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企业退休职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超重、肥胖等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三门峡市30余家企业退休职工进行针对主要慢性病的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对象共7 475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4.29%、10.03%、33.19%、41.03%和16.48%;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几种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0.05);女性的血脂异常、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年龄不同,高血压的发生概率不同,肥胖、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是影响这一目标人群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三门峡市企业退休职工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水平高。当前应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加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居民脂肪肝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宜昌市夷陵区农村社区35~74岁常住居民9 871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实验室和腹部B超检查。结果共检出脂肪肝700人,总患病率为7.09%,标化患病率为7.2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88%,女性为6.5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36,P<0.05)。移民与非移民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7.49%和6.9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腰臀比、体力活动及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发生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超重、肥胖、腰臀比、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甘油三酯升高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宜昌市夷陵区农村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7.09%,与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该高校的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超重及肥胖患病率38.68%,高脂血症患病率37.98%,脂肪肝患病率17.54%,高血压患病率14.99%,糖尿病患病率4.31%,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人群在超重及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高于教师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17.54%,高血压患病率14.99%,糖尿病患病率4.31%,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人群在超重及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高于教师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17.54%,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职业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病情况,探讨脂肪肝与性别、年龄、血脂、血糖、肥胖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在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工矿企业在职人员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 418名体检者中,脂肪肝患病率为30.51%,高血脂患病率为9.63%,高血糖患病率为7.26%,超重和肥胖罹患率为27.12%。脂肪肝患病率,男性为33.12%,女性为21.91%(P<0.01);21~30岁为13.71%,31~40岁为35.12%,41~50岁为40.33%,≥51岁为35.81%(P<0.01);高血脂者为68.09%,血脂不高者为26.51%(P<0.01);高血糖者为70.04%,血糖不高者为27.44%(P<0.01);超重肥胖者为77.02%,体重指数正常者为22.88%(P<0.01)。[结论]济南市健康体检的企业在职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处于一般水平。脂肪肝患病率,高血脂者高于血脂不高者,高血糖者高于血糖不高者,超重肥胖者高于体重指数正常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庆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与其他常见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重庆地区11家体检机构具有完整体检资料的105 243例体检人群,计算脂肪肝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常见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按性别、年龄及是否患有脂肪肝分组来比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体检人群脂肪肝、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空腹糖调节受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7. 52%、27. 72%、2. 96%、20. 05%、44. 70%、6. 43%、5. 54%、19. 82%;男性的各种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其他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空腹糖调节受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重庆地区居民脂肪肝及其他常见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高,应重视健康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疾病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非体力劳动中老年人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广州市非体力劳动中老年人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并探讨中老年人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广州市区和郊区的企、事业单位的2913名中老年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总体患病率为11.77%,男性患病率为13.00%,女性患病率为9.7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6.81,P﹤0.05)。50~5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12.14%。男性40~49岁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χ2=13.16,P﹤0.05),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逐渐上升。脂肪肝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空腹血糖(FSG)高于非脂肪肝人群,超重和肥胖、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非脂肪肝人群。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高空腹血糖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肪肝是广州市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密切相关。提倡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与脂肪摄入有助于控制脂肪肝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该人群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3 929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体人群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分别为10.1%(397/3 929)和17.4%(682/3 929),其中男性DM和IFG的患病率分别为11.4%和22.5%,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8.7%和11.8%(P<0.05);超重和肥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舒张压、高收缩压的检出率分别是49.5%、13.6%、28.6%、14.9%、15.5%;随着年龄、体质指数、血脂、血压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收缩压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郑州大学教职工糖尿病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率逐渐增加,超重和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2004年6月对广东省佛山市律师协会的363名律师进行体检,同时现场问卷调查。所有人员均做B超检查及体重指数测定。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总患病率为28.88%,其中男性为35.04%,女性为5.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超重/肥胖男性人数高于女性,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脂肪肝发病率与BMI及年龄有着直接的相关性。脂肪肝发病率随BMI的增高而增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体检时做B超检查及体重指数的测定,有利于早期发现脂肪肝及肥胖/超重,通过健康指导及干预治疗可减少严重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机关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HUA患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市2014~201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4 735名机关干部和公务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UA患病率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总体HUA患病率为8.91﹪,其中男性为9.86%,女性为5.87%,男性HUA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HUA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或肥胖(P<0.01);女性HUA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P<0.05)。结论 HUA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联强度较为明显,需建立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检人群研究包头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的现状,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依据。方法来自包头市第四医院体检的企业、事业单位在职及退休职工和个人体检的人群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体检人群中NAFLD患病率占31.05%;(2)整体非酒精性脂肪肝50~70岁年龄段为高发,占47.06%,男性在18~49岁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年龄在≥70岁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临床检测指标体重指数、腰围、TG、TC、L-DLC、ALT、空腹血糖、血尿酸、舒张压及MS组分疾病均高于对照组(P﹤0.05﹚;(4)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1 189例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有513例,伴有率为43.15%;对照组1 698例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有198例,伴有率为11.66%,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包头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高,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2)合理饮食、减轻体重及维持正常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职业人群1617名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乔志  杜冰  苏小军  蔡培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14-2116
