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睿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29-3730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4例妊娠合并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妊娠合并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脏病患者终止妊娠方式、时机、孕周及母儿结局。结果: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χ2=5.066,P=0.024);而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χ2=11.829,P=0.001;χ2=13.325,P=0.000;χ2=6.550,P=0.010)。结论:对心脏病孕妇进行产前保健时应加强产前宣教,并且在心脏病孕妇妊娠期间积极治疗心脏病,最大限度地改善孕妇的心脏功能,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母婴结局。方法收集2003~2010年四川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4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心脏病种类、心功能级别、终止妊娠孕周和方式以及母儿结局。结果①轻度组患者中,妊娠及分娩期维持心功能Ⅰ~Ⅱ级者16例,Ⅲ~Ⅳ级者5例;中度组心功能Ⅰ~Ⅱ级者8例,Ⅲ~Ⅳ级者6例;重度组心功能Ⅰ~Ⅱ级者1例,Ⅲ~Ⅳ级者7例。②轻度组足月妊娠18例,早产3例;中度组足月分娩6例,早产5例,医源性流产3例;重度组孕产妇死亡3例,早产4例,医源性流产1例。3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分别为5例、3例及4例。③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占76.74%(33/43)。结论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孕妇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增加,围产儿疾病发生率和胎儿丢失率也明显增加;手术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127例,分析孕产妇分娩情况,胎儿和新生儿的生长、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Ⅲ~Ⅳ级产妇平均分娩孕周(36.07±5.48周)与Ⅰ~Ⅱ级(38.91±7.25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顺产为25.45%(14/55),低于Ⅰ~Ⅱ级44.44%(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终止妊娠为20.00%(11/55),高于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产妇心衰为27.27%(15/55),高于Ⅰ~Ⅱ级2.7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新生儿平均体重为(2 517.83±260.27)g,明显低于Ⅰ~Ⅱ级(3 201.54±322.4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围生儿死亡分别为34.55%(19/55)、29.09%(16/55)和10.90%(6/55),均高于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状态与产妇及围产儿结局密切相关,孕产妇心功能越低,早产发生率增高,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增加,新生儿预后较差。应加强监护和治疗,减少孕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和心脏病的类型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15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心脏病的类型及发病情况,进而对母婴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59例患者,有6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38.99%),55例风湿性心脏病(34.59%),36例心律失常(22.64%),6例其他类型心脏病(3.77%)。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的有97例,无孕产妇死亡;心功能Ⅲ-Ⅳ级的有62侧,Ⅲ级与Ⅳ级的孕产妇死亡率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心功能Ⅰ-Ⅱ级的新生儿平均体重和平均分娩孕周都高于心功能Ⅲ-Ⅳ级,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ⅢⅣ级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和早产的发生率都高于Ⅰ-Ⅱ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婴的预后有很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桂芳 《中国保健》2009,(15):598-5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母儿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0例妊娠患者合并心律失常23例,占46%,为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首位;40例(80%)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取得良好效果。心功能在Ⅲ~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加强治疗,将心功能尽可能控制在Ⅰ-Ⅱ级;剖宫产是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病类型与心功能状态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8例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根据患者心脏病类型及心功能状态的不同分组,对比不同类型及状态患者母婴预后。结果: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组的剖宫产率(94.3%)高于Ⅰ~Ⅱ级组(79.6%),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低于Ⅰ~Ⅱ级组,孕产妇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Ⅰ~Ⅱ级组(均P0.05)。心律失常组剖宫产率低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高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孕产妇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均P0.05)。其它各组无差异。结论:NYHAⅢ~Ⅳ级心脏病孕妇的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母婴预后更差。心律失常者母婴预后相对较好,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者母婴预后情况接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3年1月-2009年6月间妊娠合并心律失常275例住院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占48.7%(134/275),其次为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和预激综合征,分别占29.5%(81/275)和13.8%(38/275);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中84.7%(233/275)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为I~Ⅱ级,15.3%(42/275)为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无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妊娠结局良好,无孕产妇死亡,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Ⅲ~Ⅳ级心律失常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缩短(P〈0.05),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2.3%(11/34)、17.6%(6/34)和5.9%(2/34)。结论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妊娠合并无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较好,通过规范管理、合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级孕产妇因心脏原因致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孕产妇死亡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Ⅰ~Ⅱ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2%)低于Ⅲ~Ⅳ级组(31.43%)(P0.05),分娩或终止妊娠后2周复查两组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妊娠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越大,分娩或终止妊娠后心功能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妊娠16~24周BV筛查阳性的300例孕妇分为治疗组(150例)和未治疗组(150例),另选1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13.18%。BV孕妇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子宫内膜炎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V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规范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朱秀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08-250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用产儿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3月该院15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围产儿情况进行研究性分析。结果:①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肌炎后遗症及不明原因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94例,60.64%),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4例,15.48%)、风湿性心脏病(16例,10.32%);②心功能降低对围产儿有明显影响,心功能Ⅲ-Ⅳ级者,典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期间必须加强心功能监测,积极治疗,尽可能维持心功能在Ⅰ~Ⅱ级,才能有利于胎儿发育,提高围产儿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母婴结局的不同回顾性将6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34例)和结局不良组(30例)。