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治疗改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28),对照组予休息及理疗.治疗组予理疗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满意率为72.22%,对照组疗效满意率为4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40,P&;lt;0.05)。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进行运动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适宜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67例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35)及对照组 (n=32) ,康复组在牵引推拿 ,、药物、理疗等传统疗法基础上 ,予腰背肌屈伸锻炼及双下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等康复训练 ,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两组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康复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结论 :腰屈伸肌及双下肢肌肉康复训练对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宋群 《中国康复》2010,25(3):220-22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内服配合针刺及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针刺及矿泉水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味配合。结果:经过28d的治疗,观察组痊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90.0%与33.4%、73.4%,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内服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休息及护腰治疗,治疗组予适当的休息及护腰治疗外,术后予长期的运动治疗。结果:3年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79%,对照组复发率为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3,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坚持运动治疗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参与研究者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时间2013年9月~2015年10月,病例总数72例,经对照等分形式分为实验组(n=36)与对照组(n=36),实验组应用腹针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均0.05)。结论:采取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突出,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治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了解糖尿病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24例单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21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予综合治疗5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5周综合治疗后,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及改善指数分别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22.36±2.61改善指数为0.36±0.10;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为18.54±6.55,改善指数为0.23±0.1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单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差。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A组康复治疗组(74例),经超短波及系统的运动处方锻炼等治疗,与早期非系统康复治疗B组(54例)作对照,比较康复治疗组入院、术后及出院时的症状和体征改变,然后比较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结果:康复治疗组术后及出院时的症状和体征较入院时明显改善,随访结果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是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43例实施针灸理疗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治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间采取针灸康复理疗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标准,采取盲抽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均为53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理疗,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中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与此同时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针灸理疗与康复护理联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更可显著改善其各症状表现,缓解功能障碍,切实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脊柱序列和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永久腰椎融合的作用。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后椎体稳定性的恢复。
  方法:腰椎滑脱症最常采用Wiltse分型将其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以及病理性,将腰椎侧位X射线片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程度分为5级,根据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分型和分级以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结果与结论:坚强融合内固定,植入物与椎体间是刚性连接,常用来稳定脊柱、矫正畸形,骨融合率较高,减少了假关节形成。动态融合内固定是用弹性材质或微动装置分散坚强内固定负荷传导,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及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动态非融合内固定能改变脊柱运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阻止脊柱运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其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峡部关节缺损部位直接修复植骨,适用于青壮年有症状不伴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滑脱患者。腰椎滑脱症选择哪种材料植骨和植骨部位以及哪种入路方法融合和植入物内固定可以得到理想的融合内固定效果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未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正常人的腰屈伸肌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屈、伸肌肌力等的影响。方法:运用Cybex-6000型等速测力系统分别对24名患者及正常人在慢速(30°/s)和中速(90°/s)条件下进行峰力矩、最大单次作功量、力矩加速能及平均功率的测定。结果:两种测试速度下,患者腰屈肌峰力矩值与正常人相比分别降低5.75%和14.43%,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腰伸肌峰力矩值分别降低25.68%和27.92%(P<0.001)。患者屈肌和伸肌的力矩加速能、最大单次作功量、平均功率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患者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较正常人显著增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功能同时受到一定影响,且腰伸肌肌力的下降甚于屈肌。提示患者康复过程中需加强腰屈伸肌肌肉功能的训练,尤其应强调腰伸肌的训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0月采用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76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7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2~14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7±1.0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40.32)分和(1.0±6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1例,可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5.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60 reproductive-age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umbar disc disease to demonstrate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lumbar disc surgery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Lumbar BMD was measured preoperatively and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Surgery was performed at only one level (L3-L4) and consisted of partial hemilaminectomy, discectomy, and, if necessary, partial facetectomy. Before surgery, 50% of the patients had osteopenia, and 31.7% had osteoporosis. After surgery, BMD decreased 5.5% in L3 vertebrae (P=.07), 14% in L4 vertebrae (P=.003), and 4.6% in L1-L4 (P=.039). Six of 11 patients with normal BMD before surgery became osteopenic postoperatively; 9 of 30 women with osteopenia fulfilled criteria for osteoporosis after surgery. Reproductive-age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undergoing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disease are at risk of bone loss and should be spared an extensive procedure, which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amount of bone lost. All women for whom a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planned should be evaluated by DEXA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5~ 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其中,微创组手术出血量为50~380 mL,平均177 mL,开放组手术出血量为400~1 240 mL,平均70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VAS评分较开放组更低(P< 0.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均大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更好的保留腰椎曲度及活动度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脊柱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战立  常山  刘月明  唐曦  张弘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37-1438,1441
目的评价椎间脊柱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单枚Cage植骨的脊柱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平均1.5年),术前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法(Oswestry)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VAS评分术前7.50±2.78,随访时2.04±1.12,比较有显著下降(t=8.23,P〈0.01)。Oswestry评分术前66.8±11.3,随访时下降为26.0±9.8(t=12.54,P〈0.01)。症状改善明显,优9例,良2例,可1例;综合评价标准优良率93.7%。随访时椎间融合11例,未见影像学融合1例,植入物无移位,未发现断钉现象。结论对合并有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单枚Cage置入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脊柱融合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患者腰椎功能、应激反应及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L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