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孟河医派安胎核心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2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145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孟河医派安胎核心方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口服治疗,共73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河医派安胎核心方口服,共72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肿大小及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8%,高于对照组71.23%(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肿均减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河医派安胎核心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减轻相关临床伴随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寿胎丸辅助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S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先兆流产合并S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寿胎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β-HC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HCG、E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先兆流产合并SCH患者采用加味寿胎丸辅助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素、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素、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阴道出血、小腹坠痛),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孕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参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出血、小腹坠痛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素、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孕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超声对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416例有先兆流产症状的早孕期孕妇,经超声检查发现绒毛膜下血肿,且胚胎存活;按面积比例法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依据初次阴道流血时间将孕妇分为≤8周和>8周.分析不同程度的绒毛膜下血肿和不同的阴道流血时间条件下,患者20孕周前发生自然流产的情况.结果 总的自然流产率是12.3%(51/416),轻度、中度和重度绒毛膜下血肿的自然流产率分别是8.6%、11%和41%(21/242、15/136和15/38);轻、中度血肿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重度血肿患者的流产发生率与轻度和中度血肿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27.8,16.8,均P<0.05);初次阴道出血时孕周≤8周和>8周的患者自然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超声发现有绒毛膜下血肿的早孕期孕妇,评估血肿大小程度,对预测妊娠结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蒲黄炭联合寿胎丸对肾虚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证候评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肾虚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蒲黄炭联合寿胎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B超血肿消失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妊娠结局、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证积分与次证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超血肿消失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难免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6.52%),观察组4例(10.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黄炭联合寿胎丸可有效提高肾虚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疗效,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孕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间苯三酚联合利托君对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l4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联合利托君治疗,对照组使用利托君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8.33%,对照组保胎成功率91.6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用药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间苯三酚和利托君治疗晚期先兆流产,可提高晚期先兆流产的保胎成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孕妇对药物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xt本组47例B超诊断有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常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19例,占40.4%;显效15例,占31.9%;好转10例,占21.2%;无效3例,占6.3%。结论:严密观察和加强护理在有绒毛膜下血肿的先兆早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孕12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1年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短、保胎成功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孕12周前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流产症状,缩短治疗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绒毛膜下血肿(SCH)联合血清孕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预测早孕期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因先兆流产来我院检查的324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及血清孕酮、β-HCG检测,随访至孕14周,观察其妊娠结局,其中治疗后继续妊娠者为先兆流产组(n=254),发展为难免流产者为流产组(P < 070)。比较组间的孕酮、β-HCG水平以及SCH阳性率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孕酮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流产组患者SCH阳性率明显高于先兆流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孕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5~0.94),当cut-off值为18.5时,其预测流产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74.3%。血清β-HC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4~0.94),当cut-off值为6926时,其预测流产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92.9%。血清孕酮、β-HCG及SCH阳性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8%、98.3%、97.1%和80.8%。结论超声SCH和血清孕酮、β-HCG水平对预测先兆流产患者早期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比较间苯三酚及硫酸镁在晚期先兆流产中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百度等国内中文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对两组药物治疗起效时间、宫缩缓解时间、保胎的有效率以及不同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分析。间苯三酚与硫酸镁组相比,治疗起效时间晚0.75 h,95%可信区间为0.25~1.24,两组宫缩缓解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5),硫酸镁相比,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有效率的RR值为1.09(95%可信区间为1.03~1.16),不良反应的RR值为0.02(95%可信区间为0.01~0.05)。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优于硫酸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宁心法对早期先兆流产伴焦虑情绪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中药组(30例),均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肾疏郁方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AMA评分、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AMA均有所降低,孕酮(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有所上升。在治疗1周后,对于中医证候积分、HCG两项指标,中药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AMA评分及P两项指标,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周,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评分、P及HCG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疏肝宁心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伴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中药组予安子合剂口服,对照组予黄体酮20 mg/d肌内注射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症状(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小腹疼痛或坠胀、夜尿频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0,P=0.028)。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102例,其中54例既往无不良孕产史者为A组,48例有不良孕产史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为B组。另选择50例APL阴性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C组)。用血液粘度仪及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测定三组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B组的全血粘度(Nb)包括高切及低切浓度、血浆粘度(N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VAI)和红细胞刚性指数(IR)均高于A、C两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DI)低于A、C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全血高切及低切粘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A、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L阳性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液粘度增高,其中APS孕妇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变形能力减弱,可能与自然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在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中常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妊娠并发症并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高危早期妊娠两种中止妊娠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高危早期妊娠的两种中止妊娠方式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239例高危早期妊娠的患者分成两组:人工流产组120例,药物流产组119例。结果:人工流产组成功119倒,失败1例,阴道出血35±15 ml,不良反应少。药物流产组成功110例,失败9例,改成人工流产后成功,阴道出血70±30ml,不良反应较多。两种中止妊娠方式阴道出血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高危早期妊娠的两种中止妊娠方式的效果无差异,但是药物流产阴道出血和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 年9 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 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问卷各维度评分.结果:护理后,2 组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改善,除催眠药物维度评分外,其余各维度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先兆流产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予综合护理,能更好保障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及母婴结局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来我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分为迟发血肿组(研究组)和非迟发血肿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差异及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收缩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舒张压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GCS评分、颅骨骨折、昏迷状态、APTT和舒张压。手术时间是迟发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APTT和GCS评分是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对入院时手术时间短,合并有颅骨骨折,PT显著延长及GCS评分较低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术后预防迟发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的5%。鉴于再次手术死亡率达20.76%,强调在脑挫裂伤手术过程中的正确处理及术后严密观察的重要性。分析了首次开颅术后血肿再形成的原因,探讨减少再次开颅手术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术后远隔部位迟发血肿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其他部位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术后良好和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