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萍  陈小岑 《天津护理》2014,22(5):447-447
<正>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声音[1]。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痉挛,也叫顽固性呃逆[2]。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和结束后常出现呃逆,这是由于患者放、化疗后胃肠道黏膜受损,影响了食物的消化,以致胃肠道积气导致横隔肌痉挛所致,发生率为2%[3]。我科2012年  相似文献   

2.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呃逆其实就是膈肌以及肋间肌无意识的、阵挛性的收缩。由于中枢神经受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或治疗无效,临床上称为顽固性膈肌  相似文献   

3.
呃逆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 《临床荟萃》1991,6(1):13-14
呃逆是一侧或两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因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健康人因受寒冷刺激、饱餐等所致的一时呃逆并非病态,但若为顽固性呃逆以致影响休息,加剧病情则极为不利,呃逆多见于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的情况,如胃肠胀气、消化道肿瘤,胸膜炎等,刺激延髓的疾病如脑炎、脑瘤及尿毒症均可引起呃逆,癔病患者亦可发生.呃逆的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研制的体外膈肌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又为呃逆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下面将内科治疗呃逆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等受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1,2]。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损所致胃气上逆而形成的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呃逆持续时间>48h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3]。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众多,但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氯丙嗪、麻黄碱针穴位注射,能达到理气和胃、降逆平呃的作用[4],又充分发  相似文献   

5.
膈肌痉挛俗称"呃逆".它是临床颅脑受损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过性的呃逆一般可自愈,但对于顽固性呃逆,它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呃逆是由膈肌、肋间肌痉挛造成,消耗大量能量.由于它影响呼吸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会加重脑损害,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医生常采用穴位封闭(足三里,维生素B0.1)或华蟾素药物肌注,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笔者采用湿棉签冰冻后刺激咽后壁、软腭,患者呃逆症状立即停止.临床多次应验,效果十分明显,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呃逆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慧欣 《临床荟萃》1994,9(10):445-447
呃逆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胃、肠、腹膜、胸膜、纵隔、膈肌及颅内疾患均可引起呃逆,呃逆亦见于癔病和癫痫。健康人受精神刺激、快速吞咽干燥或较冷的食物,或饱餐后引起的一时性呃逆并非病态,但持续较长时间的呃逆极难忍受,且影响工作和休息。危重患者发生顽固性呃逆,不仅绐患者增加痛苦,甚至会危及生命。郄日升报道2例肝硬化患者在发生严重呃逆的48小时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2例风心病因频繁呃逆使心衰加重;4例急性心肌梗塞在出现呃逆后,心电图示梗塞范围扩大,并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呃逆,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还可使危重患者转危为安。本文将顽固性呃逆的内科治疗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呃逆俗称“打嗝儿”,是一侧或双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因寒冷、饮食等刺激所致一时性呃逆并非病态.若为顽固性呃逆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方法很多,现就药物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呃逆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一过性呃逆多数与饮食有关,为日常生活常见症状,大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然消失,不需治疗,但呃逆持续48h的顽固性呃逆,大都合并器质性疾病,常影响进食、说话和睡眠,给病人带来痛苦。我院1991年~1996年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38例,取得满意疗效,并随机取样与肌肉注射利他林作对照,疗效优于对照组。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2岁。其中肺癌伴胸膜腔转移10例,…  相似文献   

