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肘身后位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加压固定治疗肱骨内上髁移位骨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邱红明张俊忠肱骨内上髁移位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为首先治疗方法。临床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能使骨折块维持良好的解剖对位,骨折往往在变位下骨性或纤维性连接,可后...  相似文献   

2.
尺桡骨双骨折是常见的前臂损伤之一 ,骨折后常出现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 ,故整复较难。西医多主张手术切开整复并内固定 ,中医则以闭合手法整复 ,外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主要是恢复前臂旋转功能 ,其复位要求较高 ,要求解剖或近解剖对位 ,若对位不良 ,有成角和旋转畸形 ,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 ,我们采用回旋捺正手法配合三期辨证分治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4 9例 ,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4 9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者 12岁 ,最大者 6 2岁 ,平均 39岁 ;发病部位左侧 19例 ,右侧 30…  相似文献   

3.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以5~12岁儿童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爪形手畸形或后遗肘内翻畸形,运用小夹板固定骨折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大特色,小儿骨折后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减少手术损伤,节约费用。但骨折整复固定后能否维持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除与医者的整复手  相似文献   

4.
三踝骨折又称Cotton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移位明显,尤其是分离移位者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直视下容易达到解剖复位的优点,内固定牢固又为早期开始关节功能活动而不用外固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功能恢复较快也较满意。牢靠的内固定不再需要石膏外固定,术后三周扶拐下地,八周后负重。2002年4月~2007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治疗青少年尺桡骨双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传统三步手法整复、小夹板加旋中板固定,观察并调整固定松紧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月,结果优25例,良8例,优良率达到84.6%。结论:手法整复治疗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优良的特点,临床疗效肯定。儿童尺桡双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6%~11.2%。多数骨折后只是成角或青枝,对于尺桡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常可发生旋转,成角和背向重叠移位,背向重叠移位在临床上尤为多见,临床上常试行手法复位。若治疗不当,则可出现成角,重叠,畸形或不愈合,导致前臂功能受限,甚至严重残疾。自2006年-2009年,笔者采用中医整骨手法整复尺桡骨骨折背向重叠移位骨折39例,均获得解剖对位和近解剖对位,完全恢复了前臂的正常功能,达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外伤病人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56~76岁,平均(66±10)岁.该组病例中伴有单纯基础疾病者16例,伴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16例.治疗前根据患者伴有的相关基础疾病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心电图等检查,请内科医生、麻醉师进行综合评估,在无治疗禁忌后开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整复治疗;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一助手经伤侧腋窝用布带与另一助手握患肘及腕沿肱骨纵轴做顺势对抗牵引.外展型者可将患肘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渐将上臂外展45度位;内收型者可将患肘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渐将上臂外展70度位.两助手进行拔伸牵引以矫正短缩旋转移位,手法整复者用手在折端用推拉、提按手法的同时,远端助手内收或外展,先矫正内外移位.向前成角者采用郑氏前屈过顶法将患肢上臂前屈上举过肩或过顶以矫正向前成角.向后成角者:手法整复者双手紧扣骨折端向前推挤的同时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后伸上臂纠正向后成角.复位后患肢在牵引下手法整复者双手握持断端,另助手将上臂缓缓放至于胸前或外展位,再扣击尺骨鹰嘴处使两折端互相嵌插,加强骨折整复后的稳定性.安置压垫后采用超肩小夹板及四根束带固定后,用钢丝托板固定患肢于屈肘90度前臂中立或旋后位,三角巾悬吊制动休息.骨位满意后即开始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结果: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7.6±3.4个月.本组患者整复后发生再移位者4例,行二次整复者1例,畸形愈合2例,均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分别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12例,良20例,中等2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配合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提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配合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对这种骨折的治疗以中医为主,西医为附,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运用小夹板固定骨折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大特点,骨折整复固定后能否维持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除与医生的整复技术有关外,护理质量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经多年临床研究,笔者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关节内骨折已非单纯的骨损伤,还侵及关节软骨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一种复合性损伤。故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应该考虑到如何恢复关节的良好功能及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然关节内移位骨折,闭合复位多有困难,往往关节面不能达到解剖对位,因此有些学者,为了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多主张施行切开复位。近年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闭合整复加小夹板固定或骨钉牵引加小夹板固定,结合早  相似文献   

