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发生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5-1994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死亡4例。本文就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的应用,“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的用量减至原量1/4,彻底清除病灶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冯丽娟  杨春兰  夏泉  廖贵益  许杜娟 《安徽医药》2018,39(12):1446-1450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与肾移植术后腹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146例受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泻分为两组,未发生腹泻的患者为非腹泻组(83例)、发生腹泻且大于1次者为腹泻组(63例),测定受者的霉酚酸谷浓度(MPA-C0)和FK506谷浓度(FK506-C0),记录术后出现的腹泻情况,运用统计软件分析MPA-C0和FK506-C0与腹泻间的关系。结果 腹泻组与非腹泻组之间MPA-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506-C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K506-C0仅在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0.607,P<0.05),FK506 C0<11.15 ng/mL是术后1个月发生腹泻的截断值,敏感度51.90%,特异性63.60%;MPA-C0与FK506-C0对腹泻发生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MPA-C0与腹泻的发生没有关联性,而较高的FK506-C0易导致肾移植术后腹泻,其中术后1个月FK506-C0 <11.15 ng/mL是发生腹泻的的最佳截断值。  相似文献   

3.
应亮  刘炜  周智华  王亚伟  邱丰 《中国医药》2012,7(10):1291-1292
目的 探讨硫唑嘌呤和雷帕霉素及吗替麦考酚酯对肾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使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288例首次尸体肾移植且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吗替麦考酚酯组(189例)、硫唑嘌呤组(79例)和雷帕霉素组(20例).3组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2天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之后改用口服泼尼松,若术后Scr降至200 μmol/L以下始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组加用吗替麦考酚酯,体重50 kg以下为1.0~1.5 g/d,50 ~ 60 kg或60岁以上为1.5 g/d,70 kg以上为2.0 g/d;硫唑嘌呤组患者加用硫唑嘌呤2 mg/(kg?d),术后6~12个月为1.5 mg/(kg?d);雷帕霉素组加用雷帕霉素初次负荷剂量6 mg,以后2 mg/d.结果 术后1个月时雷帕霉素组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硫唑嘌呤组[100.0%(20/20)比81.0%(6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与吗替麦考酚酯组[91.0%(172/189)]以及硫唑嘌呤组与吗替麦考酚酯组间高脂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替麦考酚酯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TC分别为(4.7±1.2)、(6.5±1.3)mmol/L;雷帕霉素组分别为(4.7±1.4)、(7.3±1.7)mmol/L;硫唑嘌呤组分别为(4.7±1.4)(6.4±1.4)mmol/L.吗替麦考酚酯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TG分别为(1.3±0.9)、(1.8-±0.8)mmol/L;雷帕霉素组分别为(1.3±0.8)、(3.0±1.2)mmol/L;硫唑嘌呤组分别为(1.3±1.0)、(2.0±0.8)mmol/L.3组术后1个月TC和T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3组间TC和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高脂血症肾移植患者的治疗除降脂治疗和控制、调节饮食外,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方案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ASAⅢ级,体质量65kg,因膀胱肿瘤拟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既往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术前1d实验室检查:Hb76g/L,Plt76×109/L。肾功回报:肌酐356μmol/L(正常17.7~106)、尿素12.2mmol/L(正常2.70~8.20)、尿酸正常,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正常,胆碱酯酶177IU/L(正常为203~466),凝血试验、电解质、免疫其他化验正常,入院后给予扩冠、降压、红细胞生成素肌注促进血红蛋白生成等治疗。入室后连接血压血氧心电监测,血压120/80mm Hg(1×0.133kPa),心率70次/min,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5.
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匡长春  李晓东  汤韧 《中国药房》2001,12(2):116-117
免疫抑制剂可使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已得到临床验证。80年代 ,环孢素应用于临床将肾移植带入一个新阶段 ,近年来 ,一些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不断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对肾移植更为广泛的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硫唑嘌呤 (azathi_oprine,Aza)、泼尼松(Pred)CsA、Aza与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临床肾移植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因其应用时间较长 ,对其研究也较为充分。需要注意的是CsA临床应用时 ,浓度过高会导致较严重的肝肾毒性 ,而浓度…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患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抗病能力低下,易发生各种疾病,现将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14年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8岁。3年前于某医院行右肾移植手术,术后8个月于肛门口处发现一绿豆大增生物,未重视而逐渐增大,呈菜花状乳头瘤样改变而就诊。病史否认不洁性生活史。皮肤科情况:肛门口见—10cm×9.5cm×8cm菜花状乳头瘤样赘生物,暗褐色,基底部较宽,无活动及压痛,界限清楚。活组织病理检  相似文献   

8.
