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针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和方法 采用形态学、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及其N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电针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的恢复较损伤组明显.病理损害程度较损伤组轻,NGFmRNA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较损伤组明显。结论 电针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促进脊髓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电针可能通过提高损伤脊髓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各15只,制备SCI模型后,针刺治疗组电针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30min。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大鼠SCI后,其运动功能明显下降,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SCI后7d,大鼠脊髓组织均出现了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的高水平表达,15d时已明显下降,30d时,脊髓组织NGF mRNA进一步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针刺组各时段的NG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没有形成明显的高峰。结论:针刺能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探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SPF级Wistar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分为模型组、BYHWD组、金纳多组,正常组不造模;用药2周结束实验后,取SCI大鼠脊髓组织制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正常组大鼠胞内与灰质内均未观察到空泡;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严重,大部分的线粒体嵴丢失,形成空泡,内质网重度扩张,与其他组别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与模型组和金纳多组比较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结果:在0 d~3周内,正常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无明显变化;BYHWD组与金纳多组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YHWD能有效保护损伤脊髓组织的组织结构继发性损伤,营养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脊髓灰质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44只SD雄性大鼠制作成SCI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及SCI组(每组各48只),其中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78mL,(kg·天)],对照组腹腔注射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30mg/(kg·23h),45min后按5.4mg/(kg·h)计算23h总量,分4次注射],SCI组不予干预,此外另选48只SD雄性大鼠为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进行伤后1、3、7及14天各组脊髓运动功能评估,检测以上时间点脊髓灰质GDNFmRNA表达。结果本实验造模成功率80.54%,脊髓损伤后14天内,治疗组出血、水肿以及神经元坏死等表现明显少于SCI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SCI组损伤后1、3、7、14天斜板试验临界角均低于假手术组同期(P〈0.01),GDNF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高于假手术组同期(P〈0.01);损伤后1天,治疗组斜板试验临界角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斜板试验临界角及GDNF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高于SCI组同期(P〈0.01);损伤后3天,治疗组GDNF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高于损伤后1天及SCI组同期(尸〈0.01,P〈0.05),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损伤后7天,治疗组斜板试验临界角高于损伤后3天及SCI组同期(P〈0.01),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DNF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高于SCI组同期(P〈0.01);损伤后14天,治疗组斜板试验临界角高于损伤后7天(P〈0.01,P〈0.05),治疗组斜板试验临界角高及GDNF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高于SCI组同期(P〈0.01)。结论丹参能减轻大鼠损伤脊髓的水肿、出血,改善脊髓微循环,从而提高SCI鼠脊髓灰质GDNFmRNA,是SCI早期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张卉 《陕西中医》2013,34(7):858-85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肌肉痉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肌肉痉挛的评定,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双上肢屈曲痉挛、双下肢内收伸展痉挛、踝关节跟腱挛缩、肩关节挛缩等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缓解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尼氏体和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s造模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取"大椎""命门"和"夹脊穴"两组穴位交替电针治疗.28 d后,通过硫堇染色法观察尼氏体变和分析斜板试验结果 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电针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治疗后后肢运动功能改善,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而显著差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尼氏体染色细胞数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而非常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 <0.01),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强SCI后尼氏体的恢复,促进SCI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探讨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大鼠按Allen改良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BB(Bosso ,BeattieandBresnahan )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用药组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快 ,术前与术后用药组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夹脊电针上下连接电极能够在脊髓内产生较强的电场,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其机理可能为通过产生拮抗内生性损伤电流而阻止Ca2+内流,稳定膜结构,增加线粒体酶活性,阻断脊髓继发性病变,保护脊髓神经轴突的退变,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目的: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以改良的Allen’s法造成T11-T12脊髓撞击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夹脊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急性期伤区脊髓组织含水量及组织总钙含量动态变化和术后4周大鼠瘫肢运动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包括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生化、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明显减轻脊髓损伤早期继发性病理损害,并能有效促进损伤后中枢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酚酸B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的修复作用,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SCI模型,利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用HE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对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及GFAP和NGF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改善,C、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受损脊髓较模型组有明显修复,胶质细胞增生活跃,损伤周围可见相对完整的神经细胞。从免疫组化的结果来看,各组大鼠的GFAP和NGF均有表达,A组GFAP和NGF阳性细胞面积高于B、C、D组;C、D组高于B组(P〈0.01);D组又高于C组(P〈0.05)。结论 BMSCs移植对损伤后的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丹酚酸B能协同BMSCs促进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张萌  张开放  赵海恩  郭忠卫 《陕西中医》2012,33(8):1090-109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学行为变化及脊髓形态学的变化特点,观察BMP7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表达量变化趋势,以了解脊髓损伤后BMP7的表达特性。方法:通过Al-len法建立脊髓钝性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运动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的运动行为学变化及中枢神经损伤后BMP7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正常脊髓组织中有少量BMP7的表达,脊髓损伤后BMP7表达量明显增多。结论:成年大鼠脊髓受到损伤应激后,BMP7在脊髓中的表达量呈上调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外伤性脊髓截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针刺和推拿疗法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将138例外伤性截瘫奢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和推拿疗法具有兴奋脊髓,疏通经络,强壮筋骨的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脊髓急性损伤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受试对象,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督脉电针治疗,动态观察了针刺对不同时相点光、电镜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术后7天脊髓组织呈进行性变性过程,28天后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结构恢复正常。针刺组的各时相点均较对照组的病变损害轻。结论针刺能明显地减轻和延缓伤后早期病理损害,并能明显地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Allen氏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应用督脉电针治疗3 d、1 w、2 w或4 w,以正常组和损伤组作对照.应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损伤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术后3 d,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明显;1 w时见反应性增生,体积增大,数量增加;4 w时,形态基本正常.电针组胶质反应轻,线粒体、核糖体增多,常见吞噬现象.免疫组化见,同一动物星形胶质细胞数灰质多于白质,尾侧多于头侧;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损伤组明显多于电针组,且损伤范围大,胶质界膜明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类似.电泳结果表明损伤早期电针组GFAP 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防止胶质瘢痕形成,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痿证中药方对脊髓损伤(SCI)大鼠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模型组及痿证中药方组,痿证中药方组予以痿证中药方干预.术后第3~4天、1周、2周、3周、4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干预后30 d,取脊髓组织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脊髄损...  相似文献   

15.
