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湖南省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透析转归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285例,湖南省人民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95例,株洲市一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衡阳市中心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30例,累计1622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6.91±15.41)岁,男女之比为1.45∶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6.43%;其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58%;梗阻性肾病占9.13%;糖尿病肾病占8.85%。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呈上升趋势。ESRD血液透析持续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581例,其中43.7%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13.0%患者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2%改为腹膜透析,1.4%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8%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3.6%;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占21.0%。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其次为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充分透析、充分补充营养物质、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生长激素等措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结果经过5次血液透析后,血液透析前轻度至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由38.4%降到15.3%,血液透析前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由7.2%降至2.6%。结论健康教育、充分透析、充分补充营养物质是改善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学光 《当代医学》2016,(11):30-31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血液透析,研究组患者采用杂合型血液透析,观察比较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的净化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贫血的状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蒋艳红 《吉林医学》2012,(35):7811-7812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法:采用非结构式会谈与20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沟通。结果: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问题,其中,中度营养不良占20%~40%,重度营养不良占17%。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因此要加强营养指导,使患者合理调配饮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190例糖尿病肾病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为25%,对照组为44.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93.75%,对照组为91.49%,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生存率79.17%,对照组为53.19%;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血液透析室内部8名护士自愿组成QCC小组,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原因主要为超滤过多过快及透析中进食;设定将透析前低血压发生率9.6%下降至3.9%为目标;采取宣传教育,制作防止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手册;落实责任制护理;修改称重流程;饮食指导;加强护患、医护沟通等措施。结果:2014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35例,血液透析共计420次,发生低血压15 次,发生率为3.6%,超过预期目标值3.9%。结论:QCC活动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汤维波  白燕秋  韩秋萍 《中外医疗》2011,30(13):169-169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开闸以来,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有效地延续了生命。但随着血液透析人群的逐年递增,一个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那就是伴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延长,营养不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经统计,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重度者占10%,中毒者占20%~30%,结果导致血液透析虽然延长了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终末期死亡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精神抑郁状况,使患者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3%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轻度33.3%,中度 21.7%,重度13.3%;在分组比较中,中年组抑郁发生率偏高,且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给予心理干预,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辜凯 《中外医疗》2010,29(23):79-7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按事先制定的表格,选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并调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结果血液透析的依从性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60例男性患者有48例(80.00%)依从性可,40例女性患者中依从性可的24例(60.00%),大学以上学历40例,32例(80.00%)配合治疗;大学以下学历60例,30例(50.00%)配合治疗。有工作患者80例,64例(80.00%)配合治疗;无固定工作患者20例,10例(50.00%)配合治疗;此外还发现与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透析次数等有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应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提供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作用,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56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各28例.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患者(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时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马晓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57-2358
目的探讨透析时长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透析时长[<1 a组(89例)和≥1 a组(97例)]和血液透析方式[血液透析组(90例)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96例)]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透析时长≥1 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3.30%(42/97),高于透析时长<1 a组的23.60%(2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6.67%(42/90),高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的19.79%(1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长和血液透析方式与其肺部感染密切相关,透析时间短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估。结果70%血液透析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缺乏了解或了解不足,52例(43.3%)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近一半的患者缺乏自我护理知识。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日臻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不断延长,但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来说,仍要忍受着各种并发症的折磨[1]。皮肤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症状之一,在血液透析期间和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发生率约为36.1%,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的发生率,约60.0%~90.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以便更好地提供身心护理。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84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27.37%处于轻微至轻度抑郁状态,15.48% 处于中度抑郁状态,44.05%处于重度抑郁状态。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该特别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巍华 《中外医疗》2010,29(20):99-9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6例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3例,医院感染率为41.15%,痰培养108次,培养阳性64例,阳性率59.2%,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与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透析龄长、重度贫血及年龄增长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常见,临床上注意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的抑郁状况,以便更好地提供身心护理.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27.38%处于轻微至轻度抑郁状态,15.48%处于中度抑郁状态,44.05%处于重度抑郁状态.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该特别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改用F60行血液透析,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生化检验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所有患者透析后自觉精神状况改善。②原有19例合并体腔积液患者不再需要胸穿治疗,体腔积液逐渐减少。③随机提取的20份透析前后肾功显示透后Cr下降79%,BUN下降8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优于低通量的血液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对1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恶性肿瘤5例,占透析患者2.52%,3例死亡。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输血传播病毒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TTV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对 10 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进行输血传播病毒 (TTV)抗体检测。结果 TTV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为 18.6%。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进行TTV检查 ,避免经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模式分为常规组(n=30)和血液透析组(n=30);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对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心排血量(4.45±1.27)L/min、左室射血分数(63.87±5.64)%与常规组的(3.48±1.24)L/min、(56.87±1.26)%相比明显较高(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6.82±3.22)分与常规组(22.65±5.69)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常规组76.67%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