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天保  谢桂权 《新中医》2005,37(4):8-10
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硬化由肾消迁延日久发展而来,提出肾小球硬化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积证相类,可归属肾积范畴。认为气阴两虚、肾络亏虚日久,化生痰瘀,变生肾积,为肾小球硬化之本。痰瘀痹阻肾络,为肾小球硬化之质;痰瘀互生互结,又为病情恶化之因。临证防治宗且攻且补之则,立益气养阴、祛瘀泄浊之法,以康肾片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3.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瘀”病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因而,深入探讨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延缓肾病进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们试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探析肾虚湿瘀病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标本兼顾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异的肾损害,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地治疗DN,延缓其肾功能减退的进程,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积极寻求有效方药,提高疗效,尤其是有效地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笔者在多年医疗实践中,认为早期DN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病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瘀血、痰浊、湿浊等病理产物生成,交互为患而致瘀浊内阻。瘀浊阻滞贯穿DN始终,是导致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把握好气阴两虚的治疗十分关键,同时重视活血化瘀、利湿化浊,对于提高早期DN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并发了肾脏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形成多因禀斌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所伤、房劳过度、精气俱亏而致阴虚燥热、肾虚水泛。病理性质以消渴日久,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终致阴阳两虚为本。燥热内生、水湿潴溜、湿浊内蕴、瘀阻肾络、血滞脉内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肾,在病变过程中又多累及其他脏腑,出现脾虚、肝亢、心虚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糖尿病的中医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湿”、“瘀”是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的病理环节;气血俱虚、浊毒内停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因虚而始,从虚到损、因损及劳、由劳转衰,虚贯穿始终,是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皆可致瘀,瘀贯穿始终,是进展基础。"瘀"也是水湿、痰浊、溺毒等病理产物的源头。瘀血、痰浊、水湿、溺毒共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肾之体用俱病,导致病情进展。而糖尿病肾病分期则反映了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的慢性演变过程,虚愈甚,瘀愈重,虚瘀互结,病情迁延渐重。治疗上以补虚祛瘀为原则,结合具体分型、分期有机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定华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肾气亏虚、湿浊瘀阻"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本文即对吾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常见原因,水肿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病机特点是以脾肾双虚为本,水湿、浊毒为标,血脉瘀滞伴随始终,三焦郁滞参与其中,临床治疗从虚、从湿、从瘀、从郁论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病因多有饮食不洁、情志内伤、素体肾虚;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瘀浊毒为标,湿邪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根据湿邪在糖尿病肾病中不同的表现将糖尿病肾病分为四期进行论治:早期湿热内生,宜化湿清热养阴;中期湿瘀阻络,宜利湿化瘀通络;晚期湿浊泛滥,宜降浊解毒扶正;末期湿毒内聚,宜降浊解毒扶正。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邪正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当根据各期证候特点进一步研究不同化湿药的应用指征、用量及用法,正本清源,动态观察,提升用药精准性,使化湿不伤阴,补虚不滞邪。  相似文献   

11.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2,20(6):718-718,723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风热扰及血分,治宜益气健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2.
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入手,探讨辨证论治、单味中药、中成药、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成果,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应把握"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这一主要病机及本虚标实的特点,治当益气养阴通络以治本,兼祛湿浊以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药》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病机为本虚标实,核心以脾肾亏虚为本,五脏俱虚,以肾虚为根本,脾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因素,进而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生成。治病求本,糖尿病肾病——辨病,根本病机为肾虚,治疗要补肾固肾,但不能一味补肾,脾为后天之本,重视从脾论治,气血化生之源旺盛,滋养其余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糖尿病肾病以虚为本,虚则邪滞生,湿瘀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治疗强调扶正祛邪,以补肾健脾,利水化瘀为大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近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将病因病机归纳为气阴两虚、肝肾两虚、脾肾亏虚、瘀血阻络、水湿浊毒、虚瘀湿浊等,临床治疗按辨证论治、分期辩证论治、专法专方治疗、单味中药及提取物治疗等方面予以分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根据近年有关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专药、中药注射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病以气阴、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痰凝、血瘀为标。整个病程中,痰瘀贯穿始终。病变是从痰瘀阻络到瘀闭肾络,从气虚、阴虚、阳虚到阴阳衰竭、浊毒潴留的漫长过程。辨证施治常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燥热阴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阳衰湿浊瘀阻,水毒内闭等证型为主。也有分早、中、晚期辨证。专方专药治疗,亦收到较好疗效。中药注射液如黄芪、川芎嗪等静脉滴注,具有降低尿蛋白排泄量、血糖、肌酐、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能减轻肾损害及其并发症,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目前大都在控制饮食、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血瘀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日久致肾小球弥漫性硬化的特异性肾损害 ,亦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其发展变化中有血瘀的产生 ,而血瘀又影响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变化 ,活血化瘀是治疗糖尿病肾病重要的基本原则 ,用此法指导治疗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血瘀是产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糖尿病肾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消渴病日久肾元亏虚而成 ,种种病机均可导致血瘀 ,因津血同源相互化生 ,如阴虚津血不足 ,可使血行涩滞而生瘀 ;燥热入血 ,煎耗营阴 ,脉道不濡而成瘀 ;气虚运血无力 ,血行不畅 ,可留瘀 ;情志郁结 ,碍气…  相似文献   

18.
沙鑫  孙伟 《吉林中医药》2016,(4):350-35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持续性的蛋白尿以及进展性的肾功能恶化。往往预后较差,生活质量不高。孙伟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认识、证候分型、治疗方法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心得。首先,认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浊"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次,重视中西医结合,根据西医临床分期将糖尿病肾病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证,脾肾亏虚、湿瘀内滞证,脾肾亏虚、浊毒内阻证;进而总结出糖尿病肾病各个证型对应的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健脾益肾、活血利水法,健脾益肾、泄浊解毒法;且在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视病证结合,随证遣方,随症用药,多法活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为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中医认识本病从“毒损”理论角度切入,正虚邪盛,痰、瘀、湿、浊蕴结不解而成毒,损伤脉管,致使结构和组织功能失常。朴春丽教授根据“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以正虚毒损为态,痰瘀湿浊、糖脂之毒、动脉粥样硬化为靶,补虚、解毒、通络,开创解毒通络开痹方,态靶同调,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形成原因,认为“清浊相干,浊毒内结”是其关键病机,其主要病位在小肠、 脾、肾。病理情况下,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调及“脾主运化”功能失常为“清浊相干”的源头;浊邪留滞,进入血脉与脏腑,导致血瘀痰凝毒浊;浊毒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采用升清降浊法(药物可采用黄芪、法半夏、陈 皮、土茯苓、积雪草、大黄、槐花、蚕砂、薏苡仁、川芎、丹参、益母草、当归等)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可通过升举脾气及重建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体现“升清”的治疗特色;通过祛痰浊、利湿浊、降毒浊、化血浊,体现“降 浊”的治疗特色。升清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