醒髓汤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受损组织中N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醒髓汤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受损脊髓组织中NGF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醒髓汤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实验大鼠观察对买验性脊髓损伤大鼠Tarlov评分和受损脊髓组织细胞中NGF的影响。结果醒髓汤组与模型组比较,醒髓汤能明显提高Tarlov分值和受损脊髓组织细胞中NGF的含量。表明醒髓汤能促进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受损脊髓组织细胞中NGF的含量,对受损脊髓组织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羟基积雪草苷(M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SCI模型,成年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高、低剂量治疗组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24 h、72 h、7 d、14 d、28 d各个时间点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病理变化情况,检测脊髓中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醉化酶(NSE)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高、低剂量MC及MP用药能明显提高SCI大鼠行为学评分,改善病理损伤,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加NSE表达,MC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MC可减轻SCI大鼠的脊髓损伤,此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脊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客观评价"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4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截瘫三联针"法,对照组采用目前常用体针穴位针刺。两组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时(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分别进行ASIA感觉(针刺觉、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统计分析中,以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为因变量分别拟合最优多水平模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组间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在几个评定时间点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增长趋势看,在观察的4个月内,所有患者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有呈增长的趋势,但是趋势不为线性,而且增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即抛物线形式增长;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没有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变化趋势相同。其中,针刺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8.467+3.799time-0.640time2,轻触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回归模型:y(估计值)=76.943+2.803time-0.487time2,运动评分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58.556+4.415time-0.659time2。即说明两组的治疗效果在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方面没有任何差异。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和常用体针法均能改善外伤性胸腰段SCI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但两种方法在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方面没有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大鼠脊髓损伤(SCI)节段神经再生抑制因子Ras同源物基因A(RhoA)、Rho蛋白激酶Ⅱ(RockⅡ)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针灸组和法舒地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去掉椎板,其余三组均以半切法建立SCI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不进行干预,温针灸组造模成功后予温针灸干预,法舒地尔组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抑制剂。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RhoA、RockⅡ蛋白表达,RT-qPCR检测RhoA、RockⅡ 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神经细胞分布均匀、灰质白质分界清楚,尼氏细胞结构完整、数量分布集中、尼氏小体形态正常、着色均匀。模型组组织结构极度紊乱,细胞水肿、炎性浸润明显,尼氏细胞结构模糊、尼氏小体为异常的小颗粒状,着色不均。温针灸组和法舒地尔组均可逆转上述现象,改善组织水肿、增加神经元数量,促进尼氏细胞和尼氏小体组织形态的恢复。干预7、14 d,模型组RhoA、RockⅡ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间节点(P<0.05); 干预7、14 d,温针灸组、法舒地尔组RhoA、RockⅡ表达低于模型组同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促进SCI组织形态恢复、提高损伤神经再生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受损节段神经再生抑制因子RhoA、Rock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丹参注射液促进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信号通路阻断组和空白组(n=10)。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建立重力打击SCI模型。模型组伤后常规饲养;给药组伤后1 h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 m L·kg~(-1));信号通路阻断组伤后1 h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 m L·kg~(-1),含雷帕霉素3 mg·kg~(-1));空白组伤后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1))。上述各组均按1次/d注射。14 d后处死动物,处死前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取损伤节段上下1 cm的脊髓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大鼠PI3K,Akt和m 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信号通路阻断组和空白组大鼠比较,给药组大鼠CB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I3K,Akt,m TOR mRNA的含量,以及PI3K,Akt,mTOR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和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给药组比较,信号通路阻断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指标在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有助于大鼠SCI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升高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