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之所以叫消化性溃疡,是因为它和口腔溃疡一样,是一种界限清晰、累及肌层的局限性组织缺失。胃溃疡是指发生于贲门与幽门之间的胃粘膜肌层炎性坏死性病变。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刺激,机体的应激状态,某些病原菌的感染,都可引起胃溃疡病。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触的十二指肠粘膜,发生局限性的超过粘膜肌层的溃破。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屏障与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胃渍疡(gastric ulcer)是指发生于胃的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组织损伤,可累及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1].其发病由多因素所致,或"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过强,或"防御因子"(胃黏膜、胃黏液、碳酸氢盐等)减弱而形成.  相似文献   

3.
潘敏芳 《全科护理》2008,6(14):1310-131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界线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失,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累及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程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外,良好的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界线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失,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累及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程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外,良好的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胃溃疡(GU)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可导致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与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饮食药物因素、胃蛋白酶与胃酸自身消化、遗传、精神因素及胃动力障碍等均可导致GU的发生。GU是一种侵犯黏膜全层、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的坏死性病变,有研究[2-3]表明这种损害的愈合较复杂,需要多种组织与细胞相互作用,各种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具有  相似文献   

6.
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导致胃溃疡穿孔的主要原因。若手术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为胃大部切除术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适用范围广泛,在基层医院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单纯穿孔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胃大部切除术,但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一些限制,疗效不如胃大部切除术彻底。  相似文献   

7.
<正>消化性胃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是指胃肠黏膜层的局部损坏,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胆胰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引起头晕、脉搏和血压下降,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1]。约5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2]。我院对经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直径多〉5mm,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PU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治疗不当可并发大出血、急性穿孔,危及患者生命。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PU,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黏膜下肿瘤的病因、病变部位及超声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对经超声内镜及微创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中胃间质瘤55例,脂肪瘤10例,异位胰腺33例,类癌、平滑肌瘤及错构瘤各2例,囊肿1例;病变位于胃窦45例,胃底38例,胃体21例,胃角1例;超声内镜提示病变位于固有肌层55例,黏膜下层45例,黏膜肌层5例。结论胃黏膜下肿瘤的以间质瘤、异位胰腺多见,病变位于胃窦多见,其次为胃底;多数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其次为黏膜下层;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黏膜下肿瘤诊断有较大价值;微创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病多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发病机制是胃、十二指肠黏膜除了经常接触高浓度的胃酸外,还经常受到胃蛋白酶、微生物、胆盐、乙醇、药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由于胃酸对黏膜逆向弥散,导致黏膜损伤。胃溃疡主要是各种攻击因子引起胃的黏液-黏膜屏障受损以及胃动力异常,保护性因素减弱;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和胃壁细胞分泌酸增多引起;急性溃疡常因药物、应激、大量饮酒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1.
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常用的器械检查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光明  高明 《新医学》2006,37(5):343-344
1引言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基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虽然都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这两种疾病的发生部位、临床特点、溃疡本身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均有所不同.胃溃疡好发于胃窦黏膜和胃体黏膜交界处的小弯侧,约占全部消化性溃疡病例的95%,其中60%又限于距离幽门6 cm以内.同时在临床上遇到的发生在胃的其它部位的溃疡也时有所见,且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容易给胃溃疡的诊断带来困惑.胃溃疡常常需要和胃癌相鉴别,尤其是在胃癌的高发地区,而十二指肠的恶性肿瘤极少见.在一般地区,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是胃溃疡发病率的2~4倍,但在胃癌的高发地区,胃溃疡的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但也包括食道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处等,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的发病年龄平均晚10年。本病以秋冬和冬春之交好发,男性多于女性。1消化性溃疡的分类 按溃疡部位通常分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进一步分为壶腹部溃疡和壶腹后溃疡,胃溃疡可细分为胃角溃疡、小弯溃疡、幽门溃疡以及高位贲门部溃疡等。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EUS,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预切开病变表面中央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SMT共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1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0.6~1.9 cm,平均直径1.2 cm.3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直径<2.0cm的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芳  梅杰  杨拯  张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3989-3991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一种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胃酸分泌过多。作为最早应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PPI),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也称质子泵)来减少胃酸分泌从而治疗或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5.
胃黏膜防御机制对于保持黏膜结构的完整性,有效地发挥分泌和消化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概念的胃黏膜防御因素不但包括了胃黏液层及胃黏膜上皮细胞,而且也包括了胃黏膜血流量及各种细胞因子的保护作用,从生物分子学角度为黏膜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并据此研制出新一代的胃黏膜保护药物,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胃固有肌层肿瘤是胃黏膜及其下方各层发生的病变,临床多无特殊表现[1],一般为良性肿瘤,但部分肿瘤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2]。近年来,随内镜技术的普遍开展和广泛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本研究选取消化内科收治的58例胃固有肌层肿瘤行ESD的患者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心先胺等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军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71-8171
泮托拉唑为第3代质子泵抑制药,可选择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使壁细胞内的H+无法转运到胃内,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临床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该类药静脉注射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包括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和预防,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胃前壁黏膜活瓣式成型吻合术在贲门癌切除术后抗反流中的应用。方法:剥除胃浆肌层,暴露黏膜形成上窄下宽如烧瓶平面图形样,窄部黏膜比吻合口宽约延长1-1.5 cm,宽部距吻合口3-6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窄部黏膜吻合,浆肌层与食管肌层吻合,使胃黏膜折叠形成活瓣置入胃腔内,距下缘浆肌层约2 cm环缩下缘边径中1/3,使凸入胃腔伙伴轻度展开,并形成一相对高压人工胃泡腔。结果:384例患者中,术后15 d除4例并发吻合口瘘外,其余均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例出现反流症状,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反流。结论:改进胃前壁黏膜活瓣式成型吻合术可有效地起到抗反流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 由于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奋,引起胃壁痉挛,血管收缩,致原发性胃黏膜损害,以及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明显增强,造成黏膜损伤致出血等后果[1].脑卒中时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由于其能选择性地非竞争地抑制胃壁细胞中质子泵H ,K -ATP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而产生强有力得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因而有利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止血及愈合.但国内有关护理干预促进奥美拉唑疗效的临床对照资料很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L)对胃固有肌层小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8例(肿瘤直径≤12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随访.结果 18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4例,胃间质瘤12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劳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L)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