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构建中心静脉导管室的急救管理模式,保障中心静脉置管过程的安全。方法成立中心静脉导管室急救小组,从健全各种急救制度、急救人员统一培训等方面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参与的“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结果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置管30674例次,置管过程中共进行61例次急救,抢救成功率100%,且患者转归良好。2013年置管并发症低于2012年。结论对医院中心静脉导管室实施“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提高了置管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了护理专业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操作者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并进行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申请置管的331例患者中322例符合置管适应证,320例置管成功,仅4例发生置管并发症。结论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保持管道的正常使用,保证静脉治疗途径的通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过程及使用期间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汪晖  徐蓉  李秀云 《护理学杂志》2007,22(11):52-53
目的 探讨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PICC置管操作者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并进行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 申请置管的331例患者中322例符合置管适应证,320例置管成功,仅4例发生置管并发症.结论 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置管威功率,保持管道的正常使用,保证静脉治疗途径的通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过程及使用期间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结直癌患者化疗期间建立无痛性安全的静脉渠道,减轻患者痛苦,减少PICC置管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本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365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利用PICC导管365例患者,其中326例是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9.3%,留置时间为18~361d,平均置管时间165d,其中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8.76%。结论 PICC置管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确保结直肠癌患者顺利地接受化疗,减少患者的疾苦。在置管和导管维护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和送管技能,有效的导管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10年10月,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之尿毒症患者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27例患者共行965次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95.1%,换位后100%成功。导管留置共39860导管天,平均(45±12.57)d。发生急性并发症11例次,发生率1.14%。出口感染67例次,菌血症73例次,发生率各为1.68次及1.83次/1000导管天;无导管隧道感染;症状性深静脉梗阻42例次,发生率4.3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替代颈内静脉作为血液透析临时通路,今后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双腔血透管置管困难发生机制及对策,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分析太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998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经颈内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置管困难认定标准:有经验的操作者盲穿3次或更换操作者盲穿3次无法成功者;或导管置入即刻失功能.结果:共58例病人置管困难,发生率1.87%,低于文献报道的约5%-19%,操作者原因致置管困难者,与准备不足及操作细节不完善有关,患者原因致置管困难者多存在解剖变异,需重新评估后慎重处理.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困难发生机制复杂多样,进行置管全程质量管理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置管困难;建立置管评分系统用于早期识别置管困难及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固定器减少置管困难需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病房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采用PICC置管的造口疝、切口疝及晚期肿瘤患者共56例,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56例PICC置管患者未见并发症。加强PICC置管的护理观察及存在临床的护理问题,常见并发症处理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提供非常有效的护理指导。结论 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为长期输液患者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深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静脉切开置管在烧伤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9月在本烧伤病区接受静脉置管并做了置管尖端细菌学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 66例患者 89次接受了置管尖端细菌学检查。按深静脉穿刺置管组 ( 5 6例次 )和外周静脉切开置管组 ( 3 3例次 )分组进行分析 ,比较两组置管留置时间、细菌学检查结果、患者T、HR、R、WBC等APACHE -Ⅱ评分分值。结果 深静脉穿刺组置管留置时间比外周静脉切开组长 ,但置管尖端病原菌检出少 ,两项参数统计学上有意义 ;T、HR、R、WBC等按APACHE -Ⅱ评分系统单项分值差异不显著。结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比外周静脉切开置管在烧伤重症更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9.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方法对532例危重症患者于股静脉常规穿刺点下7~9cm穿刺置管。结果一次穿刺成功495例(93.0%),二次穿刺均成功,总成功率100%。患者置管1~45(5.6±3.2)d。穿刺时误穿入动脉16例(3.0%);置管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15例(2.8%),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8例(3.4%)。结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安全、快捷、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时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惠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37例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注入化疗药物。结果一次穿刺成功100%,5例置管过程中发生堵管,冲洗后畅通,置管6~24(17.5±5.5)d。提出中心静脉导管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引流胸水的痛苦,须加强置管后的皮肤和导管护理。  相似文献   

15.
作者单位:317300仙居,浙江省仙居县中医院当前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在各医院广泛应用,以满足临床上静脉营养、长时间输液、化疗以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等需要。本院自1996年6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中心静脉置管360例,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60例,男252例,女108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15例,其中低位法106例,中位法209例;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8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37例。不同途径的置管并发症及遇到的问题见表1、表2。导管放置时间最长93天,最短为2.5天,中位9.3天。导管非主动拔出者均以脱管计数。2讨论2.1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选择。中心…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误置入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4.5%,导致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常规使用测压法可以成功鉴别出刺入动脉的情形,避免动脉置管和动脉损伤。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统计了15年中执行安全计划并应用测压法验证中心静脉置管过程的所有病例。动脉损伤的定义为意外在动脉内置入7F或更大的导管或扩张器。动脉穿破的定义为18G导管或穿刺针意外穿入动脉。数据包括了15年中所有的动脉损伤。另外,在数据分析的最后1年,对穿破动脉和最终引起动脉损伤的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观察期内共完成9348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整个15年的观察期间,没有患者发生动脉损伤。在研究的最后1年,进行了511例中心静脉置管,发生28例动脉穿破(5%)。其中24例动脉穿破没有经过测压法检验。而经测压法检验发生动脉穿破仅4例,没有发生动脉损伤。结论在15年的评估中,中心静脉置管时坚持应用测压法可有效确认置管于静脉,从而避免意外动脉置管导致动脉损伤的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d,中位数22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5~10月普通外科病房、外科重症监护室和留院观察室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的患者.调查患者一般情况、诊疗方案及诊治过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61例次.普通外科病房和外科重症监护室未观察到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留院观察室有6例次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同科室(OR=2.678,95%CI 1.154~6.235)、导管留置时间(OR=1.372,95%CI 1.326~5.735)、是否存在他处感染(OR=2.712,95%CI 1.181~6.174)是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良好的环境、专业性强的医疗团队对于预防与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