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观察组,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反应速度、总耗时、住院天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院内外死亡率和急救成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速度、总耗时、住院天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外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或者死亡率,提高急救存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71-172
目的总结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本市内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189例和对照组201例,观察组采用现场急救,对照组患者由家属或同事送来门诊或急诊,比较不同的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189例,平均救治时间为10.6min,救治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8.5%;对照组患者201例,平均救治时间为45.2min,救治后死亡49例,死亡率24.4%;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治疗预后情况可以看出,经院前急救处理后,观察组好转、治愈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而死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大幅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院前急救护理优化了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救治流程,缩短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以及待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了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值得在临床予以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OVCF患者按照急救程序的实施时间作为分界点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救治模式,研究组实施预见性院前急诊救治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院前有效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院前急救诊断率及急救有效率分别为98.33%、100.00%,相较于对照组的85.00%、90.0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较对照组的86.6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OVCF患者开展预见性院前急诊救治有利于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诊断率与急救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人民生活意外及急危重症患者院外急救的现状、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急救的1293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在患者急救疾病类型统计中发现,意外和急危重症疾病所占比例较其他种类疾病构成比均高。2家庭和社区患者死亡例数占据院外急救死亡总例数的75.38%。3 2014年我国院外急救的呼叫处理时间和反应间期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呼叫不应率明显低于2010年~2013年各年。结论应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的建设和完善院外急救设施,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健全法规等措施,以及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素质锻炼,提高院外急救的成功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左心衰竭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5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其中45例患者为院前急救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40例患者为自行到急诊科救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对照组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救治。结果观察组实施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4%;对照组病死率为22.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急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955-95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急救中心科收治的16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时间、呼救到开始专业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致残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从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时间、呼救到开始专业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使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对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其中对照组90例未得到院前急救;观察组90例接受我院院前急救。结果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100%,转运成功率10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89%;对照组急救成功率90%,转运成功率9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33%;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及早诊断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杨惠淳 《北方药学》2014,(7):145-145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或他人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为急诊医护人员出车抢救,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以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性外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效能。方法采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经"120"救治的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样本量为75例且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院前急救护理;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经"120"救治的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急救抢救时间上总体也是低于对照组(P<0.05),最有效的时间用于抢救。观察组在患者急救成功率、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应用效能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施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112例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院内急救,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阿托品化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阿托品化时间(4.2±1.6)min快于对照组的(6.2±1.7)min,住院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4±1.6)d、(65.0±16.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5±2.5)d、(110.0±1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危急重症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的干预,能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折磨,改善毒副症状,值得临床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标准化院前急救流程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研究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院前急救干预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标准化院前急救流程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血糖、血钠、渗透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意识恢复时间、急救有效率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院外救治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血糖、血钠、渗透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IL-6、IL-12、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为(9.56±1.95)min,短于对照组的(29.89±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急救有效率分别为84.38%、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满意度分别为7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院前急救对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2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前未给予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入院前给予了急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从服毒到开始实施急救所需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从发病到急救所需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所需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61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情况分为院前急救组(观察组31例)和院内急救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所用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抢救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评估二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早期接受治疗、早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并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应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救治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9例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41例实施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及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安全管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急救的经验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通过综合急救方法所救治的248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组,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以常规转运急救方式的多发伤患者209例为对照组,对其院前急救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经院前综合急救方法和未经院前综合急救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理正确的综合院前急救措施是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早期现场急救和初级生命支持,尽早恢复多发伤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并给予液体复苏、止血及骨折固定等院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临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血气胸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应用野战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的肺复张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观察置管失误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置管时间(11.7±3.4)min,观察组置管时间(6.5±1.4)min,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肺复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5例出现胸腔引流术失误,观察组未出现胸腔引流术失误。结论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进行急救时,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总体救治效果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并且护理工作量,置管时间缩短,胸腔引流术较可靠,尤其适于院前急救和战伤急救时血气胸伤员的运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优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抢救45 min患者的好转情况,观察抢救60 min后患者的显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45 min后的好转例数共22例,好转率为73.3%;救治60 min后显效27例,显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患者救治45 min后的好转例数共15例,好转率为50.0%;救治60 min后显效21例,显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救治45 min后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救治60 min后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急性左心衰急救的救治效果,护理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8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196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压、脉搏及呼吸等指标评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血糖、心电图的评估,同时组建院前预报机制。结果实验组患者再进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干预后,留观(24h)意外的发生率为9.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9%,P〈0.05。实验组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为3.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使急救患者的救治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减少病死率及意外不良情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