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职工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4711名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检发现异常指标或查出疾病者4433例,占参检总数的94.1%;278人体检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占5.9%。检出率居前10位的异常或疾病依次为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男性在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肾结石中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性教职工,应加强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高校部分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方法对该校2007年40岁以上教职工共474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种疾病或异常377人,总检出率为79.5%,前10位疾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肝脓肿、高血糖、肾结石、胆囊息肉。除55岁以上外,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疾病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而男性不同年龄组间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之外,其他疾病检出情况不同工作部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校要重视教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鲁建民  庄贵华 《中国校医》2013,27(5):346-348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方法对该校2012年在职教职共918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811人有身体疾病或异常,总检出率为88.34%,前10位病症依次为高脂血症(29.52%)、脂肪肝(20.81%)、高血压(20.04%)、心电图异常(14.71%)、颈椎异常(8.82%)、肝囊肿(8.17%)、高血糖(6.10%)、肝功异常(5.56%)、胆囊息肉(5.45%)、胆囊炎(4.47%)。结论该校在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教职工的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178名教职工进行全面的体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异常者1086例,检出率为92.19%。体检异常类共46种,前10位顺位是: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囊肿、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血小板减少、高尿酸血症、胆结石、糖尿病、HBsAg阳性。男性前5位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女性前5位是:高脂血症、宫颈炎、肝囊肿、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血小板减少、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我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定期组织全面的体检,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是预防疾病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度1 801名在职教职工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检异常检出率为94.95%,检出率较高的前10位病症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胃窦炎、心电图异常、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高血糖、肝囊肿、胆囊息肉。结论该校在职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好疾病的预防。方法对2008年我校401名女教职工的健康体检和妇科疾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妇科疾病的检出率分剐为17.21%、21.95%、5.74%、41.1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B超异常的检出率高于青年组,心电图异常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女教职工代谢相关性疾病和妇科疾病不容乐观,对她们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是女教职工保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参加内蒙古农业大学医院健康体检的1 473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并对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职工检出率居前3位的主要疾病或异常指标依次为高血脂、脂肪肝、超质量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8.27%,41.82%和32.79%。男性教职工高血脂、脂肪肝、超质量和肥胖、高血压、异常心电图、胆囊壁粗糙、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教职工高血脂、脂肪肝、超质量和肥胖、异常心电图、高血压、高血糖、胆囊结石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与职业特点、精神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以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某高等院校教职工2008年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等院校教职工的总体健康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治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对该校在职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将体检数据输入《高校教师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然后对常见病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率较高的病症为高脂血症(33.57%)、脂肪肝(17.63%)、心电图异常(11.57%)。≥40岁组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肝囊肿、HBV感染、高血糖、肾囊肿及胆结石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1或P0.05)。两年龄组ALT水平及肾结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胆结石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或P0.05);不同性别心电图异常、ALT水平、肝囊肿、HBV感染及肾结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常见病症检出率较高,患病种类较多,大多常见病以男性患病为主,40岁以上发病率高。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南政法大学1178名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178名教职工进行全面的体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异常者1086例,检出率为92.19%。体检异常类共46种,前10位顺位是: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囊肿、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血小板减少、高尿酸血症、胆结石、糖尿病、HBsAg阳性。男性前5位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女性前5位是:高脂血症、宫颈炎、肝囊肿、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血小板减少、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我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定期组织全面的体检,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是预防疾病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511名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勇 《中国校医》2009,23(1):107-10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教职工预防保健水平。方法对2007年40岁以上(含40岁)511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常总检出率67.12%,前6位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35.8%)、心电图异常(28.2%)、脂肪肝(18.6%)、胆结石(15.3%)、肝囊肿(15.3%)、胆囊炎(12.3%)。结论我院40岁以上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代谢性疾病是威胁教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提示定期体检和改变不良生活与行为方式对消除疾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高校中青年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54名中青年教职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教职工疾病检出率为60.63%,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疾病检出率为65.40%,女性为49.33%,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在前5位的疾病为脂肪肝、高脂血症、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高血压。结论中青年教职工营养代谢性疾病及相关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夏春燕  陆艾玲 《中国校医》2012,26(6):460-462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教职工预防保健水平。方法对2010年643名40岁以上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常总检出率前5位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结论高校40岁以上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代谢性疾病是威胁教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出现患者年轻化的趋势。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无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在客观上影响了教职工的健康。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教职工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与行为方式,开展定期体检等预防疾病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高校教职工身体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以2009—2012年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为观察对象,对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该校教职工健康体检参检率分别为81.6%、74.4%、82.9%和79.5%,高血压及高血糖的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与生活习惯相关疾病如高血脂、脂肪肝等,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健康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有明显作用,教职工不良习惯与疾病预防意识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好疾病的预防。方法对2008年我校401名女教职工的健康体检和妇科疾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妇科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7.21%、21.95%、5.74%、41.1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B超异常的检出率高于青年组,心电图异常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女教职工代谢相关性疾病和妇科疾病不容乐观,对她们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是女教职工保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做好教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工业大学2006年全校40岁以上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检出率高,依次为50.43%,42.83%,39.67%,27.69%,24.61%,20.16%,且退休教职工检出率高于在职教职工.结论 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高校教职工医疗保健工作,重视教职工定期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做好教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工业大学2006年全校40岁以上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检出率高,依次为50.43%,42.83%,39.67%,27.69%,24.61%,20.16%,且退休教职工检出率高于在职教职工。结论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高校教职工医疗保健工作,重视教职工定期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7.
姚春梅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7-18
(目的)为了解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便于预防和治疗。(方法)1999年5月我校对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检出率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脂肪肝、高脂血症检出率的性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男性在60岁以后,女性在70岁以后开始下降。(结论)老年教职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应高度重视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找出影响教职工健康的主要问题。[方法]对2010年537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受检者体检异常总检出率79.89%。检出率较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高血脂26.44%、心电图异常14.15%、高血压11.73%、脂肪肝11.17%、高尿酸血症8.75%、高血糖5.77%、胆结石4.47%、泌尿系感染4.47%、胆囊息肉2.23%、肾囊肿2.23%。随年龄增大体检异常检出率升高。[结论]该校教职工健康状况欠佳,检出病种较多,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民族学院2009年416名在职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疾病或异常的总检出率为82.45%,男性检出率为85.18%,女性检出率为7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4位疾病或异常依次为高脂血症(检出率34.13%),高尿酸血症(检出率25.00%),脂肪肝(检出率18.27%),高血压(检出率16.35%),且随年龄增加,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结论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代谢性疾病检出率高,应加强疾病防治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维护和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方法对我校2006年至2008年体检的教职工2504人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中健康状况非正常的男性占为82.61%,女性占67.07%;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其检出率分别为:36.86%、27.91%、27.04%、24.28%。这4个系统的疾病多袁现为脂肪肝、高血脂、心电异常、高血压、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结论在职教职工总体健康水平不高,女性健康状况好于男性,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对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危害最大。影响教职工健康的主要病症为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心电异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