目的了解某石化企业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该企业肥胖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9年该企业职业人群体检资料,对1617名22~62岁的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结果该企业职业人群超重率为34.0%,肥胖率为6.6%。超重、肥胖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性现患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吸烟、饮酒习惯对肥胖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0.05),肥胖与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P〈0.01)。结论该企业职业人群有40%以上的人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体检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脂肪肝流行特征,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人员,随机选取经B超或CT诊断为脂肪肝患者208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取188名无脂肪肝者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4219名体检人员中,脂肪肝患病数为878例,患病率为20.81%,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患病率(χ2=248.2,P0.01);脂肪肝随年龄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示脂肪肝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IFG、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HDL-C血症、高ALT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腰臀比超标高于非脂肪肝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腰臀比超标、高血压、超重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ALT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粗粮(≥3次/w)、经常锻炼、天天饮酒为脂肪肝的保护因素。结论温州市体检人员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与脂肪肝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陈霞  杨屿卉 《现代保健》2014,(25):81-83
目的:对本院2013年2197名参检教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教师异常患病情况,以便更早地进行健康干预。方法:常规测定本院2013年2197名参检教师的身高、体重、血压、B超、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观察指标。结果:按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重和肥胖(40.52%)、血脂异常(38.07%)、脂肪肝(32.86%)、心电图改变(24.17%)、胆囊息肉(9.29%)、ALT异常(7.21%)。检出率较高的几种疾病,除胆囊息肉外,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病症检出率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增高,其中超重肥胖、血脂、脂肪肝等方面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教师们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患病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尽早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上海保税区企业人群体质指数、腰臀比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海保税区企业人群体质指数、腰臀比(WHR)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企业员工的体检资料中选取有人体成分、血脂及肝脏超声波检查项目者350名,根据体质指数分为超重肥胖组(177例)及正常组(173例),比较两组的体质指数、WHR、体脂比率(FAT%)及血脂状况、脂肪肝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结果 超重肥胖组的WHR、FAT%、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超重肥胖组中心性肥胖、脂肪肝和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88.70%,72.32%,49.7%33.89%,40.68%,与正常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通过人体成分测定可以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高危人群,对预测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脂肪性肝病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所辖地区部分公职人员的人体学指标和血脂、血糖及腹部B型超声波等进行检查,参数采用χ2检验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资料完整应检者8 580人中脂肪性肝病1 807例,患病率21.06%。其中体质指数(BMI)不足者3例(0.17%),正常者314例(17.38%)、超重者1 098例(60.76%)及肥胖者392例(21.69%);各年龄组别患病例数分别为:20~岁79例(4.37%)、30~岁375例(20.75%)、40~岁625例(34.59%)、50~岁415例(22.97%)、60岁313例(17.32%);本组病例中高甘油三酯症844例(46.71%)、高胆固醇症97例(5.37%)、混合性高脂血症432例(23.91%)、高血压318例(17.60%)、空腹血糖受损247例(13.67%)和糖尿病150例(8.30%)。脂肪性肝病6种危险因素χ2检验差异均有性统计学意义,与高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血糖4种危险因素均有正相关性。结论该地区公职人员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存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堰市成年体检人群胰腺脂肪沉积的流行现状及其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2011年1—12月,选取某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群2518名,分析其胰腺脂肪沉积的检出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大,胰腺脂肪沉积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趋势X^2值分别为71.04、168.88,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重或肥胖、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可明显增加胰腺脂肪沉积的发生率,在消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影响仍然较大,2项或者3项并存时有交互作用,超重或肥胖、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共存(OR=14.78)时,比单一因素时(超重或肥胖OR=3.52,脂肪肝OR=4.66,高甘油三酯血症OR=2.72)发生胰腺脂肪沉积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高胆固醇血症对胰腺脂肪沉积既无独立作用,也无交互作用。结论样本人群胰腺脂肪沉积检出率较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超重或肥胖和脂肪肝是胰腺脂肪沉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互之间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南京市部分社区居民,分析居民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18周岁以上居民812名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体质指数及腰围身高比,计算超重及肥胖率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共调查居民812名,超重率为39.4%,肥胖率为17.6%,中心肥胖率为62.9%,高血压患病率为36.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8.3%,糖尿病患病率为13.6%。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率、中心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超重肥胖组(或中心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异常及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显示南京市某区超重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为预防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7年,每年对厦门市海沧区台商投资区城区和农村各1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体检。[结果]肥胖罹患率,2004-2007年平均为5.62%,各年分别为5.27%、5.32%、5.61%、6.25%(P〉0.05)。平均肥胖率,小学男生为10.22%,小学女生为4.07%(P〈0.01);中学男生为6.49%,中学女生为2.82%(P〈0.01);城区学生为6.36%,农村学生为4.49%(P〈0.01)。超重罹患率,2004-2007年平均为5.75%,各年分别为5.23%、5.38%、6.34%、6.00%(P〈0.05)。平均超重率,小学男生为9.12%,小学女生为6.97%(P〈0.01);中学男生为5.02%,中学女生为3.98%(P〈0.01);城区学生为6.21%,农村学生为5.05%(P〈0.01)。[结论]台商投资区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不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襄阳市某汽车制造企业离退休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社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资料完整的50岁及以上离退休职工3685人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代谢综合征检出率23.39%,其中男性22.36%,女性24.32%,70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总检出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 组的超重/肥胖、高血压、高 TG 血症、低 HDL-C 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 M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离退休职工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且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女性尤为明显,应高度重视对该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针对 MS 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有效降低 MS 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