9.
秦素霞 《现代护理》2005,11(13):1079-1079
膈肌痉挛俗称“呃逆“。它是临床颅脑受损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过性的呃逆一般可自愈.但对于顽固性呃逆.它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呃逆是由膈肌、肋间肌痉挛造成.消耗大量能量。由于它影响呼吸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会加重脑损害。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医生常采用穴位封闭(足三里.维生素B0.1)或华蟾素药物肌注。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笔者采用湿棉签冰冻后刺激咽后壁、软腭.患者呃逆症状立即停止。临床多次应验。效果十分明显.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呃逆是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膈肌痉挛所致的一种反射性活动。顽固性呃逆是以其呃逆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对一般治疗无效为特点,致患者痛苦,病情加重,临床上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11.
黎蓉  施如春 《当代护士》2021,28(3):126-128
晚期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5%~43%患者发生肠梗阻[1],2%患者可出现顽固性呃逆[2],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或治疗无效[3].呃逆是由于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长时间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进食与休息,降低了生活质量,常规治疗难以缓解,缓解后又极易复发[4].目前,临床上针对顽固性呃逆并没有疗效明确的方法.2018年2月18日我科收治1例恶性淋巴瘤合并肠梗阻伴顽固性呃逆患者,我们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通过多学科合作、充分循证开展专科指导,通过医护配合及个性化护理,联合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并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3岁,汉族,江苏人,高中文化,因"确诊淋巴瘤三年余,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一周"收住人院.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明  李亚如 《疼痛》2004,12(3):15-15,26
呃逆,即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称为顽固性呃逆。本文4例采取氯胺酮(Ketamine)麻醉或颈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呃逆是膈肌反射性、间歇性的痉挛,其机理比较复杂,主要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刺激有关。腹部手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也不利于术后恢复和切口愈合。祖国医学有用针灸治疗呃逆的记载,而阿托品有抑制迷走神经、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加入爱茂尔封闭治疗呃逆,疗效就更理想。我们采用阿托品0.2  相似文献   

14.
唐晨 《中国疗养医学》2012,(10):924-925
呃逆是不自主而且强有力的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而且特别的声音。顽固性呃逆以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大于24h,常规治疗无效果为特点。呃逆反射的传入支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和第6~12胸段交感神经,反射中枢位于第3~5颈髓水平;传出支是膈神经。当呃逆中枢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5.
呃逆主要由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不规则痉挛所致。麻醉术后频繁顽固性呃逆不仅增加病人的焦虑和痛苦,同时也增加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循环的管理难度及术后切口出血、裂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全身功能衰竭而死亡。本院采取静注呼吸中枢兴奋剂尼可刹米,治疗麻醉术后病人频繁、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呃逆是由各种刺激因素导致膈肌痉挛所引起的一种反射活动。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常因严重的膈肌痉挛影响进食、谈话、呼吸和睡眠,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加之精神和躯体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们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巧治呃逆     
呃逆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现象,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正常人在饱餐、精神过度紧张、过度抽烟喝酒、突然变化体位等后均可发生。现介绍两种治疗呃逆的方法,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谢婷婷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942-1943
顽固性呃逆是由于隔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隔肌的阵发性痉挛引起,48h未缓解者,称顽固性呃逆[1]。顽固性呃逆多发于器质性疾病患者,可影响进食、讲话及正常呼吸和睡眠,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死亡。针炙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科采用生韭菜汁内服联合针炙并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上消化道肿瘤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中医称为“哕病”,俗称打呃或打呃忒等。一般认为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可由各种原因使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间歇性不自主的收缩所致。中医认为多由胃中食滞或脾胃虚寒,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正常人也可产生呃逆,但多为时短暂,不经治疗亦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20.
徐习  孙欣  陈进英 《护理研究》2004,18(5):391-392
呃逆是膈肌异常短暂痉挛现象 ,因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 ,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 ,俗称“打嗝”。呃逆分为一过性和顽固性两种 ,前者容易自愈 ,无病理意义 ;后者往往是继发于各种疾病 ,可加速病情发展 ,少数顽固性呃逆常常是某些严重疾患或病情危重的信号[1] 。因此 ,正确有效地处理顽固性呃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顽固呃逆的护理进展做一综述。1 传统康复疗法1.1 药物穴位封闭治疗 内关穴、足三里[2 ,3 ] 、双耳膈穴[4] 是处理顽固性呃逆的常用穴位 ,常用药物包括山莨菪碱、氯丙嗪、东莨菪碱等 ,给药途径为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