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答不佳者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2α皮下注射治疗,治疗24周时根据HBV-DNA水平分为有应答反应组24例、应答不佳组56例,再将应答不佳组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28例,A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仍原方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24、48周时相关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24周应答不佳组HBV-DNA、HBeAg高于有应答反应组(P<0.05);48周时A、B组、有应答反应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7.76%、39.29%、100.00%,HBeAg血清转阴率A、B组、有应答反应组分别为50.00%、21.43%、50.00%,A、B组及有应答反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43%、32.14%、33.33%,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应答不佳时可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提高HBV-DNA与HBeAg血清转阴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8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方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含量、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查,以及前S1抗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续,观察组治疗后1年HBsAg,、HBeAg、前S1抗原转阴率分别为25.00%、18.33%、28.33%,治疗后6个月3项转阴率分别为15.00%、11.67%、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时HBV-DNA含量为(3.23±1.48)拷贝/ml,低于治疗后6个月的(5.39±1.59)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明显提高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的转阴率,降低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口服每日1次,分别检测治疗0、4、12、24、48、72周时患者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面抗原(HBsAg)与e抗原(HBeAg)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至72周时HBV-DNA水平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60log10,HBV-DNA未检出率达到96.37%,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达到97.93%;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7.81%和3.13%;治疗前基线ALT水平>5ULN组HBV-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ALT 25ULN组和ALT<2U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转换率与ALT<2UL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107 copies/ml组在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方面均高于HBV-DNA>1075ULN组和ALT<2U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转换率与ALT<2UL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107 copies/ml组在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方面均高于HBV-DNA>107108 copies/ml组和HBV-DNA>108 copies/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阴率与HBV-DNA>108 copies/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均有疗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阳晋  赵连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52-2553
[目的]报道4例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年内出现HBsAg阴转.[方法]对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序贯疗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其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指标.[结果]4例患者均于治疗1年内出现血清HBV DNA阴转、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和HBsAg阴转,且有一例出现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经随访3~9月,上述检测结果均保持稳定.[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有的患者可望获得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和HBsAg阴转,甚至抗-HBs阳转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慢性肝炎患者时使用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恩替卡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乙肝病毒(HBV-DNA)不可检测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乙肝病毒(HBV-DNA)不可检测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α-干扰素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胸腺肽注射液25~50 mg,皮下注射,每2 d注射1次;观察组患儿给予IFN-α(3~6)×10~6 IU/d,皮下注射,连用4 w后改为3次/w;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儿的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0.00%和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性别、病程、血清胆红素及HBV-DNA水平的患儿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近期疗效较佳,但其疗效受患儿年龄、性别、病程、血清胆红素及HBV-DNA水平的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转阴率情况以及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HBV DNA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sAg、HBeAg转阴率以及抗-HBs、抗-HBe转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从整体上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 4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分析基线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以及治疗后12周、24周HBV DNA载量及HBsAg定量对疗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比较HBsAg和HBV DNA水平作为疗效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3例(30.23%)患者出现完全应答。48周病毒学完全应答与基线时的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无关(P>0.05)。依据ROC曲线,结果显示24周时的血清HBsAg定量预测48周时完全应答的价值最好(AuC=0.821,P=0.001)。若以24周时HBsAg 1262IU/ml为界值,其48周时完全应答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769和0.800。结论 HBsAg定量变化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e抗原阳性CHB过程中预测疗效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敏感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PreS1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对58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两对半(HBV-M),荧光PCR探针检测HBV-DNA。结果在190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66例,HBV-DNA阳性为173例,阳性率分别为87.36%和91.05%,两种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3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95例,HBV-DNA阳性为212例。