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状况,为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以1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职业防治知识及教育需求状况、毕业后从业意愿等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影响医学生从事艾滋病防治职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92名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76.25±4.28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得分最高(83.03±6.75分),药学专业最低(72.05±4.72分)。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得分均明显高于药学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级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级越高,平均得分越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高,而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流程(26.28%),正确率最低的是职业暴露分级,仅为7.14%。职业防治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需做好个人防护,为81.63%;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接触艾滋病患者都应该预防性服用药物(50.00%)。仅有11.7%的医学生愿意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男性、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越高、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治知识得分越高的医学生越乐意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结论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治知识总体较低,应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现状,评价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某高等医学专科学校2006年在校专科与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培训前后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6.2%,其中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大专生高于中专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培训后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改善,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达98.9%,培训前后调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培训前不同年级和不同学历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间存在差异,对医学专业大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以降低医学生对艾滋病歧视的态度,更好地服务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选取2014年6-8月海南医学院在校各年级本科生600名,采用"跟进式"教学方法进行降低艾滋病被歧视的培训并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期前后各年级医学生在艾滋病基本知识、歧视态度、防护控制知识得分分别为(48.97±2.68)(48.34±3.21)(14.83±3.01)分和(62.35±3.67)(56.03±4.96)(21.37±2.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接受过培训经验学生在艾滋病防护控制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在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防护控制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和培训经验影响医学生艾滋病的歧视态度。结论 "跟进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普及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降低医学生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海高职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信念、行为现况,为在高职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教学班级为单位按年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3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750人,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及教育需求状况、毕业后从业意愿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医学生职业暴露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的问题是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流程,为32.5%;回答正确率最低的问题是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仅为2.72%。各年级暴露知识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级得分较高,一年级得分最低;不同专业间职业暴露知识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专业得分最高,检验和影像专业得分最低。在被调查的医学生中,仅有7.8%接触过艾滋病病人;21.0%没有接触过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教育;仅有8.4%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10.5%的高职医学生接受过,但印象不深;78.0%的高职医学生有需求进一步接受艾滋病职业暴露及专业防护有关知识的教育。仅有25.6%的高职医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结论]青海高职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明显的歧视倾向;不乐于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学生较多。  相似文献   

5.
潍坊市部分大学生性观念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3月,在潍坊市4所高等学校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 316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和无所谓态度的占41.3%,这一比例男女生分别为43.1%、34.7%,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分别为54.6%、24.3%,城市与农村学生分别为50.0%、24.2%(P〈0.01);承认有过性经历者419人,占18.1%,这一比例,男女生分别为18.2%、17.5%(P〉0.05),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分别为24.6%、9.8%(P〈0.01),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为22.7%、9.0%(P〈0.01);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6.3%。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9.4%,医学生(89.6%)较另外3所学校学生高(55.3%-60.6%),对HIV感染者态度的正确率也是医学生最高(P〈0.01)。[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开放,但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歧视、预防艾滋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678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得分在不同年级、生源地、专业大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处境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预防知识得分与其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处境理解与其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呈正相关(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处境的理解是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态度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歧视及其危害的认知和了解,以减少艾滋病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情况,为更好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编写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医专临床医学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全面性较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90%以下,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仅为77.5%,但对艾滋病的基本预防知识了解甚多超过了94%,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艾滋病病人抱以关心、同情,并愿意将来为宣传AIDS做出贡献。结论在医学生中必须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才能为他们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滕州市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1080名大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080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6.72%。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大专学生、中专学生分别为87.86%、81.35%(P〈0.01);医学生、非医学生分别为90.61%、82.13%(P〈0.01),女生、男生分别为87.61%、82.58%(P〈0.01);来自城镇、农村的学生分别为86.88%、83.00%(P〉0.05)。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0.00%以上,对部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0.00%以下。获取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报刊和电视。[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和专业医学生实习前医院感染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情况,探讨针对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的教育方法。