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科研及临床。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对文献进行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相关内容的计量学分析。结果:10年内国内正式发表了1821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文献;毫针针刺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以局部穴位结合远端穴位为主;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单独使用有效率评定为主,有效率评定标准以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已形成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特征,可为规范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177-18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研究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近视的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纳入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原始研究的文献,采用频数分析对其穴位归经、应用频次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涉及43个穴位,11条经脉,4个经外奇穴。穴位使用的总频次共248次,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联系密切。结论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选穴应重视经脉循行、关注配穴加减、强调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基础,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针灸处方。方法: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的2002至2012年针灸治疗ROU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理:ROU以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为发病主因,主病之脏在心脾肾;法:清热泻火和滋阴降火为基本治法,辨证辅以利湿、安神等法;方穴:以远近相合为组方原则,即局部取穴、邻近选穴及远端选穴相配合,临证选穴各有侧重;术:局部治疗泻法为主,可选择弱激光照射、刺络放血等法,整体调节补泻兼施,可行穴位敷贴、毫针刺法等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初步探讨ROU的针灸处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4.
目的:汇总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CD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选穴规律,为优化针灸治疗CD的临床方案、提高针灸治疗CD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Clementine 12.0软件,汇总分析针灸治疗CD的诊断标准、研究类型与分组、治疗方案、选穴规律、疗效评价与结局指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主要与西药、针灸、健康志愿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隔药灸、毫针刺、电针是针灸治疗CD的主要方法;气海、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间存在较强关联关系,是临床常用穴;针灸治疗C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和大脑功能是当前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的效应机制。结论:针灸治疗CD安全、有效,推荐隔药灸、毫针刺、电针为主要干预方法,气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中所用的注射液成分和选穴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与科研.方法: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得关于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注射液成分、选穴的计量学分析.结果:近10年来国内正式发表了135篇相关文献.常用的注射液成分为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等;常用穴位为迎香、足三里等.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了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注射液成分和有效穴位,为今后规范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针灸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其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3年以前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6篇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经脉选用规律、常用刺灸方法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心绞痛选穴共涉及72个腧穴,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神门、巨阙、郄门。最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手厥阴心包经。结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用穴以心经及心包经相关的特定穴为主穴,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索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s,ROU)的相关文献,总结其选穴的特点和穴位分布规律,拟为针灸治疗ROU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科学合理选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选穴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穴,其次为合谷、三阴交、颊车等穴。针灸治疗ROU选穴突出了近治和远治作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特点,且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及足少阴肾经为主的分布规律,体现了中医针灸"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思想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组方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现代文献,建立帕金森病针灸选穴数据库,运用SPSS20软件进行选穴规律分析,总结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选穴组方。结果:纳入220篇文献,共收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选穴59个,根据频率统计保留11个高频率穴位,分别为大椎、百会、风府、四神聪、风池、足三里、天柱、气海、关元、太冲和合谷,采用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主要归属督脉、任脉、足太阳经等经脉,病位在脑,与肝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经络理论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307篇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主穴、主穴归经、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主穴归经主要以督脉、心包经为主,以百会、印堂为主穴;抑郁症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辨证取穴常用足三里、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睡眠障碍、心悸心慌、食欲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随症取穴常用神门、膻中、足三里、四神聪。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症时,多根据发病涉及的脏腑进行选穴组方,常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0.