9.
器官移植的主要问题是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因此,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就成了维持移植器官正常工作的关键。这一综述围绕用于肾移植第2和第3阶段的药物进行讨论,很多的药物也可用于各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能用来诱导(在移植后最初几天内强烈的抑制免疫反应)、维持,以及逆转已经形成的排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活体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2007年活体肾移植患者病历96份,分别对免疫抑制剂品种、相关费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体肾移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48385.85元,免疫抑制剂平均费用为17364.46元;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74%,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结论:活体肾移植具有排斥反应小、花费少的特点。今后应就活体肾移植患者如何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诱导免疫耐受治疗,施行环孢素撤除治疗等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8岁,因闭经、泌乳8年于1984年11月16日入院,查体视力和视野正常。血泌乳素2664V巴/L。头颅CT发现鞍内有-0.6cm直径的增强影,诊断垂体微腺癌于同年12月6日在全麻下行经口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垂体泌乳素腺瘤。术后病人接受5500拉德的钻60放疗,病人泌乳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并于术后第二年怀孕,顺产一女婴。此后病人生活和工作正常,无不适主诉,直到1995年2月5日再次入院前1年,病人月经紊乱,经量渐少,且周期延长。入院前3个月双眼视力F降,1个月前左眼完全失明,右眼颠倒视物不清。入院时,左眼无光感,…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由于器官移植技术、免疫抑制治疗水平及产科围生期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肾移植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且使年轻妇女在肾移植术后妊娠机会明显增加,并能与正常妇女一样正常分娩[1]。我院1998年1月—2007年4月共接受肾移植患者1806例,年龄<30岁的未孕女性16例,其中1例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结石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龙  董泽泉 《云南医药》2000,21(3):282-283
我院自1983年至今,共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12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尿路结石,报道如下。例1,男性,62岁。痛风,高尿酸血症病史多年。1988~1990年间曾因双肾、输尿管多发性结石而先后4次行手术切开取石术,均为尿酸结石。后因尿酸性肾病,尿毒症行血液透析1年余。于1995年5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剂按常规3联用药。因血尿酸一直偏高。故除嘱病人不进富含嘌呤的食物外,同时给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及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口服。于术后4周肝、肾功能正常而出院。出院后3个月患者因无钱购药而自行将环孢素A减量(自减为1mg·kg-1·d-1)…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由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我院5年来肾移植术后门诊病例共计246例,其中10例术后并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1%,现将10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200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学习肾移植期间,观察120例肾移植患者,其中2例出现肾动脉破裂,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1:男性,30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规律血透4个月,3次/周,尿量约30ml/d,血BUN值67.3mg/dl,Cr值11.8mg。术后予CSA+MMF+激素三联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并予抗炎、止血、对症支持。术后前5天24小时尿量2000~3000ml,血BUN、Cr值下降缓慢,第一天血BUN值55mg/dl、Cr7.5mg/dl,至第五天血BUN值47mg/dl,Cr值5.8mg/dl考虑有肾功能延迟恢复,给予地塞米松60mg/d冲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由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我院5年来肾移植术后门诊病例共计:246例,其中10例术后并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1%,现将10例患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钟一鸣  李天惠 《云南医药》1999,20(2):132-132
我院从1983年以来,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82例次。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进展,笔者对取肾方法、手术方式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不断改进和认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82例次肾移患者中,男性61例次,女性21例次,年龄22~52岁。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大量腹水 1例患者的治疗回顾及文献复习 ,提示环孢 A(CSA)可引起大量白蛋白由血管内皮渗出造成低蛋白血症 ,不仅导致腹水、组织水肿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低蛋白血症所致有效血容量降低 ,肾血流减少、肾脏低灌注及滤过率降低 ,从而造成对移植肾功能的继发性影响 ,因此应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因右侧甲状腺包块于2006-06-17入院。专科检查:患者因尿毒症于2000年行右肾移植术,术后常规给予环孢素和类固醇激素以抑制排斥反应。专科检查:颈软,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未见颈静脉怒张。右侧甲状腺可触及3cm×2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无触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左侧未触及明确肿物。生化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彩色超声发现甲状腺右叶一2·4cm×1·8cm结节,左叶甲状腺见一直径约0·6cm结节。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强化局麻下手术。术中发现右叶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左叶触及一黄豆大小的质硬结节。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