10.
李广文 《山西中医》2011,27(7):29-29
目的:观察回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背向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背向移位患者均采用回旋复位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回旋复位法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背向移位,符合逆损伤机制复位的原则,复位容易,创伤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再移位的处理。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6例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骨折的愈合时间、功能、复位后再移位的发生率以及再移位的处理。结果:骨折解剖复位28例,对位达2/3者8例,36例获2~4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5周,平均4周。其中10例患者出现复位的部分丢失,其中1例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另外9例继续观察,最终功能均满意。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愈合时间较快,只要给予良好的整复和及时仔细的调整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为上肢肩带骨,呈“~”形,位置表浅,临床因损伤导致骨折多见,锁骨骨折移位整复后很难保持解剖学上的对位。现代观点认为,锁骨轻度移位愈合后对生理功能一般无影响,不必强求解剖对位,但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对功能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临床中常遇到一些有明显移位锁骨骨折患者要求骨折处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以求得骨折愈合处的平整及功能早日恢复。本人采用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王培森老师指导的经皮下穿针治疗成年人有移位锁骨骨折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锁骨中外1…  相似文献   

13.
王国辉 《陕西中医》2010,31(11):1522-152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推拿,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31例。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似解剖对位29例,功能恢复较好的满意效果,治愈率93.6%。结论:说明正确的手法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推拿、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手法整复治疗7例肱骨外髁翻转错位骨折,利用前臂伸肌总腱收缩力量纠正翻转错位骨块,术后达解剖或近解剖对位者4例,对位满意者2例,差者1例。结果表明,利用筋肉的牵拉力把翻转错位骨块再翻转过来使之复位,手法是关键。本组6例整复对位后小夹板超肘外固定4周,拆除外固定后用舒筋活络中草药外洗2周而愈  相似文献   

15.
梁渭波 《新中医》1998,30(4):21-23
运用手法整复治疗7例肱骨外髁翻转错位骨折,利用前臂伸肌总腱收缩力量纠正翻转错位骨块,术后达解剖或近解剖对位者4例,对位满意者2例,差者1例,结果表明,利用筋肉的牵拉力把翻转错位骨块再翻过来使之复位,手法是关键,本组6例整复对位后小夹板超肘外固定4周,拆除外固定后用舒筋活络中草药外洗2周而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过顶上举自体位牵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整复 ,过顶上举自体牵引石膏夹过肩固定治疗 50例。结果 :50例均达到解剖对位及近解剖对位。提示 :本方法治疗本病有矫正及保持骨折的重叠移位及前成角畸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收型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用上肢外展支架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内收型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用小夹板包扎超肩关节固定上臂,再用上肢外展支架将伤肢上臂于外展位放置固定。结果:本组28例内收型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复位后运用外展支架固定伤肢后骨折稳定性增加,没有发生骨折再移位,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愈合时间4周,骨性愈合8~12周。疗效优(骨折对位对线好,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25例,良(骨折对位对线稍差,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稍受限)3例,无一例发生臂丛神经损伤或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固定治疗内收型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疗程短,效果显著,无并发症,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俊  张妙林 《中医正骨》2010,22(1):43-44
肱骨近端骨折是上肢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5%,肱骨骨折的50%。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移位成角不明显者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明显移位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内固定能给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创造解剖和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9.
手法复位“工”字形夹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惠林  黄黎  容国钊 《新中医》1999,31(5):21-22
对38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工”字形夹板加肩“∞”绷带外固定治疗治疗。结果;全部骨折解剖复位,外固定稳定,无发生骨折重新移位,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认为“工”字形夹板加肩“∞”绷带固定使锁骨骨折在复位后得到良好的外固定,避免因固定不良而使骨折重新移位,提高骨折复位的稳定性,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陈安达 《河北中医》2006,28(6):422-42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外展牵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手法复位并整复肱骨外科颈骨折,然后按骨折移位方面放置好压垫,上臂略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常规消毒,局麻下行尺骨鹰嘴骨牵引、前臂皮肤牵引。早期进行握拳和肘腕关节主动屈伸运动等功能锻炼。结果21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均获满意复位,骨折全部治愈,功能恢复快。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外展牵引的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简便、安全,复位成功率高,创伤小,既能避免肱骨头发生滑脱及骨折再度移位,达到有效的固定,又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