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护士长培训路径及效果。方法开展新护士长培训需求调查,制定新护士长培训路径表对竞聘上岗的17名新护士长从上岗前1个月到上岗后1年进行规范化培训,观察新护士长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科室不良事件、投诉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培训后新护士长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提高,所管理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下降,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提高(均P〈0.01)。结论应用新护士长培训路径表实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了新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辨别、处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在国内外及本科室的典型不良事件,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筛选,确定本科室的关键事件,制定关键事件专题培训计划,每个季度选择一个关键事件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找出科室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接受安全培训后,降低了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有较大的提高(P0.05,P0.01),护士主动上报安全隐患的事例增加。结论关键事件分析法能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红艳  徐霞  潘慧 《护理学杂志》2012,27(15):17-19
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上岗带教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培训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操作示范、角色换位训练与考核、上岗考核等。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与换液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的换液培训可提高儿科新护士输液操作水平,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梅玲 《护理学杂志》2006,21(17):53-54
目的 了解新上岗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方法 将52名新护士上岗1年内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上岗护士1年内发生护理缺陷112起,其发生与新护士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结论 加强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可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了解新上岗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方法 将52名新护士上岗1年内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上岗护士1年内发生护理缺陷112起,其发生与新护士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结论 加强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可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133"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探讨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2年新进54名新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严格执行"133"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对培训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新护士毕业后1年,岗前培训完成率、基础理论培训完成率、基本技能培训完成率、技能考核合格率、上岗能力评价合格率及综合评价合格率均为100%,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为98.2%;新护士轮科培训第2年、第3年专科理论考核合格率均为100%,专科技能考核合格率均为100%;轮科培训第2年科室评价平均得分为89.2分,轮科培训第3年科室评价平均得分为95.7分。结论 "133"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有效调动了新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师资水平,是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新护士危重症病情观察能力和急救技能,使其独立值夜班时能有效应对突发抢救事件。方法将117名新护士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在内科、外科、儿科轮转各1个月,随后定科,由科室进行夜班准入培训,轮值夜班前由护理部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值夜班。观察组同对照组轮转定科后,护理部根据所在科室护士长对新护士综合表现的评价及各科室抢救发生情况,择优(能力强)、择急(科室抢救概率高优先安排)安排新护士进入ICU,实施夜班准入培训,为期1个月。结果除专科理论知识外,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抢救仪器使用、抢救配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依托ICU对新护士强化夜班准入培训,可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及抢救能力,从而保证夜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新护士危重症病情观察能力和急救技能,使其独立值夜班时能有效应对突发抢救事件。方法将117名新护士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在内科、外科、儿科轮转各1个月,随后定科,由科室进行夜班准入培训,轮值夜班前由护理部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值夜班。观察组同对照组轮转定科后,护理部根据所在科室护士长对新护士综合表现的评价及各科室抢救发生情况,择优(能力强)、择急(科室抢救概率高优先安排)安排新护士进入ICU,实施夜班准入培训,为期1个月。结果除专科理论知识外,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抢救仪器使用、抢救配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依托ICU对新护士强化夜班准入培训,可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及抢救能力,从而保证夜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秋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18):28-29
目的寻找适合基层医院大中专新护士向临床护士转变的方法,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和承担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46名应届毕业的新上岗护士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新上岗护士临床培训轮转时间为1年,经短期集中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分配至首轮科室,首轮科室时间为6~8个月,轮转科室分别为1~2个月。每科指定1名老师带教,并根据轮转时间安排重点掌握内容。结果39名在首轮科室培训4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承担临床护士职责,6个月后经考核合格如期进入其他科室轮转;7名护士于6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照护患者,8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进入其他科室轮转。结论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可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景体验法在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入职及轮转护士按时间顺序分组进行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培训,对照组(2014年1~12月)30名按传统教学模式培训,观察组(2015年1~12月)32名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对不良事件认知的5个条目(除外不良事件的定义)及态度的2个条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19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49件。结论情景体验教学法能提高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从而提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良事件认知情况问卷对4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92.80%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汇报的要求,88.10%的护士长知晓正确的报告时间和程序,71.43%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的范畴,66.67%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护理不良事件的伤害程度,66.67%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记录的要求,52.38%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不同任职年限的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不足可影响其对不良事件的主动呈报,应加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管理的培训,以有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动学习法在新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进院的62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进院的56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安全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行动学习法进行护理安全培训。