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肠外组单纯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肠内外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CU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结果:肠内外组总有效率高于肠外组,P<0.05;肠内外组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肠内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其营养指标、中晚期并发症及预后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减少中晚期的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5年7月-2007年7月对神经外科60例重型颅脑损伤(SHI)住院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薇  董爱琴 《护理研究》2007,21(15):1346-134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会出现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和糖耐量降低,呈现负氮平衡状态。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对维持胃肠道完整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分析如下。1肠内营养支持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31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6例患者中,除14例因严重并发症停止或暂时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便、经济、并发症少,不仅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液(安素),并做好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各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合理的营养设计和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康复出院61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佳薇  董爱琴 《护理研究》2007,21(5):1346-134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会出现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和糖耐量降低,呈现负氮平衡状态。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对维持胃肠道完整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不能自行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肠内营养亦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因而肠内营养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重点是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田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891-18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3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后反应,做好腹泻、应激性溃疡、高糖血症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发生腹泻185例,返流40例,误吸8例,高糖血症22例,胃潴留17例,应激性溃疡30例,脱管3例,堵管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识别高危患者、消除应激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症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军  徐锋  周炳华 《临床医学》2001,21(9):9-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观察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作对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病人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每例病人的胃液、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结果:86例病人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1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改善营养及促进病人康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常处于负氮平衡,导致病人营养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差.随着医学发展,肠内营养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住了8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对其进行了早期鼻饲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30例(实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期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行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2周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例数、预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其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给予鼻胃插管分次灌注或缓慢滴注流质营养液,观察其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能改善营养状况,维持电解质、氮、液体平衡,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营养途径,但必须加强管饲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