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论述都说明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对中医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在自然界中生存,既离不开时间、空间环境,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因此说中医养生既是整体的,又是立体多维的。  相似文献   

2.
“天人相应”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为专业化的中医术语,是古老的命题,是中医学重要的整体观念,是《内经》首先提出的这种观点。《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也。”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人”是指人类,“相应”是指自然界中,一切变化都可以影响人体并使之相适应。《灵枢岁露...  相似文献   

3.
二、人身合气于天《内经》十分重视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概念。“相参”即“相合”。《素问·咳论》、《灵枢·经水》、《灵枢·岁露》等篇都提到这一概念,而这一思想是贯穿《内经》全书的。通观《内经》的论述,人与天的统一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有共同的规律;人体生理与生态环境及自然界的变化过程有相应关系。杨上善在《太素》中也很重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但他对“人与天地相参”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内经》原意有不同。他说:“人之身也,与天地形象相参;身盛衰也,与日月相应也。”…  相似文献   

4.
试论《内经》之“人与天地相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认为,人产生于自然界中,与天地有着统一的本源和属性,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须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讲:“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肯定凡有生命的东西都与天气相通,都和天地一样以阴阳二气为生存的根本,以阴阳的相互作用为运动变化的根据。从这一点出发,《内经》建立了一套“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灵枢·经水论》)的理论。也就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这种统一,主要表现以在下两个方面:1人体的生理过程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和自然条件的变更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  相似文献   

5.
宇宙万物之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和自然界形成了息息相通的密切关系。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又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下面就从人的生理、病理、治疗及摄生几个方面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体气血的盛衰,是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如《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而脏腑也就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古人用“子午流注”来反映人体气血盛衰循环的变化规律。《灵枢·卫气行》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午是相对的两个时辰,子时正值阴退阳进,午时恰逢阴进阳退。流注是指人体气血从子到午,从午到子,先后盛衰不同地循环流行。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关系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古代医家视天地为一大宇宙,人体为一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灵枢·邪客篇》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当前要继  相似文献   

8.
子午流注服药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人生活在宇宙中,必然要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至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这种天人相应的理论,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显著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木目参电,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与自然界有密切联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的时间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养生防病、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疾病的治疗均与时间周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黄帝内经》一书中并没有提出“时间医学”之概念,但其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时间医学”的思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中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现就《黄帝内经》一书中的“时间医学”之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循时辨证是中医学辨证精华之一,本着《灵枢·岁露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观点,结合一日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亦随着昼夜节奏变化,临床对久治难愈的痼疾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症情,探其病因病机,治疗上每获满意疗效。兹举验案  相似文献   

12.
天人观是中医学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也就是中医的自然人体观.人类生息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与大自然浑然不可分离,自然界有昼夜朝夕四季节气之更替转换,生命活动亦有抑起扬落之应合.正如《灵枢·岁露》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张仲景继承发扬了《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之中.下面拟从这几个方而对仲景有关内容加以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以匡不逮.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中时间治疗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天人相应”理论,即:“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善言天者,必应于人”(《素问·气交变大论》)。也就是认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原理同人体生理发展的一般原理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天人相应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星明 《中医杂志》2003,44(2):157-157
“天人相应”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举痛论》指出“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这里的“天”概括了人体以外的整个自然界。从古至今,许多医家借鉴这个理论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  相似文献   

15.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说。《内经》论述养生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因时养生和调治于内两方面。本文仅就《内经》因时养生思想讨论如下。因时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内经》以四时五脏阴阳为理论核心,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又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强调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之气和五脏之气的协调,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通应于人体五脏  相似文献   

16.
“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历代医家都做过详尽的论述 ,而关于“大气”之说首见于《内经》,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有“地为人之下 ,太虚之中 ,大气举之”。“人与天地相应”,受其启发 ,明嘉靖万历年间孙一奎和明末江西南昌人喻昌分别提出关于“大气”和“胸中大气”之说 ,清末河北盐山张锡纯对此亦有精辟论述。孙氏著《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依据《灵枢·五味篇》“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及《灵枢·邪客篇》“故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焉”,提出宗气出于上焦 ,又叫做大气 ,是为诸气的宗主 ,…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 ,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内经》学术思想始终贯穿其间。今择其要者略述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整体观念 ,一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人体各脏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1 1 天人相应 《金匮》第…  相似文献   

18.
陈金德 《光明中医》2004,19(4):13-14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说:“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五恶对五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现本人对该篇所言的五脏所恶的论述有异议,认为是否以讹传讹,或者是文字错误?本人认为应表述为:“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燥,肝恶风,脾恶湿,肾恶寒,是谓五恶。”较为贴切妥当。现就本人对五脏所恶的论述,提出见解,拙见浅论如下。1 天之五气与人之五脏的关系《灵枢·邪客》云:“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人共通。天之五气与人之五脏相关,类属五行。人和自然界一个统一体,气机相互呼应,息息相通。人…  相似文献   

19.
仝光照  高旸 《光明中医》2009,24(7):1239-1240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中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与人是辨证统一的、密不可分.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这就是相应,有天之变,就有人之应,即是生理的适应性;故日:"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中医理论中,人体与天地相应,最有意义的就是与年周期、日周期相应.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中风、雨、雪、云、霜、露、虹、雷等大气的物理运动与人类的关系,祖国医学早有认识和记载。《内经》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人与天地相应”,“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的大气运动和变化会影响人体,人体对此也必然作出相应的反应。正如王充《论衡·变动篇》所说:“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天气、气候对任何人都能产生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理适应调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健康人的体温调节和水液代谢是恒定的,为了保持这一平衡,当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