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本文对矿物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现代鉴定技术等方面加以综述。这些鉴定方法对于完善矿物药鉴定的标准化和科学性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常用的鉴定方法行: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鉴定五人类。而性状鉴定是最山观的鉴定方法,它具有简便、迅速、易行的特点,尤其是老药工的经验鉴别术语,生动形象、易懂易记,一直以米作为中药鉴定的依据。现介绍几种中药的鉴别术语:  相似文献   

3.
介绍中药的经验鉴别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鉴定五大类。而性状鉴定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它具有简便、迅速、易行的特点,尤其是老药工的经验鉴别术语,生动形象、易懂易记,一直以来作为中药鉴定的依据。现介绍几种中药的鉴别术语:  相似文献   

4.
中药经验鉴定,只是对中药的初步鉴定,要对中药进行科学鉴定,还要结合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如果能用电脑图像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差热分析法等这些现代新型鉴定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刘淑兰 《中外医疗》2012,31(4):136-138
中药鉴定是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质量好坏的有效方法。传统鉴定的方法即以四大鉴定(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为主要方法。近20多年来,随着对中药研究的深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渗透,中药鉴定新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将近20年来的中药鉴定方法的内容和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的异同点。方法通过对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的对比分析和归纳鉴定"二元化"的异同点。结果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所包括的两种鉴定,在法律依据、鉴定目的、鉴定机构及人员、鉴定内容、鉴定责任制度方面存有不同,但诉讼性质和鉴定内容方面又具有相同之处。结论鉴定"二元化"对于审理医疗侵权案件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带来诉讼成本增加、鉴定采信依据的问题。在将来,医疗侵权案件诉讼医疗鉴定"一元化"将完全取代"二元化"。  相似文献   

7.
在法医的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需要通过X线、CT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资料来完成鉴定工作,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鉴定中存在鉴定方法不当、鉴定当事人体位不当、法医素质不足以及影像学资料造假等问题,因此,在法医的鉴定中,需要保证合理的鉴定方式、保证鉴定当事人合理的体位、提升法医素质以及保证影像学资料真实性等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秋云  尹映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77-1478,1520
目的 了解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传统常规鉴定方法与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11株革兰阴性菌和3株革兰阳性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时间平均为4~6h,比传统方法鉴定时间缩短,并能自动打印鉴定结果报告,两种方法的鉴定符合率为100%。准确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优于传统鉴定方法。结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鉴定快速、准确可靠、高度自动化等特点,是一种鉴定致病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作实际,对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医疗事故的概念与分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出庭质证、集体鉴定还是个人鉴定与鉴定人签字、建立鉴定的监督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将医疗事故的概念改为医疗伤害,并将其分为一、二、三级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为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没有必要出庭质证;集体鉴定较个人鉴定优越;应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解决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中存在的只强调鉴定人行使权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念珠菌鉴定,以序列分析作为参考方法,比较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对于念珠菌的鉴定性能。结果(1)真菌表型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3.44%(57/61)。(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6.7%(59/61)。(3)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生化表型鉴定可作为临床念珠菌株的常规鉴定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当临床念珠菌株生化表型鉴定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加做质谱鉴定。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首选MALDI-TOF MS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念珠菌以获得最大的鉴定效率,并可作为疑难菌种鉴定确诊方法。当质谱鉴定的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再用表型鉴定的方法确认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法医学鉴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诉讼、仲裁等活动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具有遵循科学标准和法律规范的双重属性。通过对法医学鉴定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法医学鉴定活动全过程(组织、计划、协凋和控制)经常性地处于受控状态,明确法医学鉴定人的资格、资质,规范法医学鉴定的程序、标准,整合现有的法医学鉴定资源,实施法医学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法医学鉴定整体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显微鉴定发展史及常用中药材的显微鉴定2个方面对中药材的显微鉴定作一综述,旨在为显微鉴定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紧密结合提供思路,使中药材的鉴定分析结果更准确、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张春娟 《河北医学》2013,19(3):444-446
目的:探讨半显微性状鉴定法在鉴定中药药材真伪方面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半显微鉴定实验,观察6种中药材的分辨特点。结果:性状鉴定有一定的误差,显微鉴定虽然能从细胞结构方面找到药材的不同之处,但技术要求高,半显微鉴定法能快速找到易混药材之间的区别,鉴定效果可靠准确。结论:半显微性状鉴定中药材简便易行,专业性要求不高,鉴定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各基层部门,是现有中药材传统鉴定方法的重要补充,对保障用药安全、准确有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的皮肤癣菌标准化鉴定方法。方法:用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对福建沿海某部队采取的69株皮肤癣菌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真菌中心保藏的皮肤癣菌ATCC株和临床株13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基本可以快速、准确、可靠鉴定红色毛癣菌到种的水平。结论: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对常见的皮肤癣菌能达到种的鉴定,可作为标准化鉴定方法。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鉴定较传统的鉴定方法更准确、更迅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查阅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方法最新研究成果与历年文献,收集整理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根据使用频次与引用频次,对中药材现代鉴定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中药材现代鉴定方法以DNA条形码、PCR、RFLP、AFLP、RAPD、ISSR等分子鉴定为主,中药材现代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化是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不同商品等级的党参进行鉴定学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四大鉴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商品等级的党参在性状、显微、水分、灰分、浸出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党参商品等级划分不能仅局限于“辨状论质”,应建立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细菌数值鉴定法是数理统计学与细菌鉴定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细菌概率鉴定方法.细菌数值鉴定系统是细菌数值鉴定理论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阐述了细菌数值鉴定法和细菌数值鉴定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展望未来随分析软件的网络化,通用性将成为细菌数值鉴定系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东、四川两地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异同.方法 将近五年保存完整的鉴定资料纳入研究,在委托单位、鉴定类型、鉴定诊断、法律能力评定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χ2检验.结果 广东、四川两地的鉴定资料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职业、婚姻、户籍、委托单位、鉴定类型、涉案理由、鉴定方式、智商等级、脑电图检查、颅脑CT检查、既往吸毒史、既往精神异常史、既往精神异常诊疗史、鉴定诊断、法律能力评定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每年鉴定数量(P=0.995)、颅脑(MRI)检查(P=0.401)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东、四川两地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发展状况良好,但地区间差异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多种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中得到运用。但鉴定制度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鉴定书书写、鉴定效力、两级鉴定的选择、鉴定受理、公平性问题等。本文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相关对策,包括鉴定申请方式多样化、精简鉴定流程、增加专家质证制度、规范鉴定结论书写、完善鉴定专家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相关管理文件,对中药库房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中药材鉴定工作进行总结,中药材鉴定方法主要有传统经验鉴别、基原鉴定、中药理化与显微鉴定等方法,在中药材鉴定工作中,将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与现代鉴定方法结合,可以显著提高中药材鉴定的准确度,切实保障中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