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嚼肌浅层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7d、14d、28d和60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的嚼肌浅层,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嚼肌浅层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嚼肌浅层部分细胞在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7d时萎缩,前伸60d时形态不规则。实验组大鼠下颌前伸7d,部分嚼肌浅层细胞内肌丝断裂;前伸14d和28d时,嚼肌浅层细胞内肌丝的排列方向紊乱;前伸60d时,嚼肌浅层细胞内局部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7d和14d时,实验组大鼠嚼肌浅层细胞内肌浆网多见;前伸28d时线粒体多见、形态改变;前伸60d时,肌丝间的线粒体仍多见。结论: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嚼肌浅层细胞的形态、肌丝的排列和结构、线粒体和肌浆网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一般以解除张口受限、咬合紊乱等功能障碍为标准,由于下颌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及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引入,现提出了“功能及外形双项标准”的要求,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现将我科收治的65例下颌骨骨折病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05—2017-01收治的30例36侧髁突骨折患者的诊治经验。其中21侧髁突中低位骨折,通过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15侧髁突高位骨折通过改良耳屏切口,经腮腺前、上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咬合关系、开口度、涎瘘及面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和开口度均恢复良好,无涎瘘的病例出现,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月后内恢复。结论: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骨折,视野暴露充分,切口隐蔽,利于保护面神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口内径路摘除下颌支大型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支囊肿通常采用颌下切口经外侧骨板开窗摘除,手术创伤较大,并有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危险。为减少手术创伤,避免损伤面神经,近两年,我们采用口内切口经下颌支前缘开窗摘除囊肿,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手术方法和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髁突是下颌骨结构的薄弱区之一,容易发生骨折,髁突骨折发生率占全部下颌骨骨折发生率在19~52%之间[1]。髁突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并且髁突骨折(治疗)后可能会带来较多并发症,所以手术治疗髁突骨折一直是专家学者的争论热点[2]。儿童单侧髁突骨折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关节变形和影响下颌骨的发育,所以儿童髁突骨折患者多采用保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易发生骨折的位置有髁突颈部、下颌角区、颏孔区和正中联合处,出现错位的骨折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1,2]。本组髁突颈部骨折的患者采取颌后切口经腮腺前咬肌区入路治疗骨折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低位髁突骨折和4例下颌支骨折采用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6例(100%)均使用2块接骨板固定,26(100%)例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伤前情况,术后开口度26~48mm(平均38.3mm)。2例(8%)出现面神经颊支损伤症状,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未出现面神经永久损伤病例及涎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腮腺人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视野暴露好,复位固定可靠,面神经损伤较少。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3,(9):642-643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下颌升支骨折内固定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单侧髁突低位骨折及下颌升支骨折患者沿耳垂下后作3 cm小切口,翻开皮肤,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方分离,在腮腺前缘将腮腺组织向后方掀起,咬肌内钝性分离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对髁突骨折、升支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三维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颌后腮腺前缘入路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升支骨折的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升支骨折内固定如何减小创伤。方法:微创化治疗43例下颌升支骨折。口内外小切口,建立骨膜下隧道,不做软组织的广泛剥离,微型钛板骨外侧皮层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6个月骨性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无骨不连、面神经损伤。结论:微创化治疗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颌角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30%[1].1997年11月~1999年5月我们采用口内小切口微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闭合性下颌角骨折3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耳前腮腺径路治疗髁突中位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耳前腮腺径路治疗髁突中位骨折26例35侧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的腮腺涎漏、张口受限程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紊乱等情况,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评估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3)h;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3例出现涎瘘,经加压包扎后治愈;张口度恢复至3.5 cm。术后1~3个月复查曲面断层片显示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术后3~6个月复查面瘫症状消失。结论:经耳前腮腺小切口径路治疗髁突中位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后不同固定方法稳定性的体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 ,BSSRO)后 3种固定方式产生的近远心骨段的稳定性。