结果培训后两组安全态度得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操作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行动学习法可以有效提高新护士安全态度、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良事件认知情况问卷对4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 92.80%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汇报的要求,88.10%的护士长知晓正确的报告时间和程序,71.43%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的范畴,66.67%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护理不良事件的伤害程度,66.67%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记录的要求,52.38%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不同任职年限的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不足可影响其对不良事件的主动呈报,应加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管理的培训,以有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验式管理培训对提升新任护士长领导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任护理单元护士长36名,围绕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5个方面进行体验式管理培训,采用柯式评估模型,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4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访谈发现体验式管理培训能提升新任护士长领导力,提高其个人素质,使其尽快适应管理者角色。培训后护士长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护士长领导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体验式管理培训可有效提升新任护士长个人素质及领导力,提高培训参与度与积极性,有助于护理团队的良好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探索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方法,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方法根据《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要求,结合肿瘤专科医院特点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对37名新护士采用全脱产集中理论授课培训、模拟病房和临床路径的操作培训方案,考核方法采用微信推送题目考核、个案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结果新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考核(87.08±6.64)分,操作技能(93.59±0.75)分;科室对新入职护士各方面表现的过程考核10名优秀,22名良好,5名合格;对新入职护士晚夜班能力考核26名优秀,11名良好。结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使其临床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专科医院应以《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为蓝本,制定适合自己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以提高临床护士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全面、客观考核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的有效工具,以科学评价护士长管理水平、公平衡量护士长管理绩效。方法结合医院管理年要求和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湖北省医院管理评审和护理专项管理的要求,利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法,形成临床科室护士长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标准,月度考核以行政管理、质量管理、护理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护士培训和护理教学管理5个方面为考核内容;年度考核从科室绩效、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安全、科室服务质量、护理科研与教学4个维度考核。结果应用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后,医院综合护理质量达标率由2006年96.0%上升至2009年99.4%,护理差错由3起降至1起,护理投诉由10起降至3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95.6%提升至98.4%,科室护理培训落实率由89.0%上升至97.0%。结论护士长绩效考核调动了护士长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有利于医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面、客观考核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的有效工具,以科学评价护士长管理水平、公平衡量护士长管理绩效。方法结合医院管理年要求和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湖北省医院管理评审和护理专项管理的要求,利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法,形成临床科室护士长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标准,月度考核以行政管理、质量管理、护理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护士培训和护理教学管理5个方面为考核内容;年度考核从科室绩效、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安全、科室服务质量、护理科研与教学4个维度考核。结果应用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后,医院综合护理质量达标率由2006年96.0%上升至2009年99.4%,护理差错由3起降至1起,护理投诉由10起降至3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95.6%提升至98.4%,科室护理培训落实率由89.0%上升至97.0%。结论护士长绩效考核调动了护士长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有利于医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方法回顾53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类别,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53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业务素质差,多发生于新上岗护士、实习生。结论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科学排班,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强化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静  颜琼  方萍萍 《护理学杂志》2023,28(19):44-47
目的 探讨危险预知训练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类实验研究设计,2022年1-6月收治患者13 346例纳入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收治患者11 520例纳入干预后组。干预前组采用常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方法,干预后组采用基于危险预知训练模式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安全行为得分,以及2组患者不良事件、投诉纠纷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护士安全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组患者用药错误、跌倒、非计划性拔管类不良事件、投诉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均P<0.05)。结论 基于危险预知训练模式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安全行为,降低不良事件、投诉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新护士多元化培训策略的实践效果,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入院的新护士43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方法进行培训;将2008年入院的50名新护士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策略进行系统培训1年,包括脱产1周的专业岗前培训,双导师带教,进入科室第1~3月实行住院护士制,3个月后实行夜班准入制,上岗第7~12月组织进行非脱产技能强化训练等。结果两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德能勤绩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培训方法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多元化策略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