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科患者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血清梅毒感染情况,为外科手术医生提供加强自我防护的依据。方法: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结果:6589例外科住院患者,RPR阳性者48例,阳性检出率为0.73%。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的RPR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方法:梅毒螺旋体病原体的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非特异反应素抗体检测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的方法。结果:感染梅毒后可检出阳性结果的试验顺序通常是FTA-ABS试验→非特异性试验→TPHA试验,但在以早期诊断为目的情况下,可以几种方法同时进行,常用的是一种或两种非特异性试验和一种特异性试验联合检查。结论:一般选用VDRL和RPR试验与TPHA试验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TP-ELISA与RPR法检测吸毒人群梅毒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TP-ELISA(梅毒-酶联免疫试验)、RPR(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等三种方法检测吸毒人群的梅毒抗体,了解TP-ELISA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吸毒人群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TP-ELISA和RPR两种方法对454份吸毒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对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检测阳性标本用TPPA法进行确认。结果TP-ELISA检出阳性标本33份,RPR检出阳性标本17份,阳性率分别为7.26%和3.74%,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PPA检测符合率达到100%。结论TP-ELISA试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RPR试剂,其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操作方法简便,通过酶标仪直接读取数据,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站献血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姚金梅  屠明敏  滕敏  陈晓刚  郭仁勇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9):F0003-F0003,F0004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抗原物质的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复杂的免疫反应.本文对163例梅毒患者的血清同时采用较常用梅毒螺旋体血球汇集试验(TPHA)、抗心磷脂抗体测定(亦称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双抗原央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万展  奚敏芬  顾颖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39-2440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0份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血清标本同步采用RPR、TPPA、TP-ELISA3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800份血清标本中RPR阳性6例,TPPA阳性22例,TP-ELISA阳性24例,且TP-PA与TP-ELISA相关性较高。结论 TP-ELISA可作为梅毒血清学筛查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确证试验评价梅毒患者感染现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梅毒患者的感染现状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苍白密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被动血凝试验(TPPA)法确证抗梅毒抗体阳性,并测定它们的梅毒心磷脂反应素(RPR)滴度,分别对比RPR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与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的检测结果;追踪检测梅毒感染者治疗的RPR滴度与FTA-ABS的抗体强度.结果 RPR阳性组与RPR阴性组的FTA-AB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与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7,P<0.05);随着RPR滴度的降低,FTA-ABS的阳性检出率也降低;经过治疗RPR滴度下降的病例,其FTA-ABS检测的抗体强度也随之下降.结论 观察梅毒治疗疗效,在监测RPR的下降程度时,也应检测FTA-ABS,两者均为阴性时再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主要采用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对国际旅行人员进行梅毒筛查,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法(TPPA)进行确认。但是非特异性方法对潜伏期和三期梅毒患者不敏感,可能存在漏检。近几年来,许多国家采用TPPA法直接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大大提高了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曾有我国赴国外的劳务人员出境后被查出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而被当地拒绝入境居留。鉴于此,笔者于2005年对5364份国际旅行人员利用TPPA、RPR、TP-ELISA三种方法进行了梅毒抗体筛查,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梅毒抗体的有效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575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对于75份梅毒阳性血清,TP-ELISA检出阳性74份、TPPA检出阳性73份,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7%和97.3%。对于500份非梅毒患者血清,TP-ELISA检出1份阳性,TPPA均为阴性,后经临床及实验确认,该例为假阳性,TP-ELISA的假阳性率为0.2%。结论 ELISA和TPPA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O.05)。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血站诊断和筛查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法对临床梅毒病人皮疹渗出液、全血、血清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皮疹渗出液检出率最高(30/30),全血样本检出率较低(8/20)。血清样本26例仅检出1例。在12例早期梅毒病人中。PCR检测全部阳性。结果提出PCR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梅毒血清学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份梅毒阳性血清和96份健康体检阴性的血清用苍白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3种方法检测65份梅毒血清中,TRUST阳性61份,阳性率为93.8%;TP-ELISA阳性63份,阳性率为96.9%;TPPT阳性65份,阳性率100.0%;3种方法检测96份健康者血清,TRSUT和TP-ELISA均检出生物假阳性。结论 TRUST敏感性、特异性均最低,TP-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TRUST,TPPA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TRSUT对于非特异性的梅毒血清学试验,仅可作为疗效观察和随访有无复发或再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自身抗体对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38例TP-ELISA假阳性与38例TP-ELISA阴性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信息。真阳性组分别对(几组)患儿的血清样本做梅毒血清学ELISA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试验。