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120例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形态,进行细胞学、组织学、病原学检查,而且可以进行冲洗、吸引、局部给药或激光治疗。因此纤支镜检查对于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了解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凝血酶对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进行局部止血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中等以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凝血酶治疗组30例及经纤支镜局部注入肾上腺素治疗且28例。采用纤支镜进行常规检查,窥视到出血部位,吸尽积血,痰液后,通过 纤支镜器械孔注入凝血酶或肾上腺素2-5ml到出血创面,观察2-5分钟经吸引确认止血后再将纤支镜退出。结果:治疗组有效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46.4%,治疗  相似文献   

3.
屈兵  蒲清刚 《四川医学》2012,33(4):699-700
目的 探讨联合纤支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效果.方法 经纤支镜活检明确诊断为支气管结核后,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反复经纤支镜清除支气管腔增生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局部灌注异烟肼针剂等抗结核药,2~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胸部CT及纤支镜下改变情况.结果 经纤支镜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愈后,减少支气管瘢痕狭窄及阻塞性肺不张的发生.结论 纤支镜不仅可早期诊断支气管结核,而且早期联合纤支镜治疗支气管结核,可以明显降低阻塞性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齐洁敏  马卫军 《河北医学》2001,7(12):1151-1152
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是指从病人身上切取局部病变组织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它是辅助临床科室及时对疾病作出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 ,能为临床提供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诊断 ,除有赖于临床医师积极提供有关病例的病情资料与取材适当外 ,关键在于病理医师必须认真地、仔细地、客观地观察标本 ,准确地识别出病变特征性变化。为便于病理医师尤其是初学者对标本观察 ,我们参阅了国内外一些有关资料 ,并结合几年来活检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粗略地总结活检标本观察 ,特别是镜下观察的要点 ,注意事项以及诊断等问题供参考。1 大体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中药封包联合臭氧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2例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在中药封包外敷腰背部痛区的基础上,观察组予局部臭氧注射,对照组予局部神经阻滞,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并评估治疗3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3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臭氧局部注射可有效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且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由创伤、慢性劳损及韧带病变等引起尺神经损伤,产生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力下降、萎缩或麻痹的病例越来越多,对尺神经特别是其深支损伤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显微解剖及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得对尺神经深支的行程、分支及分布等相关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其损伤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为研究和探讨有关尺神经深支解剖学基础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者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就有关尺神经深支的解剖与临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桡神经向下至肱骨外上髁的位置分为浅支和深支 ,桡神经深支向后穿旋后肌。从旋后肌下缘穿出后改名为骨间后神经 ,这个过程就要经过桡管、旋后肌腱弓、旋后肌下缘等狭窄区。而在这些部位容易卡压而导致肘外侧痛 ,故本文主要探讨狭窄区的局部解剖 ,希望从这个角度解释桡神经深支及骨间后神经卡压的原因 ,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的局部解剖学基础。1 材料和方法对 2 0具成人尸体的 4 0侧上肢进行解剖 ,观察桡管、旋后肌腱弓、旋后肌管的结构特点和桡侧腕短伸肌腱的构成 ,及它们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观察当前臂旋前、旋后时 ,对桡神经深支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观察经纤支镜局部化疗对支气管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纤支镜瘤体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各种类型肺癌30例。结果:本组30例中央型肺癌治疗后复查纤支镜显效25例(83.3%),有效3例(10%),总有效28例(93.3%),无效2例(6.7%)。结论:经纤支镜局部化疗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能起到消除肿块,改善通气、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血管病变观察及局部脑缺血后梗塞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肾血管性高血压鼠,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脑内小动脉壁和毛细血管壁结构的改变。通过血管铸型观察脑内侧支吻合血管的变化。并用TTC染色技术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的梗塞灶体积。结果发现,持续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腔狭窄,基底膜增厚,微血管闭塞、退化,侧支吻合血管减少,局部脑缺血后,梗塞灶形成大且恢复差,进一步说明对脑卒中的预防首先应该是早期、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支镜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通过纤支镜向病变部位局部注入敏感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7.6%。结论经纤支镜局部治疗,能促进引流,改善支气管阻塞,提高病变部位抗生素浓度,能及时控制感染,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用小针刀法治疗本病 72例 ,用针刺法治疗本病 5 0例 ,进行疗效观察对比。结果 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 10 0 % ,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 8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对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 ,但小针刀疗法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疗法 ,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效果好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简便易行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原发性颞下窝肿瘤患者通过CT检查见颞下窝肿瘤,应用隐蔽的发际内侧切口进行手术。