2000~2009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现代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得国内有关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文献数量、地区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单位、研究性质、西医诊断标准的参考文献、治疗方法、选穴等方面的计量学研究。结果:10年间国内正式发表了327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北京、广东、天津等地区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文献集中发表于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等杂志;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研究、综述、临床经验总结等;主要以刺灸法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电针等方法为主要文献研究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百会、印堂、内关等为主穴。实验对照组主要选用西药SSR Is类抗抑郁药物,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为氟西汀。结论:针灸对抑郁症的临床引来越来越多国内医务人员的关注,其中绝大多数人还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已形成热点研究地区、重点研究方向和穴位选择数据库等,为以后规范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宁宁  陈俊琦  江晓宇  黄泳 《中医杂志》2011,52(24):2132-2134
目的 对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原发性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61篇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主穴、主穴归经、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结果 原发性抑郁症的针灸治疗主穴归经主要以督脉、心包经等经为主,以百会、印堂等为主穴;原发性抑郁症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辨证取穴常用足三里、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原发性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睡眠障碍、心悸心慌、食欲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随症取穴常用神门、膻中、足三里、四神聪.结论 针灸医家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时,多根据发病涉及的脏腑进行选穴组方,常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计量学的方法对以针灸为主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和科研.方法:确立文献的检索策略、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获取各大中文数据库建库-2019年9月国内关于针灸为主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文献发表时间、省市分布、期刊分布、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计量学分析.结果:正式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中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取穴规律,并探究取穴原因,为临床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选穴依据。方法:根据主题确定检索词,检索2006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取全文,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对入选文献的取穴规律作出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临床研究文献,用穴44个,总穴次203次,其中使用频率前5名分别为:肾俞(18)、三阴交(17)、次髎(16)、中极(16)、膀胱俞(13)。结论: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取穴大部分都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以近部取穴为主,以远部取穴、辨证取穴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文、英文数据库,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针灸治疗DR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分析处方中的高频腧穴、经络归属、特定穴情况、腧穴部位,应用Apriori算法、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5.0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提取针灸处方44首,涉及50个腧穴,以局部选穴配合远端取穴的原则,多选取足三阳、脾经、经外奇穴上的腧穴,特定穴多用五输穴、背俞穴、原穴,其核心处方为:睛明-攒竹-瞳子髎-三阴交-足三里,可根据患者情况配伍加减。结论:数据挖掘得出的选穴规律符合DR滋阴养血、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现代文献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规律以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 CNKI,1989 ~2011.2),维普资讯(VIP,1989 ~2011.2)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1994~2011.2),万方数据库(1989 ~2011.2).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文章内容以及RCT文献的方法学特征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9篇,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集中发表在《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上;研究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统一;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穴位注射、针灸结合、单纯针刺和针药结合上;临床选穴主要集中在足三里、胃俞、中脘等;RCT文章方法学特征报道不完整.结论:国内研究者对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做了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数据库”,为今后规范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进行分析,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常用穴位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分别统计其所选穴位、穴位归经、穴位分布部位的规律。结果根据标准,共纳入20篇文献,对选穴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分析,其中肺俞穴选穴频率最高为14次,足太阳膀胱经及任、督肺俞穴为主要选穴经脉。结论肺俞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穴位,与大椎、定喘、脾俞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本研究主要涉及的选穴规律为对症选穴及近部取穴,可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选穴规律及用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gfang)自1986年4月2日至2020年10月1日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处方数据库,进行腧穴频次、归经、部位、特定穴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63篇文献,192条处方,涉及腧穴79个,总频次589次,腧穴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风池、百会、太冲;使用最频繁的经脉是胆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下肢;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风池-太阳-太冲-百会为重点穴位群集;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头部选穴为主并结合辨证取穴,总结出常用穴组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感冒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59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感冒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治疗方法的选择,相关腧穴的选取、归经、分布部位等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45篇,用穴49个。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依次为大椎(27)、足三里(19)、合谷(13)、风门(9)等,使用腧穴的选穴个数和穴位频数最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背部。结论:感冒表实证多见,驱邪外出、强健调理人体机能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多样,但缺乏统一判断标准,治疗力度缺乏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发表在国内的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和科研。方法制定统一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在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利用Excel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操作平台采用Weka3.8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RCT文献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肾俞,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背俞穴使用占优势,以综合疗法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三阴交-肾俞。结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穴选穴规律是关元-三阴交-肾俞,可为针灸治疗该病诊疗思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计量学分析,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方法:对2002-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6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1821篇文献进行取穴规律的计量学分析。结果:透穴应用总频次为412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条口透承山,占47.3%;在明确指出阿是穴具体定位的91篇文献中,阿是穴定位在喙突的文献占54.9%;在明确指出肩三针具体定位的94篇文献中,肩髃、肩髎、肩贞被多文献采纳为“肩三针”穴。结论:透穴、阿是穴、肩三针均围绕肩周炎“痹阻不通”的病机进行治疗,逐渐成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在临床及科研中,三者之间既各具特性,又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