方法 :选牙列完整的成人下颌骨标本 9件 ,经标准术式的矢状截骨后 ,分别依次行双股钢丝结扎 (wirefixation ,WF)和两种形式的坚固内固定 (rigidinternalfixation ,RIF) :小夹板固定和双皮质螺钉固定。将试件两侧近心段妥善固定后 ,于两侧前磨牙区加载 ,记录不同载荷下远心骨段前端二维方向上的位移量。结果 :1)钢丝结扎后远心骨段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其它两组 ;2 )随载荷增加 ,远心骨段的位移增大 ;当载荷大于 2 0N时 ,钢丝固定组产生的位移明显大于其它两组 (P <0 .0 5 ) ;3)小夹板固定与双皮质螺钉固定组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相近 (P >0 .0 5 )。结论 :钢丝固定的稳定性最差 ,双皮质螺钉与小夹板固定的稳定性相似 ,但加载后远心骨段仍有不同程度的移位 ,提示术后应配合暂时性的颌间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在复杂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实施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使用自行研制的引管装置辅助引管。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引管成功,在无麻醉干扰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避免了麻醉导管对口腔手术野的干扰,是对传统麻醉插管方式的改进和补充,是复杂面部骨折手术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复位的径路与钛板固定部位。方法 总结 6 5例 (6 5 / 70 )颧骨或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软组织切口、钛板固定部位、钛板数目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按三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 ,其中包括面形和功能的恢复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术后X线片 ,统计钛板的固定部位、数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手术软组织切口均一期愈合 ;面形恢复满意、两侧对称、开闭口功能正常 18例 (2 5 7% ) ;面形恢复两侧基本对称 ,开闭口功能正常 4 6例 (6 5 8% ) ;面形恢复两侧不对称 ,开闭口功能基本恢复为 6例 (8 5 % ) ;头皮下血肿 5例 ,钛板外露 1例 ,头皮有不规则瘢痕且宽度 >0 5cm 6例 ,额部和头皮感觉异常 8例。结论 应用冠状切口 (包括口内联合切口 )对 5 1例(5 1/ 6 5 )进行颧骨和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 ,具有术野显露广泛、在明视下解剖复位、精确固定的优点。 6 5例共用钛板 179块 ,坚固内固定具有精确固位、外形稳定的优点。单纯颧骨骨折下端内陷或外翘移位可做一点固定 ,其他骨折尤其是复杂或陈旧性骨折均应做二点或多点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前伸下颌的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戴.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浅层嚼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值.结果 实验组大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具有高度亲和力,大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及亲和力,导致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6.
眶下径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眶下径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65例颧骨得合体骨折作临床分析,经眶下径路作开放整复加微型钛板坚强固定手术。结果:(1)眶下径路术野暴露充分;(2)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快,对位精确;(3)微型钛板固定坚固;(4)无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5)疗效优良率达96.9%。结论:眶下径路适宜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前伸下颌的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制。方法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戴。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浅层嚼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值。结果实验组大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具有高度亲和力,大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可增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及亲和力,导致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1例(共36侧)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患者,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观察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有无唾液腺瘘及复查颌面部CT观察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等。 结果24例(共29侧)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7例(共7侧)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随访6 ~ 18个月(平均11.3个月);通过穿腮腺手术径路骨折断端复位准确、固定良好、咬合功能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均满意;4例患者早期出现Ⅰ~Ⅱ度张口受限,经过张闭口训练后恢复正常;5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麻痹,8周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唾液腺瘘,经过加压包2周后扎后创口愈合;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紊乱症,有关节弹响、疼痛等。 结论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口内切口手术矫治下颌角咬肌肥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颌角咬肌肥大又被称为方颌畸形。这种畸形一般在青春发育期后才表现出来 ,因而不会导致咬合及咀嚼功能障碍 ,但由于其特定的面容 ,影响美观 ,要求整形美容者近年来日渐增多 ,此类求医者中尤以年轻的女性居多。本文报告一组 15例近年来经我们手术矫治的病例 ,并就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征 ,手术方案设计 ,手术操作要点 ,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自 1987~ 1996年经我们手术矫治的下颌角咬肌肥大患者 15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9~ 31岁 ,平均为2 5岁 ,全部患者就诊目的均为改善面容 ,要求为…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一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下颌前徙术病例的手术配合。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作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工作,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