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身体不同部位行CT静脉血管造影的病人12例,门静脉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造影剂.静脉血管造影由下肢静脉注入造影剂,行三维重建及多种重建方法处理,分析血管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结果:图像优质率达97.7%.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病灶显示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的高峰期进行连续性数据采集。尔后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靶血管。多层CT(MSCT)动脉血管造影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而静脉CT造影技术也已经逐渐走向临床。静脉CT造影技术可分为两种:一是间接下肢静脉造影。一是直接下肢静脉造影。间接下肢静脉造影。根据循环时间进行扫描。当静脉显影时造影剂已经被稀释.致使下肢静脉显影浅淡,不利于诊断。直接下肢静脉造影。不经过心脏循环。避免动脉伪影的干扰。经下肢静脉直接注入造影剂。显影效果良好。现将我院因下肢静脉血栓而行直接下肢静脉CT造影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22,他引:2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10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动脉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静脉血管造影由下肢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结果 101例中男68例,女33例,平均年龄45.6岁,头部CTA35例,发现动静脉畸形5例,动脉脉瘘1例,烟雾病1例,动脉瘤2例。颈部血管CTA5例,发现颈部血管迂曲者1例,椎动脉变异者1例,鼻咽瘤侵犯血管1例。胸部CTA12例,发现肺动脉栓塞1例,主动脉变异1例,永存动脉干1例。腹部CTA29例,发现肠繁膜上动脉栓塞1例,骨动脉栓塞1例。下腔静脉造影5例,发现下腔静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少量渗漏3例,腹腔巨大畸胎瘤推压肠纺膜血管1例。下肢静脉造CTA15例,均见下肢静脉血栓患侧显影浅谈,可见迂曲扩张的侧支循环血管影,健侧显影良好。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病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16层螺旋CTA及CTV表现。结果动脉期CTA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部分早期引流静脉;静脉期CTV显示了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扩张的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双期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脑动脉CTA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颅内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能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结论:认真的检查前准备、精细的扫描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应用,可提高16层螺旋CT脑动咏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CT评价胰周小血管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显示胰周小血管情况.方法 对80例健康查体者行64层CT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血管造影检查,使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胰周小血管.结果 MIP对胰周小动脉中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显示率分别达到100%、100%、97.5%、95%:胰周小静脉中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胰十二指肠下前静脉、胰十二指肠下后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8%、100%、90%、95%.结论 64层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精确显示胰周小血管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A脑血管主干其主要分支显示率 10 0 % ,大脑中动脉 5级分支显示率 94.44 %(17/18) ,清晰显示了 4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了 2例AVM畸形血管团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高 ,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与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的差异,评价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33例咯血患者先后行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及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图像符合程度。结果 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检出129例患者存在血管异常,其中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出117例,检出率为90.7%(117/129)。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检出117例异常,同时检出4例未见支气管动脉异常,符合率为91.0%(121/133);术前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的异常血管的起源情况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的血管起源情况基本相同,符合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符合率高,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能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源以提供给血管介入医生做术前评估及准备,可作为咯血患者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亲属活体供肾者术前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亲属活体者在取肾前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24例显示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支肾动脉,2例显示右肾单极动脉,1例显示左肾单极动脉,1例显示双肾单极动脉;22例显示双肾均为单支静脉引流,2例显示右肾2支引流静脉,2例显示左肾2支引流静脉,1例显示右肾3支引流静脉,1例显示双侧2支引流静脉。结论术前血管评价与手术所见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作为活体供肾移植术前了解供体肾血管解剖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portal vein disorders was evaluated. Forty-on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the 16-slices spiral-CT. The celiac trunk,portal vein and their branch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volume rendering (VR), 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 (MPVR)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VR, MPVR and MIP could display celiac trunk, portal vein, inferior vena cava and their branches and extent of portal vein-vena cava shunt,portal vein emboli and the fistula of 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 The results from 16-slices CT were better than DSA and identical with pathologic ones. The vessel three-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technioue of 16-slices soiral CT is valuable for evaluating the oortal systemic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无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0例行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注射对比剂剂量80 ml;低剂量组注射对比剂40 ml后随即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速率都相同。两组患者CT扫描参数相同,均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70 mgl/ml,注射速率为4 ml/s。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两组不同剂量对比剂成像的肺动脉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评价。影像质量按5级评价,并测量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结果两组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显示均良好,两组间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CTPA图像质量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5级图像8例,4级图像11例,3级图像6例,低剂量组5级图像7例,4级图像13例,3级图像5例,两组均未见1级、2级图像。两组间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采用40 ml的低剂量对比剂可使怀疑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能够达到诊断要求,并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ultislicespiralCTcoronaryangiography,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SCA)对照,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狭窄的准确性。结果:46例MSCTCA图像与相应SCA比较,M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2%、95.68%、92.39%、86.05%和94.3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hilips64排螺旋CT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的36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6例扫描所得图像均获成功,正常4例,颈动脉病变21例,椎动脉病变11例。同时评价该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细节的优越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准确、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脑缺血病变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0例肝脏病变及疑似肝脏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序列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多曲面重建法重建肝动脉,观察肝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结果:650例患者中,563例(86.7%)患者肝血管起源正常,87例(13.3%)患者肝血管起源存在变异。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能较好显示,对肝脏病变的外科手术、肝移植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的方法及在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50例病人进行了3D DCE-MRA检查,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Gd-DTPA。采用K空间(k-space)中心优先采集技术,3D Flash序列扫描,通过MIP重建图像和减影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结果:①对50例疑怀疑有下肢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患者行3D DCE-MRA,分析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优良率达74.66%,显示率达100%;②3D DCE-MRA诊断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5%和99.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和99.8%;③与DSA比较,在〈50%的狭窄中,3D DCE-MRA对狭窄程度过高估计,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腿动脉的完全闭塞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本组研究的3D DCE-MRA与DSA对3段血管狭窄符合率比较,显示下肢动脉第1段两者符合率最好,达到100%,第3段血管显示质量最差,与DSA的符合率为89.29%,明显不如DSA。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然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仍然是一种高效快速的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肠缺血患者及胰腺癌患者共25例行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扫描所得图像均获成功,肠系膜动脉狭窄14例,肠系膜静脉缺血6例,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准确、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根据CT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对肠缺血疾病可以作出确定及病因诊断;对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伟  杨立民  汪长胜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14-1615,163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西门予16排螺旋CT对4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NNCT+CTP+CTA检查,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该“一站式”检查。经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评估。结果灌注异常区的CBF(t=2.45)、CBV(t=3.07)、MTT(t=2.89)三组参数值与对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12处:中度狭窄4处,重度狭窄及闭塞8处;颅内动脉狭窄25处:中度8处,重度狭窄及闭塞17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6例。灌注异常区的灌注参数仅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低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值=0.523〉0.5,P=0.012。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结论“一站式”CT检查能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有效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是否存在狭窄和闭塞、确定病变部位和测量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对其中两例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21例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发现冠状动脉管壁钙化59例,软斑块形成27例,其中64例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