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亮  赵忠武 《人民军医》2002,45(7):401-401
长期高血压可增加动脉血管的损害 ,将会导致心、肾、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1] 。 1996年 2月~ 2 0 0 1年 3月 ,我们对 2、3级老年人高血压病 2 6例使用尼群地平一次含服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2 6例 ,男 9例 ,女 17例 ;年龄6 0~ 85岁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攻击肝细胞对B一干扰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B一干扰素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参比质粒共同转染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oly(I:c)和血清中HBV攻击HepG2和L-O2两种肝细胞对细胞中B一干扰素转录活性的影响,并结合PCR技术检测HBV攻击肝细胞后B一干扰素的转录变化。结果血清中HBV攻击肝细胞能够引起细胞中β-干扰素的转录,但转录水平较低。此外,ItBV对肝细胞中β-千扰素的转录有促进作用。结论自然感染状态下,HBV能引起肝细胞中以β一千扰素表达为代表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雷周云金磊韩凤连关键词肝炎,丙型;干扰素α;治疗;预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干扰素(IFN)用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其它药物可获得比IFN-α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差异与治疗前宿主细胞3种干扰素作用相关分子ISG15、OAS2和IFNAR1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门诊就诊的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治疗后6个月HBVDNA载量(拷贝/ml)下降≥2log10,同时有血清ALT显著下降者列入病毒学应答组(n=16),其余列入无应答组(n=12).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PBMC中ISGl5、OAS2、IFNAR1的表达水平.根据公式k=-(1/log10E)判断待测基因与GAPDH的扩增效率是否一致,并计算相对表达量.结果 ISG15、OAS2、WNAR1与GAPDH的扩增效率分别为2.15、2.21、2.20、2.19;扩增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73、0.997、0.997,扩增效率较一致,可以用2-△Ct方法进行分析.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ISG15表达水平分别为0.007±0.006,0.090±0.080;0AS2分别为0.004±0.004,0.022±0.019;WNAR1分别为0.230±0.160,0.023±0.017.其中,应答组ISG15和OAS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组(P<0.001),IFNARl水平显著高于无应答组(P<0.001).结论 在PEGIFN治疗前对患者PBMC进行ISG15、OAS2和IFNAR1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有助于预测PEGIFN疗效.  相似文献   

5.
HLA-DRB1*07与广东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讨HLA DRB1 0 7与广东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收集HBV慢性携带者 10 0例、自动清除者 2 1例和非HBV暴露者 7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LA DRB1 0 7,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FN γ和IL 4。结果发现 ,慢性携带者HLA DRB1 0 7的阳性率为 30 % ,高于自动清除组 (4 76 % ,P <0 0 5 )和非暴露组 (8 5 % ,P <0 0 5 ) ;HBV慢性携带者中 ,HLA DRB1 0 7阳性者外周血IFN γ表达水平为 1132 0 4±75 36pg/ml,IL 4表达水平为 876 79± 4 7 5 3pg/ml,而HLA DRB1 0 7阴性者IFN γ表达水平为 14 32 10±198 13pg/ml,IL 4表达水平为 6 81 99± 6 1 5 9pg/ml,HLA DRB1 0 7阳性者外周血IL 4表达水平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而二者之间IFN 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HLA DRB1 0 7与广东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关联  相似文献   

6.
吴永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65-1766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干扰素治疗组56例,B组为干扰素联合中药组80例。a-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2个月,中药1剂/d,疗程12个月。观察患者肝功能.HBV-DNA及血清病毒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患者ALT复常率为55.0%,HBeAg阴转率为40.3%,HBV-DNA阴转率为30.2%,HBeAg抗/HBe转换率为14.0%;B组ALT复常率为90.0%,HBeAg阴转率为61.2%,HBV-DNA阴转率为76.2%,HBeAg抗/HBe转换率为26.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本身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而且针对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针对干扰素治疗间歇期的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俊枝  曹烨 《人民军医》2000,43(12):711-712
干扰素近年来被国内外普遍证实为抑制和清除乙、丙肝病毒较理想的药物 ,但其疗效仍不满意。 1 996年 2月~ 1 999年 3月 ,我们应用国产干扰素 (IFN α)联合阿昔洛韦 (AC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并设立对照组 ,以观察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变化情况。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依据 1 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 ,将CHB 58例随机分为 :治疗组 2 9例 ,男 2 5例 ,女4例 ,年龄 1 6~ 55岁 ,疗程 9个月~ 8年 ;对照组 2 9例 ,男 2 7例 ,女 2例 ,年龄 2 0~ 4 8岁 ,疗程 8个月~ 6年。所选病例皆为住院病人 ,治疗前H…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3月~1995年3月,我院试用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并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8例,初步观察疗效尚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A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6例。B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14~58岁,平均34岁。CPH13例,CAH21例。C组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15~57岁,平均38岁。CPH11例,CAH25例。上述病人皆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诊断标准。3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HBV标志均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分为3组,对比疗效。1.2.1 A组:乙肝导向干扰素(每支含国产基因工程α-干扰素100万U,与HBV单克隆抗体交联组成生物“导弹”,由本院研制),1支隔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13周,开始30d,1/d,共用药60支。阿昔洛韦0.4g,3/d,连服13周。1.2.2 B组:单用乙肝导向干扰素,方法、剂量、疗程同上法。1.2.3 C组:单用阿昔洛韦,方法、剂量、疗程同上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已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到目前为止 ,干扰素仍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药物 ,然而该药由于价格较贵尚不能普遍应用 ,为探讨价廉的有效药物 ,笔者使用博尔泰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6 3例 ,获得与干扰素相近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6 3  相似文献   