结果:切除肿瘤,保护了面神经,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对原发于颞下窝的肿瘤应注意其早期症状,CT检查是诊断颞下窝肿瘤的有效手段,隐蔽于发迹内的侧切口是比较好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运动终板膜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方法以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0.1、0.3和1.0mmol·L-1的盐酸山莨菪碱灌流26.0±8.5min(n=27),观察电刺激坐骨神经后,骨骼肌单收缩曲线的变化。结果浓度为0.3和1.0mmol·L-1的山莨菪碱均可使骨骼肌收缩期和舒张期时程缩短,收缩幅度下降,且可逆,但曲线不能完全消失,潜伏期时程无变化。结论高浓度的山莨菪碱对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有一定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实验性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眼内灌注法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硫酸镁治疗A组和硫酸镁治疗B组。硫酸镁治疗A组于缺血后立即按140 mg.kg-1耳缘静脉推注2 mol.L-1硫酸镁,随后腹腔内补充注射1 g;硫酸镁治疗B组于缺血后,按600 mg.kg-1腹腔内注射2 mol.L-1硫酸镁。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兔,经光镜、电镜观察视网膜的改变。结果再灌注6 h后,光镜下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变薄,电镜下出现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化。经硫酸镁治疗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的形态学明显改善,且硫酸镁治疗A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损害较硫酸镁治疗B组明显减轻。结论硫酸镁可能在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颖  岳永峰  张文祥 《西部医学》2008,20(3):553-554
目的探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方法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做温控热凝至70℃-75℃,毁损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结果疼痛完全消失者96例,总有效率96.0%,无效1例(1.0%),复发1例(1.0%)。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适应证广,效果显著,特别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有症状无体征腹痛患者进行治疗性观察的效果,并介绍五种层次患者的分流方式。方法将127例患者使用相对敏感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过程中而获得的最后的诊断。结果多数患者无需进一步治疗和检查即可确诊并获得相应的治疗,但仍有29.1%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及后续的治疗。结论对有症状无体征患者应注意"治疗"与"观察时间"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式及时机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确诊后立即施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则是在药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4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效果良好,37例患者痊愈;所有患者都无脏器或胆道损伤;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除死亡患者4例外,其余56例患者皆治愈。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8.
Knowledge of peripheral nerve morphology, location, and variation is important for facilitating appropriat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We present a unique case of absence of the inferior gluteal nerve and high divis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this instance, the common peroneal nerve was found piercing the piriformis muscle and emerging distally in the form of two trunks: thin medial and thick lateral. The medial trunk presented an interesting course, supplying the gluteus maximus muscle before joining the lateral trunk to form the common peroneal nerve. Additionally, the arteria nervi ischiadisci was also observed accompanying and supplying the tibial nerve passing inferior to the piriformis. These variations are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 and surgeons for some radiological diagnoses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lower limb.  相似文献   

19.
张昊  唐锁勤 《吉林医学》2013,(20):4131-4133
目的:临床路径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性的整体管理方式,评价临床路径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9例以神经母细胞瘤作为第一诊断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接受个体化治疗、护理,同时选取同期39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护理方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增加,化疗期间并发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可减少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刘新亚  刘翔  王莹  贾慧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54-156,16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4637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和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11.0±2.0)d]、手术率(67%)、放疗率(76.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5±2.5)d,30%,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21.16、37.47、9.93、14.37、13.90、12.26、19.81、12.76,均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现状的描述,探讨单病种协作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学科联合的学术和专业优势,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