阳性率分别为49.62%和53.94%,两种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房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血HBsAg,HBV-DNA指标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分析,并探讨HBsAg与HBV-DNA之间的关系,HBsAg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及HBV-DNA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医院接受诊治的乙型肝炎195例患者HBsAg均为阳性,其中HBV-DNA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M(包括前S1抗原、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应用ELISA法检测,选取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195例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中HBV-DNA的阳性率最高为75.90%,其次为前S1抗原的阳性率51.28%、HBeAg的阳性率28.21%;前S1抗原与HBsAg、HBV-DNA与HBsAg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与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sAg;HBV-DNA与前S1抗原两种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96例健康者其检测结果表明前S1抗原亦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eAg三者在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为HBV感染的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a-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5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干扰素(IFN)组和阿德福韦酯(ADV)组各35例,联合组给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IFN组和ADV组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和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HBVDNA、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IFN组和ADV组,ADV组HBVDNA、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高于IFN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单用阿德福韦酯,是临床上适合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的10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比较两组治疗24周及48周后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52.63%、92.98%)、HBeAg转阴率(35.09%、68.42%)、HBsAg转阴率(31.58%、54.3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6.0%、82.0%;20.0%、40.0%;18.0%、36.0%)(P均〈0.05),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59.65%vs 56.0%;89.47%vs 88.0%;)(P〉0.05);两组肝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0%vs 28.0%)。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效果优于单纯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与HBV-DNA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FIBVM、前S1抗原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357例PHC患者中,HBV感染率94.96%(339/357),HBsAg阳性率83.75%(299/357);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为多见,占52.94%(189/357);前S1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14%(179/357)、70.59%(252/357);以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HBV-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3.3%、93.3%.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X2=31.19,P<0.001),随着血清HBV-DNA载量增加,前S1抗原阳性率增加. [结论]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以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多见: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HBV-DNA可更全面反映患者体内HBV的活动性复制程度,弥补HBV血清标志物在肝癌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比较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和分娩前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差异及出生后24h、6、12个月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间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观察组血清HBeAg、HBV-DNA水平分别为(165.28±236.56)s/co、(0.67±0.62)106拷贝/ml,对照组分别为(467.38±368.41)s/co和(4.28±2.17)106拷贝/ml;婴儿间出生后24h、6、12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67%、3.3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期的36.67%、26.67%、16.67%。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疗效显著优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乙型肝炎DNA(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以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诊治的120例HBV感染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V-DNA定量与PreS1Ag,分析其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HBsAb、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sAg+HBcAb模式分别占2.50%、25.84%、45.00%、10.00%、5.83%、10.83%,PreS1Ag阳性率为60.83%,HBV-DNA阳性率为67.50%;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74.04%高于HBeAg阳性率4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V-DNA、PreS1Ag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HBV复制状况及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73-67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病毒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提高其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三者的相关性关系,分析PreS1Ag检测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ELISA法对340份HBsAg阳性血清和100份健康体检(HBsAg阴性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检测的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60.2%(205/340),HBeAg阳性率为43.5%(148/340),HBV-DNA阳性率为59.7%(203/340).在148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79.7%(118/148),HBV-DNA阳性率84.4%(125/148);19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45.3%(87/192),HBV-DNA阳性率为40.6%(78/192).HBeAg与HBV-DNA、PreS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79.7%)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45.3%)阳性率(P<0.01);Pre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有密切的相关性.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148(43.5%)、205(60.2%)、203(59.7%);100份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3(3%)、2(2%). 结论前S1抗原在乙肝诊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PreS1Ag较HBeAg更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n=38)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年;B组(n=30)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年。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2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组HBeAg转阴率优于B组,A、B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9、141。结论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干扰素α-2b成本—效果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S1蛋白(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之间的关系,明确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意义。方法收集120份2010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份入住我院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酶联兔疫吸附试验)法和基因检测法对于120份携带不同病毒标志物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前S1蛋白(PreS1)测定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比,并且分析不同病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的前S1(PreS1)、HBV-DNA以及HBeAg之间的关系。结果抗-HBc、HBeAg、HBsAg阳性者36例,前S1(PreS1)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是91.7%(33/36)和97.2%(35/36);抗-HBc、抗-HBe、HBsAg阳性者76例,前S1(PreS1)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是85.5%(65/76)和76.3%(58/76);抗-HBc、HBsAg阳性者8例,前S1(PreS1)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是87.5%(7/8)和87.5%(7/8)。前S1(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S1(PreS1)是诊断及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血清参考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