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保证居民饮食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1-2015年采集渭南市餐饮服务和流通环节销售的10类共739份食品样品,依据GB 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739份样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 22株,总检出率为2.98%;2015年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7.05%),其次为2013年(3.41%)和2011年(1.96%);不同种类食品中生畜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17.31%),其次为冷冻挂浆鱼糜制品(5.00%)和熟肉制品(3.33%);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零售便利店的样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9.33%),其次为超市(3.57%)和大中小型餐馆(3.08%);不同年份及不同种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中第二季度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3.49%)。 结论 2011-2015年渭南市多种食品及食品餐饮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存在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达州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依照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方法对达州市81类市售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达州市8类市售食品571件,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株,其中,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为20.0%;3类采样地点中,农贸市场销售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高,为5.1%;达州市周边县市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8.3%,高于达州市主城区食品的检出率。结论 达州市市售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但污染严重程度低于我省部分市州,需要对高风险的食品类别和销售地点进行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在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品种的食品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为17.95%,在鲜冻水产品和速冻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阳性检出率均为100%。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分离出了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鲜冻水产品和速冻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营口市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2019年辽宁省食品风险监测计划,随机抽取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共87份样品,按《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87份样本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株,检出率8.1%;第四季度的检出率最高(23.5%);不同食品类型检测结果比较,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最高(16.7%),其次为预制水产品(6.3%);不同采样地点检测结果比较,市场采集的食品中李斯特菌检出率达10.5%。结论营口市水产及其制品中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程度较高,市场出售的散装水产品中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检测四川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污染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国标法检测,经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APllisteria试剂条鉴定。结果 从461份9种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90株,总的污染率为19.5%,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冻禽类为47.5%,其次为水产品达42.5%。结论 四川省食品中存在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应加强相应的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0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0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春市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李斯特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GB 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2013-2014年长春市164份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2.81%。两年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在生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餐饮食品中的检出率为43.33%、16.67%、11.43%、2.5%和2.13%;在市场、超市和商店、餐饮店采集的食品中的检出率为19.36%、14.29%、7.14%;散装和定型包装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结论长春市生肉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和熟肉制品中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程度较高,在市场出售的和定型包装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高。食品中存在着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是李斯特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陈向红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3):134-134,133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随机采集6类228份食品,依据国标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6类228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56株(总检出率24.56%),其中单增李斯特菌52株、沙门氏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检出率分别是22.81%、0.88%、0.88%.结论 生禽肉、牛羊肉是鄂尔多斯市主要污染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市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而且以单增李斯特菌为主.其次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8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盐田区的10个农贸市场、4家大型超市和8家餐饮单位销售的共8类食品,依据GB4789—2003中的方法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共检测8类食品共635份,在97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3%。各类食品均检出目标致病菌,检出率为11.5%~22.4%,检出率最高的为海产品和熟肉制品,分别为22.4%和19.5%。在检出的97株致病菌中,沙门菌49株,副溶血弧菌31株,单增李斯特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深圳市盐田区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海产品和熟肉制品等污染较严重,建议政府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同时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7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依据国标GB4789.30-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7年年度工作手册进行,同时用EB增菌法、LB增菌法和Fraser肉汤培养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7类482份食品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菌(L.m)56株,检出率为11.62%;在288份生肉和水产品中检出28株产H2S李斯特菌,阳性率为9.72%. [结论]在7类食品中除冰淇淋外,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速冻面米食品污染严重,其次为熟肉制品、生畜禽肉和水产品.LB增菌法明显优于EB增菌法,Fraser肉汤培养法和LB增菌法检出率相等,而后者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5类市售食品5种致病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市场生肉类、熟食类、牛牛奶、贝壳类、鲜榨果汁129份,检测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MPN、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结果: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17%;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1.3%,其中53.8%菌株检出肠毒素基因;60%贝壳类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MPN在60-11000+/100g;沙门菌检出率为2.3%;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结论:市售食品污染严重,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进境冷冻猪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以便制定良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疫情的发生.