户籍占45.6%。对妻子是否已取器等问题调查显示男性对配偶关心不够,对取器知识了解不够。结论 社区男性避孕率达到较高水平,文化程度不同采用方法上有所差异,采取长效稳定的避孕方法的比率偏低,避孕套作为安全有效的避孕防病措施的了解使用不够。应加强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在避孕咨询及避孕指导方面的影响作用。消弱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微囊型血液代用品携氧-释氧性能的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0是衡量血液代用品携氧一释氧性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借鉴临床脉冲血氧饱和度仪的工作原理,利用近红外光具有强穿透性(能穿透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壳材并对包封在壳材内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结合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在近红外光区域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特性,采用自行研制的密封、平衡装置完成对载牛血红蛋白微囊型血液代用品的血氧饱和度和对应氧分压的测定,从而得出氧解离曲线、P50等携氧.释氧指标。该套装置和方法无需破损微囊,过程简单,可实现对聚合物微囊型血液代用品携氧一释氧性能的无损、在位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效和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达菲林)在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中的应用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使用达菲林剂型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170例采用长效达菲林1.O-1.5mg单次注射降调节;B组192例采用短效达菲林0.1mg/d降调节,比较两组间降调情况,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优胚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两组间对比,Gn用量,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降调时间,Gn天数,获卵数,胚胎种植率,OHSS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中应用长效和短效GnRH—a均能达到有效的降调节,获得相似的妊娠率,但长效GnRH—a垂体抑制更深,Gn刺激时间长,OHSS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34—35周早产者,是否应用促胎肺成熟药,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周在34~35周的早产儿17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3例)于分娩前给予促胎肺成熟药,B组(80例)为对照组,分娩前不用促胎肺成熟药。观察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A组及B组比较,早产儿的窒息率,肺透明膜病(RDS)及脑出血发生率均交低(P〈0.01),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P〈0.05);平均特护时间及住院天数低(P〈0.05),早产几体重无差异(P〉0.05)。结论孕34—35周早产者也应预防性用促胎肺成熟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交联是骨组织工程材料改性的一种常用方法,但目前仍缺乏交联剂对载药人工骨材料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与报道。 目的:研究戊二醛交联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载药人工骨材料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及体外药物缓释行为的影响。 方法:分别制备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0%,20%,30%的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载药人工骨材料与戊二醛交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载药人工骨材料,检测各组材料的机械强度、吸水率、降解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含量为10%,20%,30%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0.16±1.17),(28.40±0.64),(23.28±1.30) MPa,经戊二醛交联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分别增大至(36.30±1.20),(51.60±2.08),(36.90±3.22) MPa。壳聚糖含量为10%,20%,30%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交联后的吸水率与降解率均低于交联前。在体外缓释的第1天,30%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药物释放量为42.2%,材料经戊二醛交联处理后药物释放量降至33.6%,在随后的9 d,交联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总释放量均低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表明戊二醛交联赋予了材料更好的生物稳定性,减缓了材料降解速率,显著改善了药物突释现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VCR)微球的胶原/纤维蛋白胶的缓释药膜并研究其性质,考察京尼平的交联浓度(0、0.05、0.1、0.2 mol/ml)对药膜性质的影响.方法 冷冻干燥和京尼平交联法制备多孔胶原膜,将VCR微球混合纤维蛋白胶后加入多孔胶原膜中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复合药膜,考察药膜的表面形态、机械性能、降解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并用CCK-8法检测药膜对3种肿瘤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抑瘤率.结果 随着交联剂京尼平浓度的增加,药膜机械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降低.VCR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及胶原复合制备成药膜,可达到双重缓释的作用,减少药物突释,并延缓药物释放.未交联的F0药膜药物24h突释为(41.8±3.4)%,京尼平交联后的F0.05、F0.1和F0.2药膜的药物突释分别为(38.4±4.1)%、(35.2±3.6)%和(34.3±3.7)%.未载药的F0.1药膜无显著细胞毒效应,而载药的F0.1药膜在不同时间释放的药液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各细胞株敏感度不同.结论 F0.1药膜能不同程度减少药物的突释,使药物释放更加平稳缓慢,有望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族Ⅰ型(Apo-A—Ⅰ)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发展的作用。方法将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作为磁性纳米载药系统输送治疗基因,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带正电荷的磁性脂质体,再将DNA与该脂质体按照1:7的电荷比形成复合物:将已形成AS斑块的12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磁性纳米脂质体/DNA复合物.