并以W检验考察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Kurska-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考察组间的相关性。 结果假阳性组TP-ELISA的S/Co值显著低于真阳性组(P<0.05),且显著高于真阴性组(P<0.05)。假阳性组患儿中抗核抗体(ANA)检测阳性率达到(42.11%),其中颗粒型占(28.95%),核仁型占(13.16%)。 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的自身抗体可能会导致TP-ELISA假阳性,预示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胶体金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四种方法对梅毒的检测,评价四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215例病例,同时应用ELISA法、RPR法、胶体金法,若有阳性则用TPPA法确认检测,比较四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符率。结果:1215例标本中ELISA法阳性11例,RPR法阳性6例,胶体金法阳性13例,TPPA法阳性11例。结论:ELISA法是初筛梅毒试验的理想方法,胶体金法假阳性较高,RPR法假阴性较高,要结合TPPA确诊试验和临床表现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特异和特异性梅毒抗体血清学方法筛查效果,为采供血机构选择梅毒筛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同时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对48235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做筛查试验,对检出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RPR法阳性率0.21%(103/48235);TP-ELISA法阳性率0.42%(202/48235),2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68,P〈0.01)。经TPPA法确认187份梅毒阳性血标本中RPR法检出阳性率为52.41%(98/187),TP-ELISA法检出阳性率为96.26%(180/187),2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3,P〈0.01)。111份RPR法阴性、TP—ELISA法阳性血标本,经TPPA法确认为阳性89份;12份TP—ELISA法阴性、RPR法阳性血标本,经TPPA法确认为阳性7份。结论TP-ELISA法梅毒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RPR法,但两法均存在漏检、假阴性或假阳性现象,若同时采用特异和非特异性2种血清学方法进行献血者血液梅毒筛查,可有效减少梅毒经输血传播,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各种检测方法对梅毒的确诊及其治疗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四种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LISA、RPR、FTA-ABS、TPHA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8.3%、99.9%、91.3%,特异性为99.6%、86.4%、99.2%、94.2%。RPR与ELISA、FTA-ABS与TPHA2种方法检测结果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PR、ELISA与FTA-ABS、TPHA组间检测结果两两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在特异性方面,FTA-ABS法与ELISA、RPR、TPH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RPR、TPHA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TA-ABS法的确认结果进行比较,RPR法不但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存在梅毒漏检的可能;而ELISA法仅有假阳性、却无假阴性;ELISA法检出梅毒的能力强于RPR法。ELISA法是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ELISA法的应用研究主要趋向于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综合两种或多种抗原的不同特性,从而使ELIS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梅毒血清学检测流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初步评价。方法:同步进行RPR、ELISA和TPPA检测并就其进行多种组合试验。结果:准确性评价显示灵敏度(RPR+ELISA)>(RPR+TPPA)>ELISA/TPPA>RPR,特异性均高于97%;可靠性评价显示诊断效率ELISA/TPPA/(RPR+TPPA)>(RPR+ELISA)>RPR;有效性评价显示阳性预测值均高于99%,阴性预测值(RPR+ELlSA)>ELISA>TPPA/(RPR+TPPA)>RPR。结论:综合分析显示同步进行RPR和ELISA初筛实验,任一试验呈阳性反应时再行TPPA确认,是目前梅毒筛查最经济、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采用RPR、TPPA、胶体金法和ELISA同时对4241例监测对象的标本进行检测,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分别统计RPR、胶体金法和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RPR、胶体金法、ELISA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66.80%、97.27%、98.18%,特异性分别为99.72%、99.43%、99.55%;胶体金法、ELISA与TPP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法,可用于临床筛查和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7.
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环  李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92-1093
目的:了解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收治的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6例无症状先天性梅毒患儿血清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滴度高于他们的母亲4倍以上,有8例患儿同时伴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就诊时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呼吸困难、惊厥等临床症状;入院后进一步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仅2例(占7.7%)除血清抗体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异常;其余24例(占92.0%)临床上已有肝脾肿大、皮疹等异常体征和/或血象、肝功能及骨X线等改变。结论: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在就诊时不突出,而绝大多数患儿血象、骨、肝脾等已存在某一项或多项不同程度的异常;有梅毒感染史或抗体阳性的母亲其出生的新生儿必须住院观察,仔细的体检及辅助检查尽早确诊,使无症状梅毒儿及时隔离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33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检出率和母婴传播规律及其干预技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合交叉进行,应用回顾、前瞻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梅毒患者受孕或孕期产科检查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共339例,进行孕期及新生儿治疗和干预、随访观察。结果妊娠期梅毒检出率为2.33%;孕母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结婚生育,其新生儿RPR脐带血阳性率最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率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孕母RPR滴度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孕母血RPR滴度和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妊娠分娩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