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亲属活体肾移植后受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首次肾移植受者16例,应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诱导,免疫抑制维持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流式多点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重要亚群的比例及其相关重要分子的表达.结果 T淋巴细胞在术后3d明显降低,此后逐渐回升至术前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及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开始回升,至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B淋巴细胞比例术后1个月内升高至术前的1.8~2.1倍,术后3个月恢复;CD19+ CD5+B淋巴细胞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降至术前的45%;记忆性B淋巴细胞逐渐升高至术前的1.3倍;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的表达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91.7%~97.9%);前生发中心、生发中心细胞比例持续下降.NK细胞比例逐渐下降至术前的44%,但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NKG2A)与活化性受体(NKG2D)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效应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术后早期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其活化可能不受抑制;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杀伤功能可能减弱.外周免疫细胞亚群的系统动态监测有助于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免疫风险.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rcinoma,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量血细胞计数法(FlowCytometry,FCM)检测方法,动态观察120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HLA鄄DR含量变化。结果肝切除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B级、OGTTL型和术前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CD4+/CD8+比值则较高(P<0郾05)。全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CD3-CD16+CD56+)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2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含量明显低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01);而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郾01)。结论PLC合并肝硬变肝储备功能不足、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切除术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胸腺肽α1对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麻醉前用胸腺肽α1,对照组未使用。分别于麻醉前、手术1 h、术毕和术后5 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CD56 )数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1 h CD3 、CD4 、CD4 /CD8 、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术毕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有所回升,但研究组回升的幅度较对照组大,术后5 d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均回到麻醉前水平。结论胸腺肽α1减小了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下降的程度,能明显减轻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早期乳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癌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其改良根治术和术后早期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 3 0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术前 ) ,3 0名Ⅰ~Ⅱ期乳癌患者 (术前、术后 5d、术后10d)抗凝全血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 3 ,CD4 ,CD 8 ,CD 4 CD45 ,CD4 CD2 9 ,CD 8 CD2 8 和CD 8 CD2 8- 细胞的百分比 ,CD4 /CD8 比率、NK细胞的百分比。术后5d开始给予化疗 ,持续 5d。结果  (1)乳癌患者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 4 CD45 ,CD 8 CD2 8 ,NK和CD 4 /CD 8 比率均在正常范围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D 8 CD 2 8- 细胞百分比乳癌组高于良性肿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术后 5d ,CD4 ,CD 4 /CD8 ,CD4 CD45 和CD8 CD2 8 略高于术前 ,NK ,CD3 ,CD8 ,CD4 CD 2 9 和CD 8 CD2 8- 略低于术前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3 )化疗前后 ,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术前与化疗前、化疗后各组相比 ,仅CD 8 CD 2 8-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早期乳癌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不严重 ,但可能存在轻度免疫抑制。施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早期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罔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 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 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 h、术后24、48、120 h五个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3+CD6+CD56+).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在手术2 h、术后24、48 h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0 h CD3+CD16+CD56+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CD3+、CD4+、CD4+/CD8+在术后24 h下降幅度较小(P<0.05),而NK细胞则在手术2 h和术后24 h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改良根治术和术后早期化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集30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名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抗凝全血,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乳腺癌患者术后5天开始给予化疗,持续5天。结果 ①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 CD3~ 、CD4~ 、CD8~ 、CD4~ CD45~ 、CD8~ CD28~ 、NK和 CD4~ /CD8~ 比率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D8~ CD28~-细胞百分比乳腺癌组高于良性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5天,CD4~ 、CD4~ /CD8~ 、CD4~ CD45~ 、CD8~ CD28~ 高于术前,NK、CD3~ 、CD8~ 、CD4~ CD29~ 、CD8~ CD28~-略低于术前。③化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与化疗前、化疗后各组相比,CD8~ CD28~-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不严重,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早期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结肠癌术后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结肠癌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于前1.5h一次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5mg/kg^-1.对照组不使用地塞米松。对两组术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A、IgM、IgG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d.7d,实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M、IgG较术后1d升高(P〈0.05);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M、IgG较术后1d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实验组IgA较术后1d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说明对结肠癌患者术前一次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能降低术后机体免疫抑制,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自体肿瘤抗原在体外制备DCs疫苗,将5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疫苗治疗组常规化疗2周后进行DCs疫苗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观察DCs疫苗治疗的初步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疫苗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在DCs注射2周后开始上升,4周后上升至最高值犤CD3 (71.2±9.8)%,CD4 /CD8 (1.76±0.24)%,NK细胞(13.5±2.6)%犦,第8周下降;与同期对照组犤CD3 (58.8±9.2)%,CD4 /CD8 (1.26±0.29)%,NK细胞(10.8±2.3)%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疫苗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DCs疫苗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无脂TPN、常规TPN和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前后患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 和CD8 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外周血中IL-2、IL-4以及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脂TPN、常规TPN支持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 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IL-2、IL-4以及IFN-r水平无明显变化;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后患者外周血的CD4 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CD8 T细胞亚群明显减少,CD4 /CD8 比值也较术前明显升高,外周血中IL-2、IL-4以及IFN-r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常规TPN不能纠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 的Th1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外周血IL-2和IFN-r生成增加,提示TPN添加Arg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早孕妇女蜕膜免疫细胞高纯度的分离方法,流式细胞术多色荧光直接标记分析早孕蜕膜及外周血主要免疫细胞的构成比。方法经胶原酶消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短期培养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蜕膜免疫细胞,采用三色、双色及单色荧光直接标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早孕妇女和对照组中蜕膜、外周血CD3-CD56+CD16-和CD3-CD56+CD16+NK细胞、NKT和γδT细胞、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阳性率。结果与外周血相比,蜕膜免疫细胞以CD3-CD56+CD16-数量最多,约占免疫细胞总数的(67.02±18.33)%,T细胞占(11.05±7.22)%,单核细胞占(5.28±0.29)%,NKT细胞占(2.35±1.62)%;早孕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较正常生育期妇女明显下降(P<0.05),而早孕妇女外周血中NK细胞、NKT细胞、单核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早孕妇女蜕膜中具有与外周血不同的免疫细胞组成,应用多色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术能够简单、直接地鉴定各免疫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探讨肝切除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86例HCC患者肝切除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HLA-DR含量变化。结果HC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CD3 淋巴细胞、CD3 CD4 淋巴细胞和NK细胞(CD3-CD16 CD56 )的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8 含量明显低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21天的(P<0.01)。结论肝切除术可导致HC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2.