对照组6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入不含基因的磁性纳米脂质体复合物.每只动物给药剂量为0.32ml.给药后立刻在所有动物左侧肾脏附近(体外)绑缚铷铁硼稀土磁铁(场强500mT)进行磁诱导。约4h后将磁铁取下。继续喂养6周后抽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将动物处死,取腹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基因治疗6周后.实验组80层切片中发现斑块10层.脂质条纹面积和纤维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9.21%和1.18%:对照组83层切片中发现斑块35层.脂质条纹面积和纤维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32.25%和1.66%。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斑块率的比较,P〈0.01,实验组HDL水平明显升高,实验组肝组织Apo-A—Ⅰ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DNA与逆相蒸发法制备的磁性脂质体形成的磁性纳米脂质体/DNA复合物在外加磁场导入下可以使ADo—A—Ⅰ基因定向到达肝脏,显著升高血浆HDL水平,降低LDL、TC、TG水平,抑制AS斑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体内埋植组织工程材料方法获取成体干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埋植经环氧乙烷灭菌的明胶海绵与聚乳酸,在植入后第3、7、14天时分别取出材料,HE染色观察细胞捕获情况。将埋植相同质量明胶海绵的小鼠随机分为成骨蛋白-1(OP-1)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6、9、12、15天时分别取出材料,称取质量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各组细胞表面CD34和干细胞抗原-1(Sca-1)的阳性表达率。另取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对照组细胞,分为OP-1组、G—CSF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HE染色显示,明胶海绵与聚乳酸捕获的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植入的明胶海绵质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捕获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OP-1组第9、12、15天和G.CSF组第9天时捕获细胞数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1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7%±0.19%、3.98%±0.15%、17.02%±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2%±0.44%、3.03%±0.11%、2.91%±0.14%,均P〈0.05),G—CSF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79%±0.39%、4.52%±0.3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双阳性表达率(10.21%±0.1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OP-1组和G-CSF组各时间点测定的吸光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体内埋植复合OP-1明胶海绵的方法可增加干细胞的捕获数量,为建立一种简易提取自体干细胞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利用微孔膜乳化法制备载抗癌药10-羟基喜树碱(IqCPT)缓释微球的可行性。方法 以HCPT为模型药物,聚乳酸(PEA)为载体,以膜乳化法制备载药微球,并研究制剂的表面形态、载药率、包封率和缓释效果等性质。结果 膜乳化法制备的载HCPT聚乳酸微球,粒径可控制在1-10μm之间。表面圆整,稳定性、单分散性良好,载药率和包封率最高分别可达32.7%和81.7%,24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17.3%。结论 膜乳化法制备的载HCPT微球制剂均匀分散,具有明显缓释效果,是制备缓释微球制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聚己内酯/泊洛沙姆188载药纳米粒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与亲水性添加剂泊洛沙姆18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组成纳米粒缓释载药系统,并评价其在裸鼠人乳腺癌B37实体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对紫杉醇PCI/F68载药纳米粒进行表征及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利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法分析紫杉醇在PCL/F68载药纳米粒中的分散状态;评价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在裸鼠人乳腺癌B37实体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呈现规整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50.50nm(标准差25.41nm).多分散系数为O.18。紫杉醇PCI仃68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8%,药物包封率为84-36%。紫杉醇PCIJF68载药纳米粒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表明在50d的释放周期内累计释放量约为49%,接近零级释放(R=0.998)。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表明.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对裸鼠人乳腺癌B37实体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肿瘤局部注射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并评价和比较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以PCL-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用DAS2.0药代动力学数据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nm,多分散系数为0.19;载药量为28.98%,药物包封率为94.36%。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具有缓释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96±0.27)h和(12.65±1.77)h,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0.93±0.19)h和(11.18±1.41)h,体内总清除率(CL)分别为(0.44±0.05)L·kg/h和(0.10±0.01)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7.15±2.35)mg·h/L和(73.82±10.38)mg.h/L。结论成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所研制的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明显延长紫杉醇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及消除半衰期.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是一种有潜力的紫杉醇缓控释新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