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少见。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输液过多或过快反应、空气栓塞、静脉输液药物反应、静脉炎等。其中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输液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程度,而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文收集了我科发生的2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建伟 《工企医刊》1996,9(2):61-61
发热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输液反应,常致患者高热甚至超高热,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患者机体的严重损害。近年来因输液发热反应处理不当而造成患者死亡病例报告亦日渐增多。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输液发热反应是每个临床医务人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能。笔者通过6年来临床工作中对所遇到的18例严重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均于输液过程中突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1日在我院急诊科输液患儿中,有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占输液人次2.1%,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成立了调查小组进行现场监测。1临床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在4~5个月20天4例、2岁1例。临床诊断: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肺炎2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30分钟~2小  相似文献   

4.
输液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也可称为输液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出现寒战 ,高热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1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1 2…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儿于2000年10月19日因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收住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患儿因发热、肺部呼吸音粗糙,反应差,经管医生考虑患儿合并肺部感染,于22日下午给患儿拍片以便确诊.  相似文献   

6.
周泉 《药物与人》2014,(4):201-202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1年内发生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出了正常范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RRT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病情反复迁延,可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院儿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8例中男40例,女28例;城镇儿童42例,农村26例;~2岁39例,~5岁19例,~12岁10例;早产儿32例,过期产儿3例;  相似文献   

7.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产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中含有杂质、输液管内附有硫化合物、死菌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这些热原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科2002-01~2004-06对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利巴韦林针剂静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依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诊断急性咽炎35例,急性扁桃体炎60例,急性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肺炎1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1~14岁;病程≤3d。均有发热、咳嗽、纳差、烦躁;体温>38·5℃者48例,37~38℃者66例,不发热6例,发病至就诊3d内占70%;24例曾用其他抗生素1~3d,疗效不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败血症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菌群分布不断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传统有效的抗生素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而败血症的预后与抗生素选择正确与否关系极为密切,各种病原菌并发症发发生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本院自2000-01~2004-08所有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研究其耐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6例败血症患者中,年龄:<1月10例,<1岁15例,1~14岁27例,14~60岁41例,>60岁13例,其中最小5d,最大80岁。诱因:外伤1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3例。症状:7例无发热,99例发热,其中稽…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儿科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凡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腋下温度36-37度,肛温36.5-37,5度)即为发热,发热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高热惊厥,甚至死亡。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年2011年3月至2010年9月共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出现的输液反应情况,对引起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讨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本年度儿科门诊49输液反应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进过对患者病例的深入研究,在49例输液不良反应患者中,均为输液后15-60Min,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寒颤、发热、四肢冰冷、心慌心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用药及具体表现,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发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脱敏、给氧、气管插管、物理降温等有效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了解与认识,掌握输液的适应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等等,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治疗中极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头皮静脉占很大的比例,适宜1周岁以内的幼儿,穿刺成功率高,故常被采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儿共301例,其中男160例,女151例,年龄3天-12个月,其中大于1个月110例,1-6个月120例,7-12月71例.头皮静脉按注射部位分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3个注射区.  相似文献   

13.
本资料为调查一起儿科7例患儿发热原因的事件,某医院儿科输液患儿均采取静脉留置针,用肝素盐水冲管保持留置针的通畅。将7例患儿血液、剩余液体、输液材料及肝素盐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其中肝素盐水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诊断为由肺炎克雷伯菌污染肝素盐水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现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4年3月2005年3月用更昔洛韦治疗40例EBV感染的病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04年3月~2005年3月在该院住院确诊为EBV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月~11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7月~12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项目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2014年1-12月收治的1 641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9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剩余1 449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持续输液时间、持续输液天数、输液期间开窗通风情况。结果本组研究中儿科输液室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占比56.3%。观察组年龄3岁、连续输液时间6h、连续输液天数7 d、较少开窗通气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持续输液天数多、较少开窗通风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83、1.449、1.201及1.021。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风险高,患儿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输液期间较少开窗通风均易引起医院感染发生,临床务必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张淑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78-3178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的一种急性常见传染病,而流行性腮腺炎脑炎、脑膜炎(简称腮脑)是流行性腮腺炎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0例腮脑患儿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0例腮脑患儿中男44例,女16例;3~5岁4例,6~9岁  相似文献   

17.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使用抗感染药物非常广泛,合理有效地使用抗感染药物,不仅关系到患儿的身体健康,也反映出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文章总结分析了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现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儿科住院病例共143例。其中男79例,女64例;感染疾病134例,非感染疾病9例;平均年龄4.6岁,实际年龄1天~14岁。抗感染药物使用,见表1。本组病例共使用抗感染药物25种,其中青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13例;头孢菌素类9例;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28例;青霉素类或红霉素+其他抗感染药24例;头孢菌素+其他抗感染药19例;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120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900-1901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1],遵照医嘱精心护理对于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康复相当重要。笔者就本院儿科1988—2006年经治的小儿腹泻120例进行回顾性小结,旨在总结交流经验,提高护理质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1岁54例,<2岁81例,2~10岁39例;发病季节1~3月份41例,4~6月份15例,7~9月份52例,10~12月份12例。1.2临床症状与体征食欲不振86例,有溢乳53例,呕吐87例,吐出咖啡样液体19例,大便每日10余次者76例,每日大便10至数10次者44例;发热16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并发多器官损害,但以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占首位[1]。2003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1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31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3岁8例、~6岁45例、~13岁7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诊断标准[2]。1·2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范围:以耳垂为中心的弥散性腮腺肿大107例,单侧30例、双侧77例;颌下腺肿16例。症状:腮腺管红肿32例、张口困难69例、呕吐84例、头痛56例、头昏45例、惊厥3例;无意识障碍病例。体征: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输液能使药物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新药临床使用的增多,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轻微的输液反应一般对病人不产生影响,严重的输液反应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可能造成急性脑水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或终生残疾,是儿科常见的医源性急诊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