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症顺逆”和“脉症从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红 《山东中医杂志》2011,(3):153-154,157
脉与症的关系非常复杂,辨别脉症的顺逆,并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脉和症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反映,绝不能简单地予以取舍。之所以言"脉症顺逆"和"脉症从舍",是为了提醒医者不能仅凭症状或者脉象来判断病情作出诊断,必须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脉症结合。"脉症顺逆"与"脉症从舍"再次强调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脉象与症状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是一致的,谓之脉症相应而为顺。当脉象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时候,则谓之脉症不相应而为逆。这时,中医习惯地将其“脉象”或“症状”称之为“假象”。例如《医碥》所说:“凡脉症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  相似文献   

3.
<正> 对于不同脉象图形的描记,国内外已有不少资料,但对病毒性肝炎的脉象图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脉图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为了  相似文献   

4.
任冬冬 《中医研究》2008,21(12):13-14
脉与症均反映疾病信息,而疾病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脉与症未必相符相应,故自古有“脉症舍从”之论,而一人之脉象亦有阴阳互见,自相矛盾者,相应亦当有舍从之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涩脉是往来艰难、如轻刀刮竹的一种脉象,主精亏、血虚、瘀滞和顽痰.涩脉与结脉、代脉为一类脉象,都是以迟缓为共同脉率,其性质均为阴.涩脉的脉象特点为脉率迟缓、脉形细小、脉律不齐、参伍不调,有如雨沾沙之脉感[1].笔者通过对100例涩脉患者脉象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脉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形成的危险基础。依据脉象与高血压形成的共性机制在于血管、心脏,运用"系统辨证脉学"中西汇通整合诊断模式,对高血压的整体疾病脉象和中医辨证脉象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高血压脉-症、脉-证、脉-病和脉-治相应的整体性和规范化辨治体系,实现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技术调整,对高血压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燕平 《广西中医药》1994,17(3):35-36,38
论人体脉象年节律变化刘燕平节律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时间过程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1).古人对人体脉象年节体变化的认识,是在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研究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脉象的非直观性使得初学者体会和掌握脉象时有一定困难。为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历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均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以此6种纲脉的脉象构成要素为分类依据,归纳了其余脉象。六纲分类法中的6个纲脉,与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纲领相对应,该分类法虽简明扼要,但鉴于一些脉象为多要素构成的复合脉,使得以"一要素概括多要素"的六纲分类归纳法不能体现相应类别下复合脉的多维性和独特性,且因为脉象要素的多样性,六纲脉中涉及的6种要素不能涵盖其他要素,从而不能准确反映相应类别下一些脉象的特征,不利于学生对脉象特征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阐述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特征的基础上,以"构成要素分解脉象"的形式,通过列表归纳28脉的特征,旨在让初学者系统理解并掌握28脉中每种脉体象特征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仲景对脉诊十分重视.后世医者对<伤寒论>中的脉象内容研究甚众,主要包括:各类脉象、脉象临床意义、脉诊方法、脉法运用、脉象主病等方面.本文就近10年来对<伤寒论>中脉象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三部脉象同步检测与单部脉象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探头压力式传感器同步检测三部脉象和单探头压力式传感器检测单部脉象的结果进行比较,揭示了单部脉象检测与三部脉象检测时在最佳取脉压力、主峰波高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在三部脉象客观量化的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单部脉象检测法所建立的脉象参数和脉象图谱来描述三部脉象的定量检测,而应通过临床样本的积累,逐步建立符合三部脉象检测规律的各种脉象判读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医“烦躁状态”脉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578-1579
解析烦躁状态的内涵,总结烦躁状态的心理特征脉象及不同病机状态下相应的脉与方,通过脉象特征对病案予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脉象辨识与诊治心理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曾利用脉象来说明病机。这类条文又分为两类:一是仅指出脉象和症状,并没有相关解释;一是指出患者脉象后,随即分析这种脉象所主之病机。在《金匮要略》有关虚劳病的论述中提到脉象的共有9条原文,其中属于前一种情况的有8条,后者有1条。以下笔者就不同于普遍看法之4条分析如下。1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18-2119
文章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医脉象。脉象符合信息论的一般特点,脉象信息具有主客观双重性,具备承载脉象信息的载体,医者在进行脉象的提取和分析过程是属于信息的同构和异构过程,脉象具有可复制性等特点,这一认识为现代脉诊客观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万春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3-523
近读《浙江中医杂志》 2 0 0 1年第 2期宋耀鸿同志《朱秀峰话弦滑脉》一文 ,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 ,就本人肤浅所知 ,草此数语 ,特与同道者切磋。宋耀鸿同志就朱秀峰主任医师所论述之观点归纳为 :首先从中医脉诊内容来看是不可能存在弦滑脉的。因为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的。以位分脉有浮、沉、长、短等脉 ,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 ,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 ,以势可分虚、实、洪等脉象。由于症情复杂 ,临床常多脉相见 ,此称之为相兼脉 ,亦名合脉。指出四大要素中属于相同要素中的脉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并组成相…  相似文献   

17.
脉象是中医学精髓之一,临床可以通过脉象变化来诊察和辨识疾病。思虑过度状态是一种心理紊乱状态,现将凭脉辨治思虑过度状态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脉象与西医病症有肯定或相似的吻合之处,从属生理解剖的正常脉象范围。从常见病理脉象与西医病证、七情与脉象、特殊的脉象变化方面,探讨了脉象在西医病症诊断与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现有单探头脉象仪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路脉象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既保存了现有单探头检测法的功能,还能检测探头下血管、皮肤软组织的有关力学参数。通过初步的临床试验,对双路脉象检测法建立的指标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利用双路脉象检测法测取的参数,对现行脉象判断方法进行修改或补充设想。  相似文献   

20.
细脉、小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脉经》以降中医脉学一般把细脉与小脉这两种名称统一为细脉,但是,两者在脉象形态上不同,通过对细脉与小脉各自脉象要素的分析,细脉是单因素脉,代表了脉管细这一方面的特征,小脉不能等同于细脉,小脉是一个复合脉象,代表了脉体细和脉搏无力两者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