10.
刘卫国  鲁乃恩 《武警医学》1997,8(4):213-213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与硝酸甘油对急诊高血压快速降压作用比较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急诊科刘卫国,鲁乃恩,刘志远,冯才华(郑州450052)关键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硝酸甘油,急诊高血压急诊高血压需迅速有效地控制升高的血压。舌下含服给药是治疗急诊高血压的常用方...  相似文献   

11.
熊颖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79-980
目的:观察贺普丁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用贺普丁0.1 g,口服每天一次,最少二年,重组人干扰素a-2b500万U肌注,隔日一次,共六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方法及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及HBeAb转阳显著优于单用干扰素组.随访1年后,联合治疗组疗效持久,HBV-DNA和HBeAg持该阴性.结论:贺普丁联合干扰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案.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陈充抒  刘祖德 《武警医学》2006,17(4):287-288
目前有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但真正为大家所公认的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等)两类药物.近年来,于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我院2005年以来用不同剂型的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54例进行总结,并将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67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 (干扰素 5 0 0万U组 ) 3 4例和对照组 (干扰素 3 0 0万U组 ) 3 3例 ,两组均给予口服肌苷、维生素及静滴甘利欣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干扰素 5 0 0万U肌注 1次 /d ,2周后改为 3次 /周 ,总疗程 2 4周 ,对照组给予干扰素 3 0 0万U ,用法与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 88 2 % ,84.8%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抗 HBe血清转化率和HBV DNA近期阴转率分别为 5 8.88% ,2 7 3 %和 76.5 % ,45 5 % ,两者比较 (P <0 0 5 ) ;不良反应率两组相似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一定范围内 ,其近期疗效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解放军30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00万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106、5UL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的30.8%。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发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普遍面临的难题,全球大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有15%~25%的患者可发展为晚期肝病,如: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等。HBV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宿主免疫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是肝炎发作(hepatitis flares)和消退(remissions)反复交替的自然发展过程。国外文献常有hepatitis flares和acute exacerbation(急性  相似文献   

16.
许春香 《人民军医》2003,46(1):37-38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征 ,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往常用缩宫素及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 ,但疗效不理想。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从 1999年 1月起 ,我院对剖宫产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卡孕栓 1mg舌下含化预防产后出血 ,疗效满意。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有发生产后出血病理因素的产妇 80例 ,年龄 2 4~ 32岁 ;孕周37~ 4 1周。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和对照组 ,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无显著差异(表 1) ,具有可比性。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操作同常规方法。表 …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其中3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病愈后差^[1,2],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低HBV感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3].国外报道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内复发率超过50%。为了解干扰素-α对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我们观察了干扰素-α治疗效果并记录随访24个月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致病。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为干扰素,其疗效肯定。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CHB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观察.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d-2a”治疗CHB68例.总结出完整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进行干扰素 α- 2 b(IFNα- 2 b)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抗体 (抗 IFN)检测 ,并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2′- 5′A合成酶 (2 - 5 AS)活力及血清AL T水平的动态变化 ,以期了解抗 IFN的出现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3例 CHB患者 1 994~ 1 996年我院住院患者。病毒复制指标 (HBV DNA、DNA聚合酶活力和 HBe Ag)均阳性 ;AL T异常 (≥正常值的 2 .5倍 ) ;均经肝活检证实诊断。其中应用 IFN治疗 1 9例 (治疗组 ) ,男 1 5例 ,女 4例 ,年龄 2 3~ 48岁 ,平均 33.9岁 ;聚肌胞治疗 4例 (…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这一方法起源于欧美,虽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其临床疗效却越来越令人感到失望。究其原因,一是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疗效本来就是有限的,即使是合适的适应证,其疗效也只有30%左右。二是干扰素的滥用。下面就谨慎、合理地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