方法 mini VIDAS快速筛选、显色平板分离、API Listeria鉴定结合国标法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 2012年共检测冷冻猪肉制品171批,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4株,阳性率为8.19%(14/171).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对冷藏生畜、肉类食品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宝鸡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水平.方法 薄片凝胶法检测O抗原,试管凝集法检测H抗原;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9株单增李斯特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59株单增李斯特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烷石砏全部敏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环丙沙星在三年耐药率检测中结果最高,且2012年只有环丙沙星一种抗生素耐药,59株菌株中有2株出现了多重耐药.59株单增李斯特菌分属5个血清型,1/2a血清型占49.15%,1/2b血清型占42.37%,1/2c血清型占5.08%.结论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主要血清型为1/2a和1/2b;15种抗生素有9种产生了耐药性,并且出现了2株多重耐药菌株.今后应加强对单增李斯特菌耐药性的日常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标方法,对6类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空肠弯曲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192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28株,总检出率为14.6%。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0株,检出率为5.2%;沙门菌检出12株,检出率为6.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6株,检出率为3.1%;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结论:湖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制品和水产品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生肉制品和水产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周良君  陈果  江智辉  王学军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30-2332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耐药状况,为预防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菌株分离采用GB 4789.30-2010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 LISTERIA生化鉴定条,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14份食品中共检出11株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9.7%,生食水产品、生禽肉、生畜肉和豆制品4种食品受到该菌的污染,检出率分别为33.3%、26.7%、6.7%、6.7%。分离的11株菌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吩、氯霉素9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吩没有敏感株。结论绵阳市的部分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食水产品受该菌污染最严重,其次是生禽肉,有发生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潜在风险。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性较低,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监测,以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6.
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2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污染率为7.83%。其中冷冻/藏鸡肉中污染率最高,为25.00%。结论: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对生肉制品等的监督管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随州市2009年-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随州市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现状,确定污染来源,掌握和分析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风险做好预警。方法:依据GB/T4789-2008和GB/T4789-2010检测标准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2009年-2011年在全市采集的10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EHEC O157:H7五种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检测的424份样品中,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8.96%(38/4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5.73%(20/349),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3.22%(11/342),副溶血弧菌检出率3.03%(1/33);EHEC O157:H7检出率0.94%(2/212);沙门菌检出率0.94%(4/424);未检出空肠弯曲菌。10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速冻米面食品占14.55%,其次为生畜(禽)肉占14.29%,凉拌菜占13.04%,豆制品占11.43%等。结论:随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速冻米面、生禽(畜)肉、凉拌菜、豆制品等是主要受污染的食品品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是随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2006-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为该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标方法和2005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规定方法,对8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16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8株,总检出率为11.25%。其中沙门菌7株,检出率为4.38%;单增李斯特菌7株,检出率为4.38%;副溶血弧菌4株,检出率2.50%;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论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的生熟肉制品和水产品污染最严重。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以评价与预警北京市食品污染状况和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进行了本次调查。方法:2004~2005年间从北京市几个市场及宾馆饭店共采集了270份熟食、生肉制品、水产品等8类食品进行检测Lm。样品经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增菌液(LB1,LB2)增菌后,采用科玛嘉(CHROMagar)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显色平板分离,做相应的生化试验及经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共检出Lm58株,检出率为21.5%。其中熟肉制品采集50件,检出率最高为48%,生肉制品共采集115件,检出率为18.3%,生食蔬菜采集35件,检出率为20%,水产品采集25件,检出率为16%,冰淇淋采集45件中检出率为2.2%。结论:本次实验结果阳性率非常高,本市8种食品中都存在一定程度Lm污染,以熟肉制品污染率最高。生肉制品为食品链中Lm的主要来源,直接人口的食品如熟肉及生食蔬菜是控制Lm感染的关键环节。因而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方法2006--2012年,按照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计划对浦东新区9大类食品1158份样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类食品中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3.73%,其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6.56%,副溶血弧菌检出率5.68%,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1.38%;未检出大肠杆菌(0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浦东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主要存在于生禽肉、生畜肉和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