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85-2986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脑脊液、CT、MRI在临床诊断和表现的价值。方法:对12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脑脊液、CT、MRI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脑脊液异常45例,CT异常24例,MRI异常32例,脑电图(EEG)异常127例,异常率最高且程度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持续时间较长。结论: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脊液和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18例,分别做脑电图、脑脊液、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种检测方法中脑电图检查阳性率最高,占98.3%;脑脊液检查阳性率占57.6%,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阳性率最低,占27.1%,三者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6.55,P<0.01)。结论脑电图检查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较高,优于脑脊液和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结合脑脊液、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及临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8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病早期脑电图检查、脑脊液细胞学分析以及检测血清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脑电图异常率98.8%;脑脊液细胞学分析异常者78.2%;血清柯萨基B组病毒IgM抗体阳性39.3%,EB病毒IgM抗体阳性38.1%。[结论]本组病毒性脑炎主要由柯萨基B组病毒及EB病毒引起,脑电图及脑脊液细胞学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在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对脑损害的意义.方法 选择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毒性脑炎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为(0 ~ 584)×106/L,对照组为(0~200)×106/L.两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10±31.22) mmol/L比(123.80±6.32) mmol/L](P=0.006).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混合细胞学反应6例,占14.3%( 6/42).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为25.04 ~ 47.97 (28.37±6.09) ng/L,对照组为25.04~29.64( 26.03±0.90)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P=0.018).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VEGF水平为88.84~143.77(96.24±13.38) ng/L,对照组为89.15 ~96.18(90.67±1.71)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VEGF水平增高均可以支持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特点,并与其脑脊液、头颅CT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病毒性脑炎早期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头颅CT,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严重者EEG呈中重度异常,病情轻者EEG呈轻中度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差,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法: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出现继发性癫痫分别从脑电图(EEG)、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继发性癫痫的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描记中,均表现出弥漫性低幅或高幅慢波或慢活动的异常脑电图,其中约91.0%出现局灶性慢波灶或慢波减弱区或典型的癫痫样放电;头颅MRI及CT检出继发性癫痫病灶的阳性率分别为90.9%及58.1%。结论:常规脑电图检查可以作为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判断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继发性癫痫,头颅检查继发性癫痫MIR检查的价值明显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1例脑炎患儿,其中病毒性脑炎组30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18例,重症组12例,对照组为细菌性脑膜炎21例。所有受试者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2 ml,3天内采集脑脊液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sVCAM-1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sVCAM-1含量随病情而变化。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血清、脑脊液S100B蛋白与sVCAM-1含量呈正相关。病毒性脑炎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脑脊液S100B蛋白与sVCAM-1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血清和脑脊液水平有相关性,检测S100B与sVCAM-1的水平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和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8.
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方法总结分析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150例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结果男90例,女60例,>5岁106例,8、9、10月份发病57例。有发热144例,呕吐109例,头痛91例,惊厥54例,巴氏征(+)和/或脑膜刺激征(+)131例。94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数和/或蛋白质升高45例。138例脑电图中,异常136例。21例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异常13例。治愈141例,好转9例,无死亡。结论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良好,脑电图在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脑电图检查、动态脑电图检查,最终均行脑脊液诊断并以此为标准。结果:98例疑似脑炎患者经脑脊液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有89例(90.82%),经常规脑电图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有80例(81.63%),经动态脑电图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有88例(89.80%),两者病毒性脑炎检出率相比无差异(χ2=3.667,P>0.05);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灵敏度、准确度使用χ2检验对比有差异(P<0.05),特异度使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比无差异(P>0.05);对比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测脑炎为轻、重度无差异(P>0.05),检测脑炎为中度有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可作为临床诊断脑炎的辅助检测手段,相较于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的诊断效能更高,且对诊断中度脑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小慈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14-111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和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ABC-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受损程度,可作为脑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对监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变化和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及脑脊液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脑脊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阳性率高,脑电图情况与描记的时间早晚有关;脑脊液变化与病情轻重不呈平行关系。结论 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脑脊液改变不一样;脑电图持续异常提示预后差,多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和分析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查对小儿颅内感染中鉴定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 分析201 3年1-6月进入该院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48例,以及对照组患儿50例,检测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浓度.结果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浓度在病毒性脑炎组(24.5±3.7)U/L,对照组病例(2.2±3.56)U/L,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果(54.6±3.4)U/L与其他两组检测结果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能够作为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更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临床上小儿颅内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指标,有助于提高小儿颅内疾病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儿科2014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7例,对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阳性体征较少。本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异常33例(43.3%),脑脊液异常56例(83.6%),脑电图异常36例(53.7%),头颅影像学异常9例(13.4%)。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具有某些特征性,脑电图、脑脊液、头颅影像学辅助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临床诊断线索。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20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176例有发热,119例伴呕吐,106例精神症状及抽搐,95例有头痛,61例有四肢抽动,51例嗜睡,41例头晕不适,腹痛19例,10例并发昏迷,7例表现为走路不稳,2例偏瘫,死亡1例。54例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检查大部分无异常改变,脑脊液没有改变的所占比例并不低,脑电图改变非常明显。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可轻重不一,确诊主要通过脑脊液检查,还有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对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资料。方法:报道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并对该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医师通过对患者脑脊液、电生理学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识障碍、发热、精神行为异常、呼吸肌麻痹、肢体瘫痪、脑脊液细胞数升高为特征。应警惕出现严重进展性呼吸衰竭,建议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将我院近10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抽搐、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及血清学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必须重视早期的非特异性症状体征,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最常见的3个症状是抽搐(70%)、恶心呕吐(43%)、精神行为异常(39%),常见的3个体征是发热(78%)、肌张力增高(61%)、巴宾斯基征阳性(48%),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异常频率较高的是脑电图(90%)、CT(55%)、磁共振成像(50%)。结论我们的资料显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具有某些特征,脑电图、CT等辅助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会强 《药物与人》2014,(2S):54-5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50岁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详细分析其临床表现,对脑电图、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14例,意识障碍17例,抽搐15例,头痛13例,精神症状18例,辅助检查:脑电图阳性率为85%,头颅MRI阳性率为36.84%,腰穿脑脊液阳性率为52.94%。结论:中老年人病毒性脑炎首发症状多以精神症状、抽搐及意识障碍居多,EEG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6例,均予以常规脑电图检查及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异常率,以及不同预后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结果 24 h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为78.95%,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的55.26%(P<0.05)。残疾/死亡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100.00%,显著高于痊愈患儿的73.33%(P<0.05)。结论 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中,可为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10例(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32例(病毒性脑炎组)患儿CSF中的LDH、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LDH、CRP水平[(58.5±4.6)u/L、(7.23±4.26)mg/L]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21.1±3.5)U/L、(0.56±0.1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小儿CSF中的LDH、CRP水平,有助于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