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某大学医学院2008-2010级接触临床初期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医学生448名,剔除调查问卷资料缺失20%条目者,实际获得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为93.97%。在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方面:各专业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04,P<0.05),其中护理专业正确率(78.28%)最高,康复专业正确率(60.90%)最低;各年级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2008级正确率(75.51%)最高,2010级正确率(70.63%)最低。在态度方面:>90%的医学生认为预防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重要,各年级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9,P>0.05);各专业医学生对待医院感染的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86.70,P<0.05),护理专业得分最高,50%的学生得分>74分,医学检验专业得分最低,50%的学生得分>66分。在行为方面:54.46%的学生经常/一直表现出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行为,各年级和各专业学生行为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6.49、180.32,均P<0.05),2008级50%的学生得分>60分,2009级相对较差,50%的学生得分≤55分;护理专业平均得分最高,为(63.76±10.11)分,临床八年制平均得分最低,为(47.94±14.35)分。结论接触临床初期医学生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态度方面较好,但行为亟待养成;有必要进行早期多途径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强化医学生的医院感染意识,促进其职业防护行为,减少其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和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家长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态度和需求,为学生家长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健康教育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对象为北京市20所中学学生家长的整群抽样样本.结果家长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56.7%和95.3%之间,对于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正确回答率较低,普遍存在着将传播途径扩大化的问题.家长艾滋病常识、传播途径、态度得分,城区高于农村,高中学生家长高于初中学生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的家长从未和孩子讨论过有关艾滋病的话题.96.4%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加强毒品和艾滋病的教育.30.2%的家长认为应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对孩子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责任.结论家长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加强毒品和艾滋病的教育,应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对孩子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责任,但家长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付诸实际行动,以满足家庭健康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湖南省郴州市农村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预防医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对郴州市保和乡农村妇女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共调查326名农村妇女。调查后马上针对一些调查对象不了解的知识和不科学的态度给予告知和纠正。结果:被调查的农村妇女对3种传播途径(血液、性交、母婴传播)的认知程度较高,均超过75%。但对日常接触等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均低于40%。53.1%的人表示不愿意与感染者有任何的日常生活接触。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主要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郴州市农村妇女对艾滋病知识有较高的知晓率,但对感染者的歧视程度较为严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大学生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大众宣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晓情况和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调查全市城乡居民2 719人,其中学生1 142人,城镇居民647人,农村居民450人,农民工480人.结果 学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6%、82.30%、81.16%和77.04%,各类人群知晓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对待艾滋病感染者6个问题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各类人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十二五”行动计划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对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然存在,我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年9月对辽宁省1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353名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6.3%的学生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曾听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课或讲座.与没有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听过课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得分明显较高.婚前性交行为,听过课与没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的看来,相当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仍缺少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且未导致学生性交行为的增加.在中学和大学,应迅速普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何舒青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41-542,545
目的 评价对农村初中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先后对整群选取的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257名(教育组)和332名(等待教育组)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正向态度和技能得分分别由10.91,23.02和2.35上升到23.20,29.70和2.97,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得分增长值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更愿意与家人/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问题.结论 在农村初中生中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拒绝相关危险行为的技能,促进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刘新凤  杨明宇  屠爱霞  李健  石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39-1340,1344
[目的]了解甘肃省国扶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全省43个国扶县随机抽取中学生377名,采用匿名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33.4%,高中生高于初中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很低,能够正确区分传播选径与非传播途径的仅占15.7%;20%的中学生对中学生性行为持包容态度。[结论]应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强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当今医学生对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低年级医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某医学院整群抽取1250名低年级大学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99.68%的学生听说过艾滋病,94.6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低年级医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和学校教育。他们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8.88%、97.60%、81.65%,但只有34.08%的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对待艾滋病病人态度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矛盾和恐惧心理,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隔离的有331人,占26.57%。结论低年级医学生具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仍有欠缺,对传播途径存在着认识误区,提示在医学院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运用结构式问卷对3 302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8.8%,男生(79.3%)高于女生(77.4%)(P<0.01),高二年级学生(85.4%)高于初二年级学生(71.5%)(P<0.01),城区(79.9%)高于乡镇(74.0%)(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9.5%,78.3%和72.3%。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83.0%)、教师(62.4%)、招贴画和挂图(58.8%)。结论安徽省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应继续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的教育,并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