在孕晚期(孕28周、孕32周)对两组孕妇各进行1次血清BNP、cTnI水平检测,对比两组血清BNP、cTnI水平及终止妊娠前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孕28周相比,两组孕32周时血清BNP、cTnI水平均升高,且结局良好组BNP、cTnI水平及升高值均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结局良好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占比高于结局不良组,Ⅲ级、Ⅳ级占比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血清BNP及cTnI升高值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r=0.910、0.895,P均<0.05)。对不良母婴结局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血清BNP或cTnI单独检测比较无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测AUC值(0.841)、诊断敏感性(94.6%)、特异性(98.2%)、准确性(96.4%)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孕晚期血清BNP、cTnI水平升高与不良母婴结局密切相关,血清BNP、cTnI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不良母婴结局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河北省2013 - 2017年不同文化水平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河北省2013 - 2017年22个监测点(医院)包含289 985个孕妇资料的数据库做横断面研究。按不同文化水平分为4组(受教育时间≤6年、7~9年、10~12年、≥13年),用Poisson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各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并以胎次和年龄做亚组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259 590个≥28周的单胎孕妇纳入研究。低文化水平(受教育时间≤6年)的孕妇剖宫产率最低(47.2%)(P<0.001);受教育时间>6年的孕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低Apgar评分、围生儿死亡的患病率降低(P<0.05);受教育时间≥13年是高龄孕妇患子痫前期(aRR值:0.36,95% CI:0.28~0.47)、早产(aRR值:0.60,95% CI:0.48~0.75)的保护因素。结论 孕妇文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低文化水平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较高,孕妇文化水平升高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胎心监护仪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120例采用常规检测,试验组产妇120例采用胎心监护仪。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顺产率为76.67%(92/120),明显高于试验组产妇的61.67%(74/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羊水污染0例,新生儿肺炎1例、脐带异常1例;对照组产妇羊水污染4例,新生儿肺炎6例,脐带异常7例,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产妇采用胎心监护仪有助于对产妇以及胎儿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心衰对母儿的危害,探讨妊娠合并心衰四种不同发病原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9月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54例妊娠期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发病原因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发生心衰者34例(62.96%),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8例(14.81%),围产期心肌病7例(12.96%),妊娠合并甲亢性心脏病5例(9.25%)。其终止妊娠的时间分别是(33.26±2.66)周、(32.46±5.97)周、(37.22±4.88)周、(36.34±4.67)周。孕产妇死亡2例(3.70%),新生儿死亡9例(16.66%)。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病因中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为常见;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产妇以及胎儿的预后最差,早产率高;围生期心肌病以及甲亢性心脏病如果控制及时,新生儿的预后较好。所以明确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对及时正确处理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有利于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2008年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高龄产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妇幼信息系统2008年深圳市161362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产妇基本状况及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妇高龄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关系,分析软件使用SPSS15.0。结果:深圳高龄产妇的比例逐年上升;单因素分析表明,随产妇年龄的增加,初产妇比例下降,孕前超重、肥胖比例增加,剖宫产比例增加;40岁以上产妇分娩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显著低于30~34岁以及35~39岁产妇,平均孕周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比例、围产儿死亡率在产妇各年龄段分布呈中间低两头高态势,极早早产儿、极低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均以40岁以上产妇比例最高,出生缺陷率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控制产妇户籍类型、产次、体质指数、小孩性别后,与20~29岁组相比,35~39岁组和≥40岁组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危险性增加。结论:深圳市大样本研究表明产妇高龄与不良的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心脏病2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陶  苏醒  李桂英  范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19-222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296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31%。孕前已行心脏手术纠正者心功能I~II级占95.50%。心脏病的种类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无显著影响。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孕前未行外科手术者,其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已行手术者,早产儿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良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孕前积极治疗或行心脏手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妊娠有良好结局。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郝晋红  苏梅香 《现代保健》2014,(28):102-10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方法: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查阅和研究。结果: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采用以产科为主,多科室协作的综合管理模式,根据妊娠进程,在孕前、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对母婴状况和孕妇心功能分期进行动态的评价及处理。结论:建立多科室协作综合管理模式在孕期动态观察心脏情况,对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品交换份的营养干预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作用,为今后妊娠期糖尿病营养指导,减少母婴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宁波市江北区妇幼保健院做常规产前检查,于孕24~28周确诊为单胎妊娠期糖尿病的农村孕妇198例,其中自愿接受个体化食品交换份干预指导的123例为干预组,未进行系统营养干预的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母婴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孕妇经过个体化营养指导及食品交换份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羊水过多、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时进行食品交换份的个体化营养指导可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武汉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PI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武汉市83 761例孕产妇产时相关资料,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2011年武汉市共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 064例,发生率为3.67%。城镇孕产妇发生率高于农村孕产妇,经产妇高于初产妇,多胎高于单胎,孕产妇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PIH孕产妇组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早产、剖宫产、死胎、新生儿死亡及低出生体重(体重<2 500 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子痫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结论;武汉市PIH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PIH的发生与城乡、年龄、产次、多胎相关,PIH增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对孕产妇保健管理,减轻PIH疾病危害,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