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清肌酐(SCr)、血尿氮素(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 8%,高于对照组的70.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吕红霞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54-455
目的对比观察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3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5人)和缬沙坦组(67人),分别于每日早晨VI服替米沙坦80mg或缬沙坦80mg,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替米沙坦组24h和夜间平均血压下降较缬沙坦组更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予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
目的 对比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预防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49例.替米沙坦组予替米沙坦80 mg/d,硝苯地平组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治疗不达标者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氢氯噻嗪或替米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加倍,均持续治疗18个月.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及首次复发时间,治疗前后记录心脏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体积指数(LAVI)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米沙坦组与硝苯地平组心房颤动复发率、首次心房颤动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米沙坦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4.1%(2/49)比16.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治疗前两组心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脏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替米沙坦组LAD、LVPWT、LAVI及LVMI均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37.6±2.9) mm比(38.9±2.4) mm、(11.6± 1.0) mm比(12.0±0.9) mm、(22.0±3.6) ml/m2比(23.9±4.2) ml/m2、(120.4±18.2) g/m2比(129.5±19.2) 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和替米沙坦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但替米沙坦在阻止阵发性心房颤动向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化、延缓心房扩张、改善心肌重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内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MS的E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治疗,直至24周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受试者皮下脂肪面积(SFA)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同时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BMI、血糖、HbA1c、血脂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VF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7.8±16.6)cm2比(150.5±1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FA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HOMA—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9±0.3比4.2±0.9),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77±0.71)mg/L比(3.16±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缬沙坦比较,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MS合并EH患者内脏脂肪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实施小剂量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8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高血压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44例.参照组应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应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和药理作用,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5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替米沙坦治疗,连续用药8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头痛2例,咳嗽5例,胃肠道不适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8%。结论替米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以氨氯地平作对照,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1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0例,口服替米沙坦40m/d;对照组(13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mg/d。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晨峰现象(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结论国产替米沙坦降压疗效明显,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用替米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受试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初始剂量为苯磺酸氨氯地平2.5mg和替米沙坦40mg,均Qd晨服相应药物,测SBP、DBP、HR,观察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从而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4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该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9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在降血脂方面替米沙坦优于缬沙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血压呈现 2 4h动态变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取决于 2 4h平均血压水平 ,血压的晨峰现象 ,夜间血压是否为勺形曲线以及血压变异性等诸多因素。 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作为评价这些指标的可靠性依据。“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是针对人体的时间生物学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或通过特定的给药技术 ,使给药时间与疾病发生的节律相一致 ,从而达到优化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1] 。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单盲选择 2 2例 ,均为我院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患者均经常规降压、降糖和抗凝治疗,之后均给予胺碘酮片等剂量口服治疗,口服药量为第1周200mg/次,3次/d,第2周用药次数减为2次/d,后以每天1次的口服量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片口服,用药量为80 mg·次-1·d-1,维持治疗12个月,定期检查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患者心率控制,发颤次数和发作时间,左房内径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其疗效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6、9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5.7%、83.1%和80.5%,对照组分别为66.2%、62.3%和5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时间和左房内径[(10.1±3.0)次/年、(5.3±2.1)h、(32.8±1.1)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奈利酮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非奈利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肾小球滤过率、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不良反应(2.50%),而对照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15.0%),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奈利酮联合替米沙坦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比较两组疗效、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为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 ,观察替米沙坦降压治疗时对其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EH组 4 0例 (男 30 ,女 10 ) ,年龄 (46 .6 6± 5 .11)岁 ,病程 (6 .5± 2 .6 )年。诊断依据 WHO/ ISH标准 ,血压水平在 1~ 2级之间 ,均无明显的靶器官并发症存在。对照组 4 0例为体检健康者。1.2 方法 受试者停服所有的降压药 ,服用安慰剂 2周后 ,空腹 12 h,次晨口服75 g葡萄糖 ,测定空腹及服糖后 2 h的血糖 (BG)、胰岛素 (INS)水平。胰岛素采用EL ISA法测定 ;专人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口服替米… 相似文献
19.
刘宝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4):116-118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为提高慢病防治能力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中心卫生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和参照组(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每组各44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7.73%,高于参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1,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参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可起到良好降压效果,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对改善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74例分成3组。对照组(n=24)予以替米沙坦(40mg/d,每日1次);治疗组Ⅰ(n=25)在服用替米沙坦(20mg/d)基础上,加服吲哒帕胺(1.25nag,每日1次);治疗组Ⅱ(n=25)在服用替米沙坦(20mg/d)基础上,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3.3%,前者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比较,P〈0.05;后者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3、1例。结论低剂量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较单用替米沙坦降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