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和方法 用42只青紫蓝免作实验,年龄8~12月,体重2~3kg。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1只。均在左侧下颌骨体部施行手术,造成标准的骨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的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的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的不同部位,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的骨痂内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的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的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的不同源于其不同的生物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3.
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非良种犬65只,年龄1~5岁,体重10~15kg,分4组,第1~3组在全麻下在下颌骨体部形成2.5×3cm直角缺损,施行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第1组移植低压冻干骨。第2组移植经0.5%福尔马林处理的骨。第3组移植部分脱矿骨(用0.6N盐酸在表面脱矿2h后保存在0.5%福尔马林液内)。术后经过1、2、4、12月杀死动物,立即从受骨床分出植骨块,  相似文献   

4.
电离辐射对大鼠咬肌细胞超微结构及糖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大鼠咬肌形态学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照射组16只,对照组12只。照射组大鼠腹腔注射2%盐酸氯胺酮麻醉后,一次性20GyX射线局部照射咬肌区。对照组只麻醉,但不照射。记录大鼠体重变化,H&E染色、PAS染色、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蒽酮法测定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照射组大鼠体重暂时性降低,持续到第11天。照射后第12天,照射组大鼠体重开始同对照组一样增长。照射后大鼠咬肌没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没有明显肌纤维溶解破坏等。照射后部分肌浆网肿胀扩张,部分线粒体空泡性变明显。照射后3天,照射组大鼠咬肌糖原含量减少约2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照射后30天,照射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照射后大鼠咬肌形态和代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感染存在时不能达到充分的局麻是众所周知的临床问题,但对其机理却所知甚少。材料与方法: 作者用30只体重2公斤的雄性新西兰白兔作动物实验,共分为三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均以50毫克硫苯妥钠麻醉。在无菌条件下,于右下颌切牙区施行手术,造成一标准的根尖周缺损;并作手术暴露右侧股神经。第一组,在远离手术伤口,接近右下颌神经和股神经处注射0.2% Carbocaine。第二组,用0.1%甲醛甲酚注入右侧根尖周缺损和右侧股神经。其中5只动物如第  相似文献   

6.
用40只大鼠作实验,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手术,用牙钻在大鼠的下颌骨形成标准的骨缺损,分两组,对照组20只,在骨缺损处充填自然血凝块;实验组20只,在骨缺损处充填33%超弥散性羟基磷灰石的糊膏。手术后分别在4d、2周、4周和6个月处死大鼠,取下颌骨骨块,制成半薄和超薄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检查。 结果表明,下颌骨缺损区植入超高弥散性羟基磷  相似文献   

7.
刘树发  徐雷  文晶  刘宇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0):856-858,861
目的:研究间歇性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兔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9~2.1 kg.在下颌骨体部造成1.5 mm×10 mm的部分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2只(雌雄不限).A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间隔天数行术区局部rhPTH(1-34)30μg/(kg...  相似文献   

8.
骨形成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有诱导成骨的作用 ,与硬组织的形成、改建有密切关系[1] 。为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BMP分布、表达的变化 ,我们以BMP作为观察骨改建的指标 ,对实验性正畸牙移动兔牙周组织中BMP表达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1.材料和方法 :选用体重 1.5Kg左右的大耳白兔 2 1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实验 (1、3、5、7、14、2 1天 )组 ,每组 3只。麻醉下将螺旋弹簧结扎在兔上颌切牙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之间 ,牵引后者向近中移动 ,牵引力为 80g。正常对照组动物于 2 1天后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不同骨转换率的条件下,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威斯塔大鼠3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成3组:高骨转换率组,低骨转换率组,正常对照组。高骨转换率组将甲状腺片研末,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2 mg/mL混悬液。每只大鼠2 mL/d灌胃。低骨转换率组动物1%丙硫氧嘧啶2mL/d灌胃,对照组蒸馏水2 mL/d灌胃。20 d后,大鼠麻醉下加力,加力21 d后处死。组织学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各组对照侧牙周膜排列整齐,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少见。没有明显成骨及破骨现象,张力侧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旺盛;压力侧破骨细胞增多,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活跃的巨噬细胞增多。高骨转换率组表现更强的组织反应性。结论:高骨转换率能增加牙周组织反应,有利于正畸牙齿的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X线照射前于大鼠下颌骨体局部注射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 α2M)是否对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具有预防作用。 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单纯X线照射组,C组为X线照射前左侧下颌骨局部注射α2M组。大鼠均经麻醉后使用3D打印装置固定,B、C组使用X线生物学辐照器对其左侧下颌骨进行精准照射,每天7 Gy,连续照射5 d;A组假照射;C组在第1次X线照射前30 min于大鼠左侧下颌骨体部骨膜下局部注射0.5 mL 2000 mg/L的α2M,A、B组在同样部位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照射完成后第7天,拔除大鼠左侧下颌3颗磨牙。照射完成后第28天处死所有大鼠,从大体、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系统评估各组大鼠的放射损伤。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组5只大鼠大体上体重明显减轻、照射区黏膜重度溃疡、受照侧颊部脱毛、咬合关系紊乱;影像学显示明显的骨质缺损;病理观察发现照射区皮质骨空白骨陷窝增多、死骨形成、纤维增生等骨坏死典型症状,证实发生下颌骨ORN,发生率为5/6;与B组相比,C组大鼠大体上仅表现为轻度体重下降及照射区脱毛,影像学上未见明显骨质缺损,病理观察仅见骨髓腔内轻微炎症,皮质骨无明显破坏,骨陷窝空虚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01);C组大鼠下颌骨ORN发生率为零。 结论: X线照射前注射α2M对下颌骨ORN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最终整复腭裂骨质缺损并适应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弱激光照射对兔牙移动速度及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速度及骨改建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 组,即正常组、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 g。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照射侧,进行弱激光照射。通过计算机测量分析牙齿移动的距离,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经弱激光照射侧牙齿移动距离普遍大于对照侧,1、3、14、21 d有显著差异。光镜下的组织学观察显示,经弱激光照射侧血管化反应、破骨与成骨活动均较对照侧活跃。破骨细胞计数3、5、7 d组与对照侧相比有显著差异(P<0101,P<0.05)。结论:弱激光照射促进了兔实验性牙齿移动速度与骨改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离断下齿槽神经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建立可行的失神经支配下颌骨骨折愈合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40只中国大白兔被随机分为2组:下齿槽神经横断+下颌骨骨折组(20只),单纯下颌骨骨折组(20只)。两组动物分别于骨折术后7、14、21、28d处死,取骨痂组织行HE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CGRP、SP大量表达于骨痂组织,骨痂致密且排列规律;实验组CGRP、SP在骨痂组织中持续弱阳性表达,骨痂结构稀疏而紊乱,骨质成熟缓慢。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离断下齿槽神经的下颌骨骨折愈合动物模型具有稳定、可重复性的特点,可望成为研究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实验着重探讨经实验诱导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 ,关节盘及盘后区超微结构的变化。材料和方法 :①用 12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 ,体重 2 5~3 0kg ,手术组 10只 ,对照组 2只。②实验方法 :手术组动物经全身麻醉后 ,切开左侧关节 ,剪断关节盘的外侧及前附着 ,将关节盘向前牵引 ,缝合固定于颧弓上。右侧关节盘暴露后不作牵引缝合固定 ,为手术对照组。③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取正常对照组 2只动物 ,手术组麻醉下取术后 2 4h ,1、2、3、4周各 2只动物同一部位的关节盘和关节盘后区组织 ,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结果 :手术组 :①术后 2 4h :…  相似文献   

