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28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21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胃瘫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并能有效促进胃瘫的恢复,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对95例腹部大手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的51例患者利用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力实施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44例实施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记数、体重,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记数平均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加4.5kg。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治疗应激性溃疡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9例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7例,并分别进行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率、术后排便时间、7d下床活动患者比例、食欲正常患者比例、住院天数、营养费用、并发症;并观察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肠功能恢复较PN组早,平均住院时间少于P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损失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7d能下床活动者和食欲正常者的比例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3d,PN组与EN组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EN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和体力,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的改善起重要作用,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探讨两种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1人,肠外营养支持组39人,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伤后两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营养组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全胃切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全胃切除患者 ,2 0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 (对照组 ) ,2 0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 (实验组 )。结果 :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 (P <0 0 5 )。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 (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均升高 ,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均升高 ,而实验组血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肠外营养支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并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共132例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根据术后测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指标,体重、肝转氨酶指标,淋巴细胞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否安全且较肠外营养具有优势.结果:通过对共132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明显减低.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相对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了术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术后肝功能异常等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将2008年1~11月在我院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后的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与肠外营养治疗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指数、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短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32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配给予EN或PN,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对代谢的影响。结果:PN组病人体重和白蛋白有显著下降,累积负氮平衡较大;EN组病人营养指标相对稳定。两组病人的代谢无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手术后病人行肠内营养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含水解乳清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肠外营养对胃癌腹腔灌注化疗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灌注化疗的胃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在腹腔灌注化疗期间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含水解乳清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体重指数)、上臂周围、75%能量和蛋白达标率、营养指标的差异,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同时采用NRS 2002筛查营养风险。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体重指数较治疗前升高,总蛋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臂周围、75%能量和蛋白达标率、白蛋白、转铁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体重指数、上臂周围、75%能量和蛋白达标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上臂周围、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涛 《临床医学》2010,30(7):53-54
目的总结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诊治的影响和效果。方法收集我科自2000年1月到2009年3月诊治的10例术后胃瘫患者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很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胃功能恢复较快,无感染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在营养前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肠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是治疗胃瘫的积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周后族 《华西医学》2009,(10):2654-265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N)和肠内营养支持(E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7d的营养支持治疗,EN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升高程度明显大于PN组,胃肠功能较PN组更快恢复。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EN)肠外(PN)联合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组(EN+PN)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剂免疫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8 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下降明显(P<0.05),EN+PN组(联合组)的各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N组减少(P<0.01),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应用到全胃切除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陈颖  陈屹 《全科护理》2013,11(5):391-392
[目的]探讨经胃管注入高渗盐水对胃瘫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术后发生胃瘫的1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胃肠减压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高渗盐水,比较两组病人24h胃液引流量、恢复经口进食时间以及胃肠道的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24h胃液引流量、恢复经口饮食时间、胃肠道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管注入高渗盐水对术后胃瘫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促进术后胃瘫恢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细玲  凌聪  周雪玲 《全科护理》2012,(20):1881-18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GLN)的作用。[方法]将9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d、术后8d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GLN组术后第8天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A、IgG、CD4、CD8较EN组明显增高,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GLN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09-2011年间92例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42例(肠外营养组),在术前1d及术后3d和7d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升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回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8例,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28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水平及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第8天TP、HGB水平、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