腹腔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腹腔化疗对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60岁以上行根治性手术的52例结直肠癌病人进行腹腔化疗前后细胞免疫检测,并将之与我院同期健康老年对照组和行静脉化疗病例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化疗前1d和化疗后1周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群;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后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其中静脉化疗病人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化疗组病人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病人的免疫特点,采用细胞免疫抑制较轻的腹腔化疗方式进行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肺癌冷冻手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冷冻手术和根治切除的肺癌病人术前和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IL-2R、NK细胞活性、TNF含量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含量。结果显示:冷冻和根治切除术都有恢复免疫功能的作用。冷冻组肺癌多属晚期,术前各项指标较根治组低,但冷冻后各项免疫指标明显提高(P<0.01),与根治切除术比较,冷冻治疗的免疫恢复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5~75岁,ASAⅡ或Ⅲ级,术前未接受放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D组全麻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以0.25μg·kg~(-1)·h~(-1)维持,C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行T8~9或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及BIS监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min和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水平。结果与麻醉诱导前30min比较,术后24hC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仅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D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与单纯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右美托咪定减轻了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和未发生癌转移时的免疫功能。方法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病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与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中免疫细胞CD3^+T、CD4^+T、CD8^+T、CD16^+NK、CD^19^+B的比例,并相互比较。结果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时,SLN与NSLN的免疫细胞CD3^+T、CD4^+T、CD8^+T、CD16^+NK、CD^19^+B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当SLN与NSLN发生癌转移后,它们的免疫细胞的比例也无差异。但SLN发生癌转移与未发生癌转移时相比,其CD4^+T、CD8^+T、CD16^+NK的比例发生显著改变(P〈0.05),CD3^+T、CD19^+B的比例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腋窝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时,它仍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当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后,它的免疫微环境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呈现一种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6.
腹腔化疗对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化疗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行根治性手术的4 8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腹腔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并将之与同期健康对照组和行静脉化疗病例进行比较。所有患者于化疗前 1d和化疗后 7d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 ,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后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大肠癌患者化疗后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 ,其中静脉化疗患者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 ,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腹腔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特点 ,采用对细胞免疫抑制较轻的腹腔化疗方式进行化疗 ,有利于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方法对子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子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颈癌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36例。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3、5、7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hCD3 、CD4 、CD4 /CD8 、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各指标下降显著(P<0·05,P<0·01)。组间比较,麻醉后2h至术后3d虽然两组患者的CD3 、CD4 、CD4 /CD8 、NK细胞的数量都较麻醉前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显著大于B组。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颈癌手术,对于保护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SAP-MODS模型,分别予地塞米松、乌司他丁、善宁、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及中药莱菔承气汤治疗。观察各组一般情况及死亡率,术后24h血清淀粉酶、TNF-α、IL-6、IL-10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流式细胞仪对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凋亡情况进行三色荧光分析,并取胰腺、肺、肾、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但同时也使SAP大鼠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进一步增加,加剧免疫功能障碍。善宁及PDTC可降低TNF-α和IL-6水平,对T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乌司他丁和莱菔承气汤则可同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减少CD4+T细胞异常凋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减轻脏器损伤;只有莱菔承气汤可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和莱菔承气汤有助于调节促炎/抗炎反应机制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地塞米松可加剧SAP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结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不同营养支持途径护理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12 月—2020年12 月于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00 例行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的不同营养支持途径进行分组,每组50 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患者为EN 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患者为TPN 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前血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较术后1 d 显著升高(P < 0.05),EN 组明显高于TPN 组(P < 0.05);EN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TPN 组(P < 0.05);EN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TPN 组为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1 d(P < 0.05),EN 组明显高于TPN 组(P <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及CD4+/CD8+ 值均较术后1 d 显著升高(P < 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有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作为结肠癌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营养补充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the transfusion of blood received 1500 rad exposure upon the immune response in 14 patients underwent various type of cardiac surgery. 13 patients received known amounts banked blood and irradiated fresh blood, while one patient received a lot of amounts of banked and irradiated and non-irradiated fresh blood.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numbers of lymphocytes as well as lymphocyte subsets such as pan-T cells, B cells, helper/inducer T cells (TH/I), cytotoxic/suppressor T cells (Tc/s), active T cells,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and NK cell activity during two weeks after surgeries. In all 14 patients, pan-T lymphocytes decreased markedly in a few days after surgeries, but increased to higher levels on the eight postoperative day than the levels preoperatively. TH/I and TC/S lymphocytes changed on the similar pattern as pan-T lymphocytes. Active T and B cell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two weeks. The number and activity of NK cells gave the lowest levels on the second postoperative day and did not recover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s in two weeks. One patient received non-irradiated fresh blood showed the similar immune response as other 13 patients, while he gave the lower levels than others did. This patient died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like syndrome on the 36th postoperative day. It may be thought that the transfusion of irradiated blood would prevent the host from GVHD and gave the better effects on the immune response than that of non-irradiated blood following open-heart surg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