15.
羊髁突囊内骨折坚强内固定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羊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内固定术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内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的坚强内固定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A-RDMJ对小鼠涎腺放射性损伤后唾液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RDMJ对小鼠涎腺放射性损伤后唾液生化变化的影响.为A-RDMJ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放射组、放射前给药组、放射后给药组、放射前后均给药组.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以直线加速器7.5 Gy一次性照射小鼠头颈部.给药各组在各时间点腹腔注射A-RDMJ 1 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放射前后测量各组小鼠唾液钠钾离子浓度、唾液pH、唾液淀粉酶浓度,比较各组差异,并对同一只小鼠照射前后唾液标本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照射前后蛋白组成变化.结果:各实验组照射后唾液钠离子浓度升高,钾离子浓度没有变化.单纯照射组和放射后给药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钠离子浓度高于单纯放射组、放射前后给药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照射后实验各组唾液中淀粉酶浓度、pH明显下降,放射前给药组和放射前后给药组唾液淀粉酶浓度、pH下降百分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后给药组,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放射组小鼠在接受射线照射后23.5 KD条带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大量下降,而给药各组的该蛋白则都较单纯放射组含量高,不同程度地接近对照组的蛋白浓度.结论:A-RDMJ可减少小鼠涎腺放射性损伤造成的唾液生化指标变化,保护涎腺.  相似文献   

17.
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2只术后4个月时张口度减小近1/2;CT显示关节窝与和髁突之间有骨痂形成;组织学证实关节窝与髁突之间被大量纤维组织占据,其中间杂有新生骨岛和骨桥.结论:初步成功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关节强直的动物模型,但可重复性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放射照射后牵张下颌骨成骨犬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中国犬12只,实验组10只以60 Co 颊舌向照射下颌骨后部标定区域,照射方法为22.8 Gy、5.7 Gy/次,共4次(生物等效剂量为50 Gy/25次)。对照组2只不照射。照射完成后3个月,在动物下颌第五和第六臼齿间行骨皮质切开术,植入骨牵张器,经过1周的延迟期,2次/d,每次0.5 mm 的速率连续牵张下颌骨10 d,然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以放射学,组织学和 SPECT 方法对牵张区新骨进行检查,对下牙槽神经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除实验组1只动物因麻醉意外死亡,其他动物都完成了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SPECT 显示实验组成骨活跃。观察到下牙槽神经修复性组织学变化。结论:放射照射后牵张犬下颌骨可形成新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大耳白兔按每组3只随机分为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 g。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实验侧,进行弱激光照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 bFGF半定量分析。结果:经弱激光照射后,照射侧牙周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对照侧,照射侧张力区、压力区牙周膜中bFGF表达在5、7、14 d时较对照侧有显著性差异;照射侧张力区牙槽骨表面成骨区bFGF的表达在14 d时显著高于对照侧。结论:弱激光照射促进了牙周组织中bFGF的表达,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20.
口腔组织血流量可直接影响手术血液丧失量。不同麻醉方法对口腔组织血流量有不同影响。本文以免为实验动物,对照性地研究了不同麻醉技术对舌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将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7只接受50%一氧化氮(N_2O)麻醉,6只接受1.0和1.5最小牙槽浓度异丙烷(ISO)麻醉,8只接受10,20和40μg/kg芬太尼(FENT)麻醉,7只接受100,200和400μg/kg/min propofol(PROP)麻醉,应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麻醉前和麻醉后舌粘膜组